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城市建设史个人整理笔记

中国城市建设史个人整理笔记

一、填空+二、单选 1•原始社会的居住方式: 穴居、树居 ① 旧石器时代:自然采集与渔猎 巢居及穴居 山顶洞人及广西柳江人 ② 中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农业与畜牧业狩猎业分开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劳动分工 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 ③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农业发展 大规模村落河南淇水沿岸甘肃渭河沿岸西安半坡遗址 河南新郑裴李岗是中原地区中等规模的聚落遗址代表。长江流 __________ 2•原始的居住形式: 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 ① 穴居:北方木骨泥墙式一黄河流域( 窑洞) ② 巢居:南方竹林干阑式 一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 ③ 半穴居:穴居与巢居形式的一种结合( 半坡遗址) ④ 地面建筑:实际上接近半穴居的形式,穴更浅( 半坡遗址后期) 3•原始居民点选址特征:①农业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氏族部落形成,产生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点;②形成 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的组合;③选址选在较为高爽、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靠近河湖水面。

4. 城市的产生:城市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 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

中国最早的城市出现与公元前 3500年一公元前3000年,原始社会后期。中国古代朝代起始于夏代 (奴隶制社会) 5. 殷周时代的城市: ① 商城(郑州):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面积达 25平方公里的古代大城;平面 近似方形;城墙为夯土墙,又厚又高,版筑墙技术为地面建筑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建筑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城市 内外有宫殿、居民住宅区、制骨、制陶铸铁等手工业作坊、农民居民点及墓葬区。 ② 殷墟(安阳小屯): 河南安阳西北部小屯村附近的洹河南岸,为晩期商代遗址:洹河两岸十余里的范围内分 布有大量遗迹,有宫室、庙宇、住宅、坟墓、窖、地牢等(甲骨文);房屋结构多数为“ 茅茨土阶”(即茅草盖 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 6. 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 战国各国都城均较大, 燕下都、赵邯郸、齐临淄、楚郢都、鲁城、郑韩故城、淹城。 I燕下都:河北易县,是现存战国最大的城市遗址。 ① 城市位于两河所夹的河滩地带,分为内城(城)和外城(廓)两部分,设有版筑夯土城墙; ② 内城东侧设有城壕,内外城之间设城墙和运粮河,还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③ 城内还有一些利用天然土台筑成的夯土台,主要分布在内城的东北部区域以及内城北城墙的外围; ④ 居住主要分布在内城和外城的南部, 临中易河,手工作坊主要分布在内城中部和北部, 墓区位于内城西北角。 H赵邯郸:公元前386年赵国都城迁至邯郸,建都历时 159年。(公元前4世纪一前3世纪)

出齐临淄:春秋战国时期规模最宏伟的古城,人口特别集中,是战国时代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建于公元前 4世 纪,在今山东淄博,人口在 30万人之上,大城和小城两部分; W郑韩故城:跨越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是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都城之一

(淹城 江苏常州市南 西周时代燕国都城 独木舟经放射性碳14测定为2000年前战国时期) (楚国都城郢 湖北荆州市境内的长江北岸 因位于纪山之南 纪南城 战国时代 云梦泽 湖北江汉平原一带 南 以长江为界) 7. 秦朝都城咸阳:(启示:建城不能过于大,要有规划) ① 建于公元前 350年,位于今咸阳城以东 20公里的渭水河北岸: ② 平面接近方形,城南部分已被渭水河冲毁,城址范围很大; ③ 咸阳城的北部为宫殿区域,考古发现咸阳城的北城桓是夯土墙,两丈宽,与城墙相临有密集的宫殿遗址,下 水道的断面很大,可见当时城市排水系统很完善; ④ 广筑离宫别苑,如兴乐宫、信宫、阿房宫等 ⑤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需求,秦咸阳有了集中的工商业区; ⑥ 在宫殿附近有铸铁、冶炼和陶窖作坊,表明当时已经有了为宫廷服务的官府手工业作坊; ⑦ 居民区位于城南,大部分沦入渭水,居住形式按照闾里布置,整齐划一,设里监门,对闾里进行严格管理。 8. (1)北魏时洛阳的改建、扩建:对以后的都城规划颇有影响 ①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将首都由平城迁至洛阳,仍以原有城址为基础,进行一些改建; ② 建造坊里以便于管制市民而设的,城内有好几处集中的市,还有接待外国商人的夷馆区; ③ 大城北面有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连接为一整组建筑; ④ 道路呈方格形,以通向城门的御道为骨架,是不规则的方格网; ⑤ 洛阳城中建筑设施用水主要依靠谷水,因为谷水地势较高。 (2)东魏、北齐邺南城的规划: ① 邺都南城为南北向的长方形; ② 宫城位于北部中央,由于有明显的中轴线,全城里坊、市场完全左右对称,十分整齐; ③ 这种完全对称布局的新格局开创了中国都城整齐划一的新规制,明清时期的北京仍沿袭这种规划布局特点。 9. 六朝都城建康(建业)建设特征: 南朝都城 ① 城市经过不断扩建形成,由东府城、西州城、中宫城、越城、石头城等一系列小城组成; ② 整个城市平面呈不规则形,有较强的防御作用,是我国古代大城市中不规则平面的典型实例; ③ 宫城按照一定的规划制度建设,比较方正规则,采用严格中轴线和前朝后寝的布局; ④ 坊市地区的居民居住地则比较凌乱,有明显的自发发展的情况。 (南北朝时期有大量佛教石窟,北魏石窟、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10. 隋唐都城长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城市,也是古代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隋大兴城的修建原因: (宇文恺主持)隋文帝灭北周统一全国后,仍在此建都的原因是:长期混战使邺城、洛 阳等城均受到严重破坏; 江南初定,政治统治还不够巩固; 关中平原军事形势有利 (北可御突厥,西扼巴蜀要道, 东可出潼关控制黄河中下游);隋朝势力原来就在这一带。 在长安建都时,觉得 放弃原来的汉长安城,在其东南另建新城原因是:汉长安历经破坏,难于修复,而且风水不 利;汉长安已有多朝建都,不能体现新王朝的新气象;汉长安 __________ 11. 隋唐时代的一般州县城市及商业城市: I唐代国内最大的商业城市: ①南方海港广州(番禺);②长江与运河交会处扬州(江都、广陵);③运河至

黄河的转运中心汴州(开封)。此外,四川益都(成都)、江西洪州(南昌)等也是重要的商业中心。 n唐代商业城市一一扬州:

① 当时最大商业中心,江、淮盐集散地,扬州的海外交通主要是海上丝绸之路,扬州位于大运河与长江的交会 处,在唐代是全国著名的商业、手工业中心,并通过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其他地区保持贸易往来。 ② 繁荣原因:水陆交通因素;漕粮集运口岸;淮盐集散地;茶叶和其他物资的集散地;本地发达的经济基础和 发达的手工业。

③ 城市格局:分子城和罗城。北面为子城,又称衙城,是官衙集中的地区; 南面为罗城,又称大城,形状规整, 呈长方形,是居住区、商业、手工业区。路网为棋盘状,坊内部有十字形道路,布局与隋唐长安城相似。城内有 运河河道,在城南、沿大运河一带有相对集中的商业,沿岸有码头和街市。史料记载唐代扬州有繁华的长街和夜 市,说明晚唐时期扬州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里坊制的束缚。 川唐代一般州县——新绛: 位于河津渡过黄河通往关中的要道上, 故商旅发达,城内以主要的南北街及东西街, 将全城划分为四坊,城市平面形状不规则,充分结合了地形,主要干道为南北向,以地形位置突出州衙,显示它 的重要性。 12. 南北朝至隋唐时代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城市:高昌城、交河城、统万城、龙泉府 (1) 唐代高昌城:①古称西昌,分为外城、内城、宫城。外城近似方形,夯土筑城,城墙弯曲,西北角内凹, 修筑马面,设有瓮城;内城在中央,内城中偏北有一不规则的圆形小堡垒,西北有高台,台上有重要建筑物,与 宫城中轴线上的建筑相对。 宫城在城市北部呈长方形。 ②居住在地势低平处用土坯或垒土成墙, 在地势高处从地 面向下挖出院墙,再在墙上挖窑洞为住所。 外城西南角发现一些寺院和坊市遗址, 其构造结构与目前当地经常用 的长筒形纵券屋顶一致;城南还发现一些酿造、炼铜作坊遗址。 (2) 唐代交河城(雅尔湖古城): 位于两条河床之间的狭长地带,故名交河城。城市中部为庙宇建筑;城内的 主要大街正对佛寺,两侧多为作坊和居住区,住宅被小巷划分出许多坊里; 大街另一方向有车师宫殿和安西都护 府的治所;河流干涸,城市废弃与之有关。 (3) 统万城:①统万城建于413年,是中国最早用三合土筑的城。城墙呈白色,又称白城子。陕西靖边县东北 60里的红墩界附近,是东晋16国之一的夏国都城。 ②城市格局:城池由东城、西城和外廓组成。全城呈长方形, 中间用一道城墙分隔成两部分,东西两城并列。宫室基本沿用汉民族制度,宫城居中,左祖右社,修建了明堂、 花园等。城墙基本笔直,直角相交,筑有密排的马面,四角有突出的方形墩台③马面的作用:防御时射击攻城敌 人,加长、加密便于组织侧射力量。 4)渤海国上京龙泉府: 女真人建立的地方政权都城。上京龙泉府仿造唐长安建造,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三 重,矩形平面;内城和宫城在外城的北部中央,宫城宫殿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除朱雀大街外城市有四条大街纵 横交错,下一级次要道路划分出坊里。(牡丹江)进吉林敦化县敖东城。 13. 北宋东京位于汴河和黄河的交会处,是漕运重要的转运中心。 后周世宗 柴荣的汴梁改建诏书:是我国古代由帝王颁发的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文献。 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筑罗城(外城),新扩建部分相当于原来城市用地的 4倍:改善旧城的拥挤现 象,展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 疏浚河道,便于城市供应; 制定许 __________ 划定植树地带,增加城市绿地。 影响:杰出的改建计划,主要力量没放在宫室修建上,也没有受旧的城市规划制 度的束缚,而是为了适应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提出的要求,和以往的都城规划大不相同。 14. 南宋临安(杭州): 宫城在城南凤凰山东,原为吴越府州所在的子城,前朝后寝格局,地势较高;最高机关 三省六部在北门以北,较为集中,其他行政机构分散;全城分八个厢,城外还有两厢,厢是行政和治安管理的地 区单位;城市河道很多,水运发达的地方也是商市最繁荣的所在;城内有集中的市,城外也有,也有行会组织, 商市繁荣,御街与商业大街结合,有三处主要商业区;城市生活与汴梁相似;临安地形复杂,城市完全是配合地 形,城垣形状很不规则,南宋建都后,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稍有改建,道路系统也较杂乱,作为主要街道的御道也 完全与商业大道结合在一起,瓦子较汴梁多,商市也更繁荣。 15. 古代最大的港口城市一一广州 (北宋时期最大的贸易港口) 、泉州(南宋最大的贸易港口城市) 和宁波: 16. 宋元时代的防御城市 钓鱼城:城市始建于南宋,系防止蒙古人进攻重庆的天然屏障。地处 嘉陵江、渠江、涪 江三江环抱钳形江流(丘陵地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分为内、外两重石砌城墙,沿山体修筑,皇城居中, 街道沿山势等高线展开; 城内修筑水池,水井,供军民饮用;修筑水军码头,有一字城墙连接。(重庆市合川区) 17. 北京城宗教建筑有:雍和宫、广化寺、通教寺、广济寺、法源寺、北京基督教崇文门堂、东交民巷天主教堂、 天主教西直门教堂、天主教王府井教堂、天主教宣武门堂、天主教西什库教堂、牛街清真寺。 18. 明代为了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称为九边重镇,按照一定的防御体系和兵制规 定分布,大同就是九边重镇之一。(宣化、榆林) 19. 近代中国的城市按作用力可以分为:①长期受帝国主义控制的城市。如上海、天津、哈尔滨、青岛、汉口: ②由封建性质向资本主义转化的城市。如无锡、南通等。 沿江沿海城市设立 商埠或租界。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19世纪末叶至20世 纪20年代《马关条约》:20世纪20年代前后;20世纪20年代末至抗日战争以前;抗日战争至全国解放前夕。 近代城市按变化可分为两类: a.突变型(沿江沿海)产生较大变化或新兴城市;帝国主义独占一青岛,大连,哈 尔滨;帝国主义共占一天津,上海,汉口;新的工矿城市一唐山,焦作;交通枢纽城市一郑州,徐州等。 b•渐变型 原来封建城市受帝国主义入侵或者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局部变化,如北京,成都,西安等;封建统治 中心城市一北京,西安,成都;国内资本主义发展一南通,无锡;沿江沿海被辟为商埠一南京,济南,沈阳等。 20. 上海的发展:1843《南京条约》上海开埠为商埠,不久即设立租界,城市发展过程实际就是租界不断扩张。 (城市面貌杂乱,工业布局混乱,江河岸线不合理满占,市政设施分割,人口自流增长) 城市规划 ①1929年国民党政府大上海都市计划(新都城规划):市区建在江湾、翔殷路一带,吴淞口建港, 虹口建码头,新区内有行政、政治、文化机关以及商业区,其余均为住宅。道路采用小方格与放射路相结合的方 式。部分道路和公共建筑得到实施,包括市政府、图书馆、博物馆和体育场馆等,由于政治经济原因,规划没能 认真实现。②1940年日本占领时期大上海都市计划:功能分区思想,划分了包括居住、商业娱乐、工业、仓储、 军事等功能的十种地区; 以中央码头、中心区、中央车站附近及吴淞地区为重点规划区; 加强了工业地带的规划; 制定了建筑条例和技术标准。③ 1945~1949年国民党政府大上海都市计划: 1° 一稿:具体包括住宅、农田、商业、工业、港口等用地;运用了当时许多先进的规划理论和思想。 (程世抚、钟耀华、金经昌、黄作燊、陈占祥;德国 鲍立克) 2° 二稿:提高人口密度,控制市区范围,增加人口规模;改进了铁路、港口等技术问题,细致明确了编组站的 位置、路线及连接方式;对局部地区按照邻里单位思想及日照、绿化、布局形式等原则进行了详细规划。 3°三稿:进一步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绿地比重;改进了工业区分布,以减少人流交流;规划建 设南北快速干道及环路系统;改进了市际交通和市内交通的衔接 。改善港口建设,建设集中的引入式港口;设 置编组站,使铁路与工业区直接联系。 上海自来水仅供应租界;1870年丹麦人创立大北电报公司; 1892年上海电气公司(美商电力公司); 1901年法 商电车电灯公司;1882年第一家外资电厂;1866年英商泥城桥畔的煤气公司。 21. 青岛的建设与发展变化: I背景:早先为鱼村,明代为边防城市; 1897年《中德租界条约》德国占领青岛、济南,租界 99年,使中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