苏联是如何篡改马克思主义的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和如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思想。这一就符合马克思所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如今,某杂志抢先详细阐述马克思主义思想,又代表着什么呢?也许这个时候,我们该去详细总结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
第一国际到第四国际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像一棵树。萌芽到茁壮成长为参天古树,有几段重要历史进程值得我们去关注。如今五花八门、门派繁多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棵树上的枝枝叶叶。 树的根部,就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国际势力的雏形,也就是史称的‚第一国际‛。而马克思本人就是属于第一国际的。远在1847年,即距今162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宣言主张各国工人运动有国际的联络和组织的必要,因而促成了1864年的第一国际的成立。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1864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成立,马克思代表德国工人参加该组织的工作。 马克思赞成暴力革命(因而也赞成赢得内战所必须的‚专政‛措施),但反对‚革命成功后的‛‚优秀分子专政‛ [1]。马克思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准确地说明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革命成功后即和平时期的专政就是独裁了,是专制了。向来以追求自由为使命的马克思,又怎么可能让专制断送了自由呢?所谓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临时措施,是内战时的抗暴权,更不意味着否认议会民主。马克思赞赏的巴黎公社政体尽管并非规范的宪政民主体制,但无疑是一个竞争性选举中产生的多党(派)政体,而这些与后来的斯大林体制有根本的区别 [2]。
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第一国际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直到13年后,也就是188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社会党、英国工党及其他各国工人政党派代表在巴黎开会,复活了第一国际,恩格斯为主席,在历史上,这个组织被称为‚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是各国公会的国际组织所不同的是,‚第二国际‛是各国工人政党的国际组织,以至也有人称‚第二国际‛是‚社会主义国际‛、‚社会党国际‛。所以,可以这么说,‚第二国际‛是由‚第一国际‛这树根继续生长而来。在恩格斯领导第二国际的时期,他保持了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宪政理念,但他比马克思更强调内战和‚专政‛的不可避免,也严厉批判所谓‚革命成功后的革命专政‛ [3]。 恩格斯说,我们确信,任何密谋都不但无益,甚至有害。我们也知道,革命不是随心所欲地制造的,革命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完全不以单个的政党和整个阶级的意志和领导为转移的各种情况的必然结果。但我们也看到,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发展都受到有产阶级的暴力压制,因而是共产主义者的敌人用暴力引起革命。如果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因此最终被推向革命,那么,我们将用实际行动来捍卫无产阶级的事业,正像现在用语言来捍卫它一样 [4]。从恩格斯的这段话可以看出,无产阶级的革命并非必然,是有形势限制的。这个形势就是‚共产主义的敌人用暴力引发革命‛和‚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最终被推向革命‛。 ‚第二国际‛发展到第三代领导人----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时候,恰遇到世界帝国主义时代,内部发生了激烈斗争。‚第二国际‛内部分裂成背叛工人阶级国际主义而拥护政府的改良派与坚持国际主义代表下层工人群众意识的革命派。但,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国际‛仍未正式宣布解散,只是停止存在。1920年在日内瓦召开大会,恢复了‚第二国际‛,而此时,‚第三国际‛已经成立。就也在1914年8月4日,列宁宣布:‚第二国际死了,第三国际万岁!‛由此可以知道,马克思主义发展到‚第二国际‛的时候,出现了分歧。简单说来,在夺取政权后如何执政马克思主义者发生了分歧,并也最终导致了第二国际的名存实亡。列宁把马克思的‚专政‛偷换成了民粹派的‚专制‛。列宁讲的‚专政‛并非马克思设想的以暴抗暴的临时性专政措施,而是‚先进少数‛(无产阶级)强迫‚落后多数‛(农民)的民粹派‚人民专制‛传统之发展 [5]。 由列宁创建的‚第三国际‛于1919年成立于莫斯科,本名为‚共产国际‛。‚第三国际‛是由‚第二国际‛的革命派发展而来,组织的成立也代表着革命派彻底抛弃了改良主义而号召世界革命。 由于‚第三国际‛处在俄国无产阶级已经成功、建立了苏维埃政府的年代,所以也一直由俄国的领导人主导着发展。‚第三国际‛经历了列宁时期和斯大林时期。在前一时期,‚第三国际‛是以世界革命为旗臶的,自视为世界革命司令部,统领全世界社会主义政党支部。后一时期的‚第三国际‛放弃了世界革命旗臶,以‚一国社会主义论‛为国际纲领,并逐渐沦为苏联国家的一个附属品。直到1943年5月15日,组织正式解散。 列宁死后,‚第三国际‛内部发生了分裂,出现了主张世界革命的托洛茨基主义和主张一国社会主义的斯大林主义的激烈斗争,并以斯大林主义的胜出为结局。但托洛茨基派并没有消失于世界,经过多年的准备于1938年在瑞士成立了‚第四国际‛,其本名为‚社会主义革命世界党‛。‚第四国际‛并没有正式和非正式解散,辗转生存到现在,是现在唯一的国际。第四国际虽然组织上仍然存在,但内部也四分五裂,尤其领导层出现官僚化之后,其中的‚战斗派‛就组建了新的托派组织。该组织后又在1995年左右陷于分裂,分裂为‚国际马克思主义委员会‛和‚工人国际委员会‛。事情并未停止,即使是国际托派,也有众多的分支,比如统一书记派、国际委员会派、英国托派等等。 到现在,马克思主义已经开枝散叶,发展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根基,却是依旧由马克思及其主导的‚第一国际‛。马克思是这个系统的鼻祖。 中国共产党于1922年7月加入‚第三国际‛,并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第三国际‛成了中共的实际领导者,也就是中共的‚太上皇‛。1935年的遵义会议后,中共逐渐脱离‚第三国际‛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共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和历史体系的一个分支。颇有意味的是,1926年,‚第三国际‛吸收了国民党为共产国际的同情党。
马克思主义体系形成的血腥历程
历史总是在更迭发展。反观历史,我们会发现,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经历了非常波折甚至暴力、血腥的过程。 马克思的思想,并且在第一国际的时候,均希望通过罢工这种非暴力形式实现民主宪政以至共产主义。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思想保持高度的一致,均赞成暴力革命做出临时专政措施,但在夺取政权之后坚持民主议会,反对继续专政这种形式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二国际在这方面内部有较大的分歧,但恩格斯领导下主导方向仍反对长期的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的分裂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第三国际的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主导革命的方式是无产阶级专政,导致了俄国社会民主党分裂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后来成为俄国(苏联)共产党,孟什维克的命运是被清洗出党。也就是说,列宁实质上推翻了以马克思主义组建的俄国社会民主党,并改头换面、继续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成立了统一思维的苏联共产党。这本身就意味着列宁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初衷,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背叛者,也是最早的叛徒,但并不是最后的一个。大家都标榜是以马克思主义建立的政党,却互相都容不下。本是同根生,却大打出手,武力决定谁的存在,身为大哥的列宁把弟弟孟什维克给镇压了 [6]。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斯大林时期,是第三国际的后半段历程。斯大林从1936年开始对列宁的政策全盘否定、对布尔什维克发难。而斯大林并不是之前的孟什维克,不然都可以冠于报复之名。此后执政期间,斯大林就把列宁绝大部分党羽和‚列宁近卫军‛等消灭殆尽,并进行多次党内外的清洗活动,形成了独裁的斯大林主义。由此可以看到,斯大林又是列宁的背叛者 [7]。斯大林清除异己的运动牵扯了几百万人,而对人民实行专政中,两千万到六千万人死于非命,强制集体化经济中,至少有一千万农民和三百万儿童死于灾荒和饥饿。王康的《斯大林的严重错误》一文中写道,‚从1936年开始,斯大林开始对老布尔什维克发难。1936年是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审判案,几万人被卷进来,然后1937年是皮达可夫和拉狄克审判案,几十万人含冤而死,然后1938年是布哈林(李可夫)审判案,几百万人牵扯进来。 ‘列宁近卫军’、领导了十月革命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中,约三分之二被处决或暗杀;列宁最后一次出席的‘十一大’中央委员会的27名中央委员,约20名被处决或暗杀;列宁去世后第一党代会(十五大)的7名政汉局委员,除斯大林本人外,其余六人布哈林、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基洛夫、李可夫和托洛茨基全部被处决或暗杀;以列宁为主席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15名人民委员中,除列宁、斯维尔德洛夫等5人过早故去外,其余9名人民委员全部被处决。苏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1966名代表中有1108人被捕,139名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中有110名被处决或自杀。在布哈林等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层被清洗同时,以‘红色拿破仑’、苏联国防人民委部第一副人民委员、杰出的战略军事家米•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红军政治部主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加马尔尼克元帅、红军总参谋长、副国防人民委员亚•伊•叶戈罗夫元帅、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布留赫尔元帅、副国防人民委员、列宁格勒卫戍区司令雅基尔元帅为首的红军将帅和卫国战争英雄被大批地处决了,他们包括:陆军4名一级指挥员中的3名、16名集团军司令中的15名、12名一级集团军司令中的12名、57名军长中的50 名、28名军政委中的25名、64名师长中的64名、97名师政委中的79名、397名旅长中的220名、456名团长中的401名。‛此外,一亿二千万农民被卷入到‚集体化‛的历史浩劫之中,至少有一千万农民和三百万儿童直接死于灾荒和饥饿。还有,‚1990年,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公布了一个数字,从1930年到1953年期间,苏联有三百七十七万八千二百三十四人死于非命。到1991年,苏联克格勃首脑克留奇科夫宣布了一个数字,从1928年到1953年,斯大林主掌大权的25年期间,苏联有450万人死于非命。历史的记录更为骇人,在斯大林大权独揽的25年中,死于非命的俄国人总数,下限是2200万,上限是 6600万。从1937年到1938年,即布哈林被捕入狱到审判处决的几百个日日夜夜中,仅在莫斯科一地,一天就有上千人被枪毙。莫斯科火葬场的焚尸炉烈焰滚滚,不分昼夜地火化掉源源不断的血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