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战后民族主义

一战后民族主义

一战后民族主义运动
——以朝鲜三一运动为例
“民族主义”,简言之,即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
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
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
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
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
的一种愿望。
战后的民族主义现实正好反映了这一民族主义概念所涵盖的内
容。从民族的实践来看, 它既有争取民族独立、发展的主题, 又有维
护民族价值观的抗争。在战后,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面
临一个主权独立、完整和民族自由、发展的无形障碍, 尽管有的是缘
于经济、政治的因素, 有的是缘于文化、传统的因素。由于各民族的
历史、传统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不同, 所以各民族的民族运动的表
现形态与追求的目标也就各异。
历史表明, 民族主义在战后的表现和发展所具有的趋势与呈现
的形态,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现状。这种现状不仅具有其内部的
特征, 而且也反映了战后世界政治发生过程中的决定性影响。如果我
们仅仅看到民族主义积极、进步的现实, 显然是不够的。在民族主义
上升过程中, 还有许多与以上现实相反的形态, 诸如原教旨主义、地
区霸权主义、种族主义、分裂主义等等, 表现出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
一战后的民族主义运动在朝鲜具体表现为“三一运动”。
1919 年朝鲜三一运动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以“民族代
表”的身份,在活跃地开展着反日独立活动。三一运动是朝鲜近代史
上一场伟大的反日独立运动,它标志着朝鲜历史由此掀开现代史的篇
章。众所周知,三一运动是经过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而发起的,而在
策划和准备这次大规模反日运动的过程中,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活跃
人物,大多是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上层知识分子。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当时整个朝鲜无异于一座巨大的
监狱。由于日本殖民者在朝鲜实施彻底的宪警武断统治,朝鲜国内的
社会团体遭到取缔或解散,人民大众没有任何集会结社的自由。只有
一些宗教团体或教育机构表面上看似允许存在,也是时刻处在日本帝
国主义极其严密的监控之下,其一切活动均受到日方的严格限制。在
这种历史条件下,策划和组织三一运动这样大规模的反日运动,处于
主导地位的自然只能是宗教团体或教育机构这些“合法”团体中的一
些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这也是朝鲜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在20 世纪10 年代的朝鲜,由于作为新兴革命力量的朝鲜工人
阶级仍处于成长阶段,使其无论在思想准备还是能力、经验方面,均
尚不足以领导三一运动这种举国举族的大规模反日独立运动。同时,
在日本帝国主义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武断政治”的高压下,各种进步社
会团体纷纷被取缔和镇压,因而依靠反日团体来领导三一运动也是几
乎不可能的。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考虑到国内民众的反日
情绪、反日气势以及其它各种因素,“民族代表”们及时做出正确决定,
确定了举事日期、时间等相关事宜,并同时做好了起义前的必要准备
工作,从而为三一运动能在全国范围内同时爆发并迅速扩大提供了前
提和保障。在当时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条件下,朝鲜民众
积聚已久的反日情绪一触即发。“民族代表”适时地抓住人民大众的这
种民族感情和心理,决定以高宗之死为契机,利用和借助广大民众高
涨的反日情绪,借3 月3 日高宗国葬日之机举事,并最终将举事日
期定在此前两天。由于“民族代表”顺其自然地将高宗之死作为导火索
谋划起义,加上朝鲜民众早已对日本帝国主义同仇敌忾,他们积蓄已
久的反日怒火在3 月1 日那天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作为一场全民族的伟大的反日救国斗争,三一运动充分证明,仅
靠朝鲜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是无法真正担负起领导朝鲜民族解放运
动的历史使命的。同时,以三一运动为契机,也使朝鲜工人阶级从此
登上历史舞台,并把朝鲜民族独立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
一战后的民族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三一运动的爆发与进展,朝
鲜的三一运动也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共同推动了世界民
族主义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世界不断向前发展。
李豪
J11114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