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学2015年5月第36卷第9期 GuangdongMedical Journal May.2015,Vo1.36,Not 9
伊立替康联合替
结直肠癌的效果 吉奥
术 ・1421・
I}盆 束 用 药研究
改良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
徐敏,朱关琴,白桦,陈亦欣,中维玺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广东省深圳市肿瘤研究所(518020)
【摘要】 目的评价改良IRIS方案——伊立替康(CPT~11)联合滞后替吉奥(S一1)治疗晚期远处转移结 直肠癌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治疗晚期远处转移结直肠癌患者65例,给予CPT一11 180 mg/m 静脉滴 注第1天;S一1 40 60 ms/次,2次/d,口月良,第3一l6天,每3周为一周期,所有患者均治疗2~8周期,观察不良 反应并评价化疗疗效。结果CR 4例(6.2%),PR 32例(49.2%),SD 18例(27.7%),PD l1例(16.9%),客观有 效率(cR+PR)为55.4%,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3.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1个月,中位生存 期(os)为21.6个月。该方案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无Ⅳ度骨髓抑制发生。I~Ⅲ度粒细胞减少占 56.9%.I一Ⅲ度血红蛋白下降占47.7%,I~Ⅲ度血小板下降占35.4%。其余不良反应则可以耐受。结论 伊 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改良方案治疗晚期远处转移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关键词】伊立替康;替吉奥;转移性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氟尿 嘧啶(5一FU)在过去40余年一直是治疗晚期结直肠
癌(mCRC)的主要药物,5一FU/卡堵他滨联合奥沙利 铂(L—OHP)或伊立替康(CPT一11)已经成为目前 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标准一线方案,列入NCCN指
南。新型口服5一FU衍生物替吉奥(s一1)因疗效高、 毒性低、应用方便等优点为mCR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 疗选择 。近年来,国外一些研究证实IRIS方案
(CPT一11+S一1)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好 的疗效,但所用剂量未能统一,疗效及不良反应也各有 差异 。自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我们应用 改良IRIS方案——C P1’一11 1 80 ms/In 静脉滴注第1
天+s一1 40—60 mg/次,2次/d,口服,第3—16天,亦 即S一1滞后Ctrl"一11 2 d用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65
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本院
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65例,年龄22~72岁,中位 年龄54岁。其中男36例,女29例。结肠癌为38例,
直肠癌为27例。组织病理学类型:低分化腺癌32例, 中分化腺癌23例,高分化腺癌10例。患者主要的转 移部位为肝、肺及淋巴结,其中单脏器转移40例,多脏 器转移2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有明确
的病理组织学诊断;(2)有可经影像学评估测量的一 个或多个病灶;(3)既往未曾化疗,或一线化疗失败,
且未使用过伊立替康及替吉奥,化疗失败至本次入组 时间至少4周以上;(4)体力状态评分(ECOG)为0~2
广东省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编号:201302033) 分,预计生存时间至少3个月;(5)血常规、肝肾功能及 心电图基本正常,无化疗禁忌证。排除标准:妊娠和哺
乳期;同时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抗EGFR单抗、抗VEGF
单抗等;同时患结直肠癌以外的二重癌;同时并发肠麻 痹、肠梗阻、问质性肺炎、肺纤维化、有症状的脑转移
等;患严重疾病:不能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
肝肾疾病、活动性感染等;严重腹泻(水泻);具有明显 的胃肠道出血的临床表现;有需要治疗的腹腔积液或
者胸腔积液表现;靶区3个月内曾接受过放疗;影响神 智或认知的精神异常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伊立替康(CPT一11,江苏恒瑞医
药公司生产)180 ms/m ,第1天,静脉滴注90 rain。替 吉奥(S一1,鲁南制药集团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从第3天开始口服,于早饭后及晚饭后1 h分2
次服用,连续服药14 d,停药5 d,21 d为一周期。S一1 根据体表面积给药:体表面积<1.25 m ,S一1 40 mg/
次,2次/d;体表面积1.25~1.5 m ,S一1 50 mg/次,2 次/d;体表面积>1.5 m ,S一1 60 ms/次,2次/d。化 疗过程中给予止吐、护肝等支持治疗。每次化疗前后
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若发生Ⅲ~Ⅳ度骨髓抑制,则 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支持治疗;
Ⅲ~Ⅳ度腹泻给予盐酸洛哌丁胺4 mg口服,之后每2 h口服2 mg直至症状缓解12 h停止。每3周为1个疗 程,完成2个疗程后作疗效评价。无疾病进展、可耐受
化疗的患者继续化疗2个疗程后再评价疗效。若患者 达完全缓解(CR),需4周后确认。用药至疾病进展或
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最多完成6—8个周期。 1.2.2 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 按照国际抗癌联盟
(UICC)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所 .1422. 东医学2015年5月第36卷第9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May.2015,Vo1.36,No.9
有目标病灶消失;部分缓解(PR):基线病灶长径总和
缩小>130%;稳定(s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 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进展(PD):基线病灶长 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客观有效率(RR)
为CR+PR病例占可评价病例的百分数,CR或PR患者 需经4周后再证实;疾病控制率(DCR)为CR+PR+sD
病例占可评价病例的百分数。无进展生存期(PFS)是
指从治疗起始到肿瘤进展或死亡的时间。不良反应评 价采用WHO毒性标准,分为0~1V度。
2结果
2.1 近期疗效评价65例患者经接受CPT一11+S一
1联合方案治疗2~8个疗程后,经复查结果为:CR 4 例(6.2%),PR 32例(49.2%),SD 18例(27.7%),PD
11例(16.9%),客观有效率(CR+PR)为55.4%,疾病
控制率(CR+PR+SD)为83.1%。4例CR患者全部
为肺转移病例,1 1例PD患者为包括肝的多脏器转移 病例。见表1。 表1 改良IRIS方案治疗65例晚期结直肠癌 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例 项目 结肠癌 直肠癌
2.2不良反应按WHO不良反应分度标准(0~IV)
实施评价:(1)血液学毒性:最常见为粒细胞减少、贫血 和血小板下降,骨髓抑制以轻、中度为主,无Ⅳ度骨髓抑
制发生。I~Ⅲ度粒细胞减少共37例,占56.9%;
I~Ⅲ度血红蛋白下降共31例,占47.7%;I~Ⅲ度 血小板下降共23例,占35.4%。(2)非血液学毒性:
常见不良反应为厌食、疲劳、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等,
多为I~Ⅱ度,Ⅲ度毒性反应少见,无Ⅳ度不良反应发 生。其余各项不良反应均较轻。4例患者在用药24 h
后出现腹泻,口服洛哌丁胺后好转,未出现治疗相关性
死亡。无患者因不能耐受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而退出本 研究。见表2。
表2改良IRIS方案治疗6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不良反应 例
项目0 I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I~Ⅳ度(%) Ⅲ~Ⅳ度(%) 粒细胞下降 血小板下降 血红蛋白下降 疲劳 厌食
恶心呕吐 腹泻 口腔黏膜炎 肝功能异常 肾功能异常 脱发
2.3 随访 截至2013年12月,随访时间1~3年。 除其中7例PD患者以外,所有病例1年内均存活,1
年生存率为89.2%。截至投稿日仍存活46例,死亡 19例均为结直肠癌多脏器转移导致恶液质、多器官功
能衰竭。有效病例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1个月 (5~1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1.6个月(8~27个月)。
3讨论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 率均较高,确诊时很多患者已为晚期,出现局部或远处
转移,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化疗是治疗晚期结直
肠癌(mCRC)患者的主要手段,氟尿嘧啶(5一Fu)在过 去40余年一直是治疗mCRC的主要药物,其联合奥沙
利铂(L—OHP)或伊立替康(CPT一11)已经成为目前 mCRC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列入NCCN指南。由于 5一FU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持续静脉滴注,使用极不方
便,常有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产生。在国外,目 前临床上口服5一FU衍生物取代静脉使用5一FU已 渐成趋势。
替吉奥(S一1)为一种新型氟尿嘧啶类口服抗肿 瘤药,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3种成分按照
摩尔比1:0.4:1的比例组成的复方制剂。替吉奥为
5一FU的衍生药物,其疗效类似于连续输注氟尿嘧啶 加醛氢叶酸方案,然其毒性较低且易于管理。替吉奥
与5一Fu相比具有以下优势:能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 并提高抗癌活性;明显减少药物毒性;给药方便。有几
项Ⅱ期研究结果证实,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替吉奥 单药的有效率为19%~39%,且口服耐受性良好。‘ 。
随后的几项研究证实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I—
R[S(CPT—I1+s—1)方案的有效率为52.5%~ 62.5%。IRIS方案剂量不等,不良反应及有效率也各
有差异 -8 3。GOTO等 在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
应用IRIS方案:CPT一11 150 mg//nl2第1天+s一1(4o~
60 mr/次,2次/d,第1~14天,21 d为1个疗程),有
效率为62.5%,中位PFS为8.0个月。最近,来自日本 3 2 7 6 7 6 7 6 6 2 9 7 4 7 4 7 4 4 O O 9 4 7 4 0 9 4 2 5 2 8 ∞ 强 1 7 9 5 1 3 6 5 5 2 O " ”4 勰乾 甜 犍∞
如 广东医学2015年5月第36卷第9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May.2015,Vo1.36,No.9 .1423.
的一项大型Ⅲ期临床研究发现,在mCRC的二线治疗
中,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的IRIS方案的无进展生存期 (PFS)甚至优于标准FOLFIRI方案(5.8 in vs 5.1 in,
P:0.039),该方案将成为mCRC患者二线治疗的新选 择 ]。与卡培他滨相比,替吉奥与伊立替康毒性无重
叠,替吉奥能否与伊立替康联合成为mCRC患者一线
化疗的有效选择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
伊立替康是一种水溶性的、经过化学修饰的喜树 碱类DNA拓扑异构酶I(TOPO I)抑制剂。伊立替康
及其活性代谢物7一乙基10一羟基喜树碱(SN38)可
与DNA的TOPO I结合,引起DNA双链断裂,产生不 可逆损伤,导致细胞死亡。有研究表明 ,伊立替康
在体内通过羧酸酯酶转换成SN38,而5一FU或其代谢
产物可能抑制羧酸酯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伊立替康的
抗肿瘤作用。那么如果伊立替康和替吉奥同时给药, 由于替吉奥是5一Fu的前体药物,可能会抑制伊立替
康的抗肿瘤活性。YOSHIOKA等 在2009年的I/Ⅱ
期研究时曾发现,3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替吉奥
滞后伊立替康给药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 亦较不明显。亦即:CPT一11 150 mg/m 静脉滴注第1
天+S一1 80 Ing/in 口服第3~16天(3周一个疗程),
总体反应率为55.6%,中位PFS为7.7个月。因此,我 们设计如下序贯用药方案,伊立替康第1天给药,而替
吉奥第3~l6天用药,每3周重复。 本组研究发现,应用改良IRIS(序贯)方案:CPT一
11 180 In#m 第1天+S一1 40~60 in#次,2次/d,第
3~16天,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佳。总有效率(CR+PR)
为55.4%,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3.1%。1年 生存率为89.2%。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1个月(5~
l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1.6个月(8—27个月)。在
不良反应方面,由于推迟了替吉奥的口服时间,避免与 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重叠,患者对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均可耐受,特别是此方案的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低,70
岁以上老年人也可耐受。腹泻多发生在用药24 h后, 经及时使用洛哌丁胺治疗后好转,无患者因该毒性退
出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此方案的剂量限制性毒 性,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常规,及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
激因子后无一例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相关性感染、发 热。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均较好,可重复使用。本组
所有患者均il JJbS,N完成全部周期的IRIS方案联合化 疗,未有治疗中断。
最近日本的一项多中心Ⅱ期研究 亦发现45例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每周CVF一11 60 mg/m 第
1、8、15天,联合每周间断、滞后的S一1 80 mg/nl 第3~
7天、第10—14天、第17~21天,28 d为1个疗程,亦 取得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客观有效率(RR)
48.9%,疾病控制率(DCR)84.4%,PFS 8.1个月,0s 20.9个月。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占8.7%,最常
见的非血液学毒性是厌食和腹泻,但发生率均少于 10% 。该研究与本组研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面
均类似,间接提示替吉奥滞后伊立替康使用带来的有
效性及不良反应。 总之,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胶囊改良方案治疗晚
期结直肠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值得
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其改善长期生存的作用仍待进一
步研究。
参考文献
f1 1 OHTSU A,BABA H,SAKATA Y,et a1.Phase 1I study of S一 1,a novel oral fluorophyrimidine derivative,in patients with meta‘ static colorectal carcinoma.S一1 Cooperative Colorectal Carcinoma Study Group[J].Br J Cancer,2000,83(2):141—145. [2]SHIRAO K,OHTSU A,TAKADA H,et a1.Phase 1I study of o— ral S一1 for treatment 0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rcinoma『J 1. Cancer,2004,100(11):2355—2361. [3]VAN DEN BRANDE J,SCHOFFSKI P,SCHELLENS J H,et a1. EORTC Early Clinical Studies Group early phaseⅡtrial of S一1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r metastatic coloreetal cancer『J 1.Br J Cancer,2003,88(5):648—653. [4]GOTO A,rAMADA Y,YASUI H,et a1.Phase II study of com- bination therapy with S一1 and ifinotecan in patients with ad— vanced coloreetal cancer[J].Ann Oncol,2006,17(6):968— 973. [5]TSUNODA A,YASUDA N,NAKAO K,et a1.PhaseⅡstudy of S~1 combined with irinotecan(CPT一11)in patients with ad- vanced eolorectal cancer[J].Ontology,2009,77(3/4):192— 196. [6]YOSHIOKA T,KATO S,GAMOH M,et a1 Phase I/II study of sequential therapy with irinotecan and S一1 for metastatic color- eetal cancer[J].Br J Cancer,2009,101(12):1972—1977. [7]IWASA S,YAMADA Y,KATO K,et a1.Long~term results of a phase II study of S一1 plus ifinotecan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Anticancer Res,2012,32(9):4157—4161. [8]KOMATSU Y,YUKI S,SOGABE S,et a1.Phase II study of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irinotecan and S—l(IRIS)in patients with inoperable or recurrent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HGCSG0302)[J].Oneology,2011,80(1/2):70—75. [9]MURO K,BOKU N,SHIMADA Y,et a1.Irinotecan plus S一1 (IRIS)versus fluorouraeil and folinic acid plus irinotecan(FOL. FIRI)as second—line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e— er;a randomised phase 2/3 non—inferiority study(FIRIS study) l J1.Lancet Oncol,2010,11(9):853—860. [1O]FALCONE A,DI PAOLO A,MASI G,et a1.Sequence effect of irinoteean and fluorouracil treatment on pharmacokinetles and tox— icity in chemotherapy—naiv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l J].J Clin Oncol,2001,19(15):3456—3462. [11]OGATA Y,TANAKA T,AKAGI Y,et a1.Muhicenter Phase II Study of a New Effective S—-1 and lfinotecan Combination Sched— ule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Metastatic or Recurrent Coloreetal Cancer[J].Clin Med Insights Oncol,2013,7:21—30. (收稿日期:2014—12—17编辑: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