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E模型的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影响因素研究1.引言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个综合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着力推进,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许多高校图书馆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整体上一直处于一种踟蹰不前、进展缓慢的状态,究竟是什么阻碍了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步伐?影响其对外开放的深层因素是什么?本文将在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天津市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借鉴Tornatzky 和Fleischer[1](1990)提出的TOE (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 理论成果,结合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调查结果,从TOE模型的技术维度、组织维度、环境维度三个方面,对影响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多种障碍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以期构建一个基于TOE模型的理论分析框架。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在做好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上,正在探索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并存时期,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从理念到方法策略的新途径。
但是对于面向全部市民的全面开放仍存在较大顾虑,典型表现为“强烈的意识伴随着滞后的行动”[2],复合图书馆时代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不可预知性和难以控制性均增加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难度。
本文将在对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情况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以下研究:(1)在TOE的理论框架下,尝试提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模型。
(2)对模型中影响因素的20个原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3)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总结出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具体因素,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讨论。
2.文献回顾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和图书馆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1)关于对高校图书馆该不该向社会开放、是否全面开放的探讨方面。
(2)关于开放服务的社会对象和开放什么资源方面。
(3)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服务方式、内容和途径方面。
(4)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利弊方面,(5)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优劣势方面。
(6)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障碍方面。
始于两三年前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问题的障碍研究,反映了学界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不足及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
所有观点一致认为相关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僵化、思想观念陈旧等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主要障碍。
叶华青指出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目前之所以进展缓慢,是因为地方高校现行的管理机制不适应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要求[3]。
廖秋在《浅谈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制约因素》(2009)中指出由于高校图书馆与社会读者缺乏沟通,社会潜在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状况缺乏了解,也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障碍[4]。
目前,相关研究开始转入对社会开放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的研究方面。
但主要停留于一些评论性与建议性观点,缺乏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对于影响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制约因素的理论与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拟在借鉴TOE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尝试研究和揭示目前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深层因素。
3.TOE模型Tornatzky和Fleischer 提出的创新扩散模型包括技术创新采用的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模型,简称TOE模型, TOE模型系统考察了组织内外因素和技术本身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不同信息系统领域内的组织技术的采纳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该模型的科学性,目前成为许多相关研究和应用的理论基础。
本文认为,TOE模型的理论成熟程度及组织对创新技术采纳解释能力的肯定,可以移植并用来解释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意愿及开放程度的接受与否,以便进一步研究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各种具体因素。
此处,我们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意愿及开放程度视作创新扩散模型中的新技术采纳行为,针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高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境,结合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特点,引入并借用Tornatzky和Fleischer 的TOE 采纳模型(见图1),依据Tornatzky 和 Fleischer提出的TOE理论分析框架,提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模型。
图1 Tornatzky和Fleischer(1990)采纳模型在提出的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TOE模型中,Technology即技术,一般是指图书馆所采用内外部技术,包括图书馆传统的标引、编目技术、也包括现在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的各种信息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复制存储技术、自动化传送技术等;Organization即组织,是指图书馆的管理结构特性、人力资源状况等;Environment即环境,指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赖以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主客观环境、如宏观方面的政策法律、中观微观方面的多方合作伙伴、不同基本素质和信息需求的社会用户等,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模型(图2)。
图2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模型4.调研设计本研究采用对高校和社会两个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检验模型。
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设计了初步的调查问卷,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预调查,并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问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模型中一级指标的20个原始变量,确定为正式问卷。
在问卷中,针对影响因素程度的调查采用了Likert五刻度量表(1=“非常重要”,5=“不重要”),模型中具体的指标变量见表3。
4.1数据收集研究样本分别来自高校和社会群体两部分,其中高校样本选取天津市属17所高校图书馆的主管领导、馆长及馆员、学生、教师及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等,社会样本选取自高校附近的政府机关、企事业科研单位、驻地部队、大专、中小学校。
数据收集主要采用实地发放纸质问卷、辅之以网络实时发送问卷、在线做答、电子邮件等方式,在大规模发放问卷之前,先在小范围内对问卷进行预测,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若干次修改。
共发放问卷800份,其中向高校图书馆主管领导、馆长及馆员、高校师生员工等发放问卷359份,向政府机关、大专、中小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驻地部队等发放问卷441份,共回收问卷695份,回收率为86.8%,对回收的695份问卷进行筛选、剔除存在有缺失项和填写明显不认真的问卷及雷同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616份,有效回收率为88.6%。
4.2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分析最常用的指标是Cronbach系数。
信度采用Nunnally(1978)提出的标准,Cronbach 系数在0.6以上可以接受,0.7以上为较高的信度,大于0.8则表示信度非常好。
对调查问卷的结果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因素量表的Cronbach 系数为0.795,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各项目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项目间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的量表是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预测检验结果等因素确定,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因素的整体构建效度进行检验,KMO=0.871,说明各因子题项足够多,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同时,Bartlett的检验的相伴概率值P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意味着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为因子分析提供合理基础,KMO和巴特雷特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影响因素的KMO测度和巴特雷特球体检验结果4.3提取因子及因子的命名解释。
根据原有20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提取因子并选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特征根的尝试性分析,发现提取的6个因子的总体效果尚理想,累计贡献率为65.99%,为了归纳出每一主成分中因素的具体指向和集中,以便进行主成分载荷因子的命名,采用方差最大法(Varimax)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方差极大法正交旋转,旋转后新的载荷矩阵见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表2)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可知,原有的20个变量在提取出来的6个公因子上各有较高的载荷,按各公因子中载荷较高的变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进行公因子命名,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表3),确定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主要因子分别是F1相关立法与社会支持因子、F2图书馆管理体制与人力资源因子、F3社会用户基本素质因子、F4图书馆定位因子、F5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信息安全保障因子、F6社会用户信息需求因子6个因子。
表3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5.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从spss因子分析结果看,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20个变量指标集中于6个公因子上,下面以TOE框架模型为基础,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探讨。
5.1从环境维度看,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相关立法与社会支持因子、社会用户基本素质及社会用户信息需求三个因子上。
5.1.1相关立法与社会支持●相关立法与社会支持,事关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政策与法律大环境,是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影响因素中的宏观因素。
图书馆相关立法的缺位,一直是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献研究表明,作出并实行向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主要依据是1987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或2002年该规程修订版中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开展面向社会的文献情报和技术咨询服务做出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步伐,但由于条例和规程不是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不具有国家法律的强制性、同一性、普遍性和规范性,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
[5]因而,它的法律效度、影响力和执行力依然很有限。
其次,数字图书馆环境下,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深入与发展,相关的著作权、知识产权问题凸显并不断出现,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目前为止,我国出台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虽然制定了一些豁免条款,但与《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规定的侵权行为条款相比,侵权与豁免权的界限不好区分,因此,图书馆在复制与网络传播数字资源的过程中,由于担心受到著作权法、知识产权保护的诸多限制、约束而依然心存顾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法等对图书馆等非营利性公益机构豁免条款的制定、细化、实施与完善以及是否能与国际接轨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重要因素。
●社会支持包括政府政策引导、政府及企业与高校图书馆的合作共建、联合办馆等,相关文献指出政府部门的支持、协调与指导对地方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