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杨清波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杨清波

2012.No4摘 要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在校生人数剧增,加强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尤为重要,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更是不容忽视。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既有普通学生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我国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教授说:“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

”因而,对其实施教育管理时,既要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又要实施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科学引导,因材施教。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少数民族学生 教育管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工作,不但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而且加大了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人才的工作力度。

少数民族学生在高职院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各有特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气氛,是每一个学生管理者的职责所在。

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下面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特点,谈谈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

1 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简析1.1 民族习惯差异,民族信仰不同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多以本民族聚居的方式生活,长期受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初探杨清波 徐继义(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到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家庭教育的熏陶,积淀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他们来到高职院校学习,生活环境变化大,饮食习惯、行为方式与身边同学存在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如内心深处感到不适,很难与其他同学融为一体。

他们希望其他同学认可和尊重自己的民族习惯,讨厌他人带着偏见的眼光看待他们,严禁违背他们的民族意识。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与同学、老师缺乏有效沟通和必要的理解与信任,使得他们在一些琐事上的不满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容易产生一些过激的情绪或行为。

宗教信仰的差异也是导致民族意识不同的直接原因。

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如藏族学生信仰佛教,新疆学生信仰伊斯兰教等,他们希望学校能理解并支持他们的信仰,同时能支持他们参加相应活动。

1.2 地区文化教育差异,学习课程滞后少数民族地区受到历史、地域、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经济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社会阅历、接受的基础教育等方面与其他大学生存在明显差异。

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条件的限制,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导致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偏低,学生入校后明显感到学习上的不适应,学习压力大,课程多、难度大、强度高,知识点与高中知识衔接有脱节现象,他们感觉极不适应,感到学习恐慌。

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学习,并且很多学生从高中才开始接触英的作用,制度规范的设置会给员工服务行为提供一个基本的标准,避免其在客房服务管理中出现的工作偏差。

客房服务管理制度的规范的设置应遵循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的基本原则,通过正强化来激发其正确行为的积极性,通过负强化来抑制不符合规范的行为。

正强化与负强化二者之间的虽有主次之分,但是却缺一不可,单纯的负激励很容易导致员工负面情绪的滋生,而单纯的正强化又会导致激励效果的递减。

3.4 加强酒店企业文化建设酒店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员工的行为会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酒店企业文化将会引导员工在工作行动中自觉地践行企业的经营理念。

如果说制度层面的规范更多的是侧重于硬性的约束员工行为,那么文化层面的建设对于员工的行为更多的是一个柔性的约束,与硬性的制度约束相比,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影响更能够获得员工的认同。

随着酒店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竞争将会逐渐从服务层面向文化层面过渡,毕竟服务的可模仿性更强,因此依靠服务树立的竞争优势并不会长久,这客观上要求酒店管理人员更加注重对于企业文化的构建,只有在文化层面领先,才能树立持久竞争优势。

预计未来酒店行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顾客对于客房服务管理的要求也会更高,这就意味着专注于客房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未来酒店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提出的促进客房服务管理水平提升的策略综合从观念、制度、文化等层面着手,所提的策略不但全面,而且具有普遍性以及可操作性,有利于客房服务管理朝着个性化、人情化、市场化的方向改进,进而促进客房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1]林红梅.从心理学角度论酒店客房服务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6).[2]徐文苑.浅析心理学在客房服务中的运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1(09).[3]续晓彬.浅谈如何加强客房服务与管理[J].管理学家,2009(9).[4]傅爱军.浅谈现代酒店客房服务的优化策略[J].管理与财富,2009(1).[5]秦志红.浅谈星级饭店客房服务的个性化[J].中国商贸,2010(8).2012.No4作者简介:杨清波,男,汉族,1982年出生于四川蓬溪,本科,高校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生德育教学与管理;徐继义,男,汉族,1977年出生于重庆大足,本科,高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广告艺术教学与管理。

语,计算机基础相差甚远。

进入大学之后,一些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从而厌学情绪严重,学业前途迷茫,成绩不太理想,自卑心理滋生。

1.3 地区经济条件差异,消费心理波动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因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状况不够景气,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收入偏低,来到内地读大学,衣食住行的消费水平均较以往有所增长,生活标准相比身边同学有一定差距。

这份经济压力带给少数民族学生消费心理波动的同时,也挫伤了他们自尊心,带来了心理上的失衡现象。

2 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2.1 学习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是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基础近年来,高职学院发展迅猛,在校学生剧增,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民族种类不断增多,学生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多样。

各民族之间,由于彼此的习俗、文化、语言了解不够,在学习生活中,易发生少数民族学生间的冲突。

所以,加强民族知识普及,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对于学校开展少数民族工作来说,势在必行。

同时,针对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更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各民族不同的习俗、文化,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遇见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将矛盾化解于无形。

学校德育管理者应该了解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通过组织观看教育片、介绍少数民族英雄、观看少数民族电影、演唱少数民族歌曲等方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学生中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树立“汉族和少数民族同生存,共发展”的正确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民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睦相处,互相尊重,避免民族纠纷的发生。

2.2 走进少数民族学生生活是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关键对于少数民族工作,部分辅导员和学生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对学生采用群体式管理,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缺少单独的沟通交流,忽视了个体差异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实际情况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从而失去控制。

辅导员是受学校委派负责学生学习、生活、政治思想的指导老师,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所以,应与学生加强交流,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

首先可通过找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朋友,定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向少数民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做到有的放矢,对问题能及时地从心理上解决,从而杜绝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要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学校教务、后勤、学生工作部等部门,应定期深入少数民族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向他们了解自己平时工作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

学校领导也应该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利用少数民族学生节日等特殊日子,与少数民族学生谈心交心,减少距离感。

当然,这说的是狭义上的交流,从广义方面来说,学校德育管理者与其它高校德育管理者或民族工作者之间,高校德育管理者与地方少数民族联谊会等上级部门之间,也要多沟通,打开一条民族工作的畅通渠道,由点带面,形成统一的联动工作机制。

2.3 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科学导向是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属于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惯。

有的性格孤僻、有的性情粗犷豪爽、有的小气、有的大度……,总之,千姿百态。

因此,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正确引导,科学管理,树立“没有不可造之才,只有不会造之才”的育人思想。

对于学校德育管理者来说,要做到不放大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不埋没学生的优点和成绩。

不能揪着学生的缺点不放,而要采取单独谈话、公开表扬等方式,对其优点加以肯定,对其缺点加以适当、无形的抑制,变被动为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无形中去掉身上的缺点,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在与同学打成一片的同时,也能为课余活动增添别样的色彩。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也多了一份忧虑,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边远山区,教育质量普遍不高,而且采用本民族语言教学,少数课程开设滞后,出现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掉队的现象。

对此,从辅导员到德育管理者,都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地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及时转变学习方法,采用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打开问题的症结,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因此,学校民族工作在常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决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

作为一个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找准工作的正确方向,明确管理的思路,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培养和提高自身创新教育方法。

以对民族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待高校民族工作。

结束语:高职院校面对少数民族学生,要倾注更多的关心和耐心,让他们能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全身心地融入到校园学习生活中来,鼓励他们充满信心,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不断提高自我,早日成才。

按照党的民族政策、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合格的少数民族人才是我们学校民族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1] 刘丽丽.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黑龙江史志,2007,(12).[2] 孙 彬.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民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教改探索,2007,(6).[3] 魏秀兰.少数民族学生关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研究,2008,(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