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
摘要院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且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minority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college, andproposes concret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关键词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Key words: minority;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院G75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
(2014)16-0265-02
1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的背景及重要意义我国拥有56 个民族,随着我
党对于教育文化的狠抓落实、对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帮扶资助,各民族间的文化
交流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跨进综合性大学。但进入大学后,他们
所面对的则是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文化氛围以及相对较高的教育基础。
此时,如何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少数
民族学生凝聚起来,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融合起来,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
科学知识、提升能力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
手段较为灵活,且民族学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学生管理也必须是一个不断适应
新情况不断发展的过程。
2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现状分析2.1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状况高校少数民
族学生的心理状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长期生活于特殊区域民
族地区,信息闭塞、交通不畅导致经济的落后。这类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后
会因为经济压力而产生一定自卑心理;少数民族的聚集生活使其具有很强的群体
意识,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在刚刚进入大学时也会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群体而
感到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少数民族学生还需要面对较大差异的文化环境。风俗、
习惯和价值观的巨大改变,造成了他们安全感的缺失以及内心的茫然。
2.2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状况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东部地区相比,
还是属于相对落后的。进入大学阶段后课程增多,难度加大,教师的教学方式也
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需要靠自主学习来完成学业,这对于本来学习基础就薄弱
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难度更大。一些来自新疆、西藏的少数民族学生长期使用本
民族语言学习、生活,汉语水平差。而大学教师不能兼顾到少数民族学生,语言
障碍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理解、表达方面困难重重,专业知识更是难以掌握。
种种情况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自我评价低,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导致学业上的恶性循环。
3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建设3.1 形成点、面结合的少数民族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进行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主要平台,通过课程的
设立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来完成。在大学必修课程的设置中加入民族团结、统一战
线的建立等内容,通过思想政治课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等内容的宣传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民族统一的思想;同时引导汉族同学正确接纳少数民
族学生,尊重他们的文化、习惯,由点及面的真正做到民族间的大融合。
3.2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学业辅导,促进其全面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辅导
是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大学、适应社会的重要工作。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基础
相对较差,所以作为学校和老师,首先要了解少数民族学生所遇到的学习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和调整,具体做法是:淤对于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因为他
们没有参加过正常的高考,学习水平和能力远远比不上参加高考的学生。对这部
分同学,学校适当降低了及格分数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考试
压力。
于学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少数民族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关注,上课对他们
多进行提问,课后给他们进行专门辅导,更多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对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盂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实践创新活动,巩固专业知识,
同时增强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汉族学生的交流和交往。
3.3 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培养机制淤培养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必要
性。部分少数民族具有很强的群体意识。特别是来到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少数
民族学生更倾向于形成自己的小群体,借此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少数民族学
生中培养学生骨干,有利于更快地让他们融入进集体,在集体中工作获得归属感
和成就感,成为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于选择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依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思想上进、
责任心强、有较强号召力的少数民族学生作为培养对象。通过教育培养,锻炼学
生的组织能力、明确自身的岗位意识和成才意识,将少数民族学生凝聚在一起,
共同进步,将学生骨干的培养传承和发展下去。
4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具体措施4.1 开展各类活动,加强各民族学生团结,
加深民族融合淤开展节庆类活动。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拥有本民族丰富多彩的节
日庆典,其中包含了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
也是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益于民族统一。通过举办少数民族或是汉族的
节庆活动给予了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一个展示自我、建立自信、宣传民族特色的
机会。
于开展社会实践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接触社会、了解
社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的锻炼自己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在实践
中认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树立自己的信心。
4.2 设立少数民族自治组织,保证统战工作顺利开展在大学设立少数民族自
治组织并不是分化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而是为少数民族学生
设立一个自我管理的群体组织,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减轻经济、文化差异所带来
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学业障碍。在不违反校纪校规的前提下,通过少数民族自治组
织,给予少数民族学生享有一定的“特殊照顾”,更能行之有效地管理少数民族学
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少数民族自治组织就是一个教师教育管理的平
台,是少数民族学生实现诉求的平台,是凝聚起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与汉族同
胞融合、形成统一战线的平台。
4.3 组织少数民族学生慰问活动,培养师生感情少数民族学生大多远离家乡,
在其民族重大节日里给学生送去慰问能够极大的缓解少数民族学生因背井离乡而
产生的失落情绪。学校、老师以真诚、亲切、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互动交流,给
予尊重和关怀,能给予学生温暖的慰藉。而少数民族学生也能借此更加理解和支
持学校的管理工作。
4.4 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创业与就业工作,将统战工作落到实处做好少数民
族学生创业、就业工作是帮助其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步骤。
目前多数大学都提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缺乏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创
业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想法丰富、个性更强,很多学生有干劲、有冲劲,非常适
合自主创业。
同时,少数民族同学具有自身的文化优势,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与自己文化
相关、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
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择业方面也会遇到很多问题。部分学生想回少数民族地
区发展,也有部分学生更想留在较发达的东部、南部地区工作。由于对政策不了
解、以及所学专业在少数民族地区无法发挥优势等因素,导致他们的就业目的并
不明确。针对毕业班少数民族学生,学校需转变管理观念,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正
确认识自身条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恰当的生涯规划;重视政策宣传和解读,
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政策条例;通过校企合
作的深入,不断优化就业基地,让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更好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
融入企业、融入社会。学校还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招聘活动的关注以及开展有
针对性的工作,比如开辟专门的少数民族就业信息发布板块,联系少数民族聚居
地的企业来我校招聘等。
另外,作为教师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关心他们的学
习生活,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无小事”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尽
快融入大学生活,完成从进入大学到融入社会整个过程的思想、文化以及心理的
成长和转变。
参考文献院[1]赵一君.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J].
民族教育研究,2002(3):24-29.[2]金芳芳,马元超,卓聪聪.高校学生骨干培养体系探索
[J].内江科技,2009(2):59,123.[3]叶张瑜.论新中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与实践[J].
经济研究导刊,2010(9):213-216.[4]张鹏侯岱伶周慧梅教志琴朱永权.少数民族大学
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J].出国与
就业(就业版),2011:26-27.[5]王青耀,赵文福.浅析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管理[J].学
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7(3).作者简介院韩冷(1986-),女,江苏南京人,助教,
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陈健(1972-),女,江苏南京人,
副教授,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