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 垦= 1 ~…・产业经济・
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政府规割琦琵 口段奇芳兰州交通大学 摘 要: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期积累的医药产业结构不合 理,药品创新能力弱,研发投入不足以及药品定价不合理,厂商合谋等问题,推动了我国药品价格的虚高。采取药品降价的政策措施只 能“治标”,如果要“治本”,需要发挥政府的规制作用,全面调整产业政策,通过促进医药产业的升级及良性发展,加强研发投入,完善 价格管理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关键词:医药产业;药价虚高;政策建议
一、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医药产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对国民经济贡献有所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经 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已经跻身世界医药大国之列。目前, 我国已经形成了生产、科研、教育、设计、商业流通一整套完整的 医药制造体系,医药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工业总产值逐年上升,从2005 年的4250.4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 1741.31亿元。2006--2010 年同比分别增长18.08%,26.76%,23.78%,19.91%,24_33%。利润 总额也在不断增长,20o5年行业利润338.20亿元,到201O年达 到了1331.09亿元的新高,2006--2010年同比分别增长10. 16%,56.O3%,36.41%,25.36%,33.92%,反映了医药制造行业经 济效益的提高。 我国医药制造产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和GDP的比 重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5. 504%上升到2010年的7.299%;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2. 298%上升到2010年的2.927%,医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有 所提升。 (二)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医药产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不合理、创 新能力弱、环保治理不善、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 些问题推动了我国药品价格的虚高。国内外医药制造业发展实 践与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药品价格虚高是医药产业发展问题 的综合表现,采取药品降价的政策措施只能治标,如果要治本, 则需全面调整产业政策,通过促进医药制造产业的升级及良性 发展。 二、药品价格过高的原因 (一)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药品流通费用高 1.医药产业结构不舍理,企业恶性竞争 从企业的数量来看,2004年我国医药制造企业4397家,而 同年世界最大的药品市场国一美国还不到2000家,我国医药制 造企业的数量近几年还在呈不断上升趋势,到2010年有7039 家。如此众多的医药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严重供大于求,并且多 数企业规模小,研发新药的能力差,多以生产仿制药品为主,产 品呈现高度的同质性。 面对激烈的竞争,厂商们只能选择通过高额的回扣来吸引 医药和药品批发商以实现销售。因此,药品市场上本应该是产品 质量与技术的竞争演变为了给予回扣多少的恶性竞争,而这些 回扣,又以虚列成本、虚高定价的方式最终为患者所承担。另外, 我国医药业缺乏高技术含量产品,原药出口附加值低,制剂进口 附加值高,整个制药业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药品价格主要受发 达国家药价的牵动。 2.流通环节臃肿,药品流通费用高 我国现行药品流通按照药品生产商、代理商、批发商、零售 商或医疗机构再到消费者的渠道进行,繁杂流通环节的成本加 价是造成药品高价的重要原因之一。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 药品批发企业1-3万多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149家,下辖门店 l3.5万多家,零售单体药店25_3万多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 38.8万多家,呈现出多、小、散、乱的竞争态势。另外,由于流通企 业市场集中度不高、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物流技术落后,流通 效率也较低。因此,每一环节都会产生较多的流通费用,再加上 各个环节的利润空间,药品层层加价,造成药品价格虚高。 (二)研发投入不足,推动药价攀高 图一 2005-201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R&D经费支出(亿元)
上图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医药制造业的R&D经费支出不 断提高,2009年达到了134.5亿元。但早在2005年,美国药品研 发与制造商协会(PHIq.MA)的成员产业中的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 就高达394.3亿美金。从R&D强度上来讲,我国医药制造业研 发经费支出占工业总产值之比从2005年的不足1%逐渐上升, 到2009年上升到1-42%以上,我国制药产业中的企业对新药研 发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而美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R&D 强度已经达到了9%,而后的30年间,其比率不断上升,近年来
一直维持在l5%以上。 无论从绝对金额上还是强度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 是有巨大的差距。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我国研发实力不强,高 技术药品过于依赖进口,或者通过购买专利来生产药品,增加了 我国医药生产的成本,难以抑制药价高攀。 (三)药品定价不合理导致药品价格过高 药品定价要求较高,要有专业的药物知识和经济、管理知 识,但我国现有的定价机构缺乏这种专业性,相关人员对药品价 格的调查审核能力有限,而且品种繁多,定价范围很难确定。另 外药品定价和审批的不是同一个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增加了定 价难度。医药企业通过改变剂量、换新包装等,将旧药改成“新 药”,避开降价。定价程序也没有规范化和公开化,许多企业与定 经济. 尘 堑 囫 价人员拉关系,存在“人情价”、“关系价”。 (四)厂商的纵向合谋,使得药品价格居高不下 药品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商品,造成了生 产厂商进行产销纵向合谋的可能性。药品消费有很强的专业性, 在医药消费中,医生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患者处于劣势地位。 由于患者依赖于医生的建议,医生掌握了用药的自由权,而且病 情的复杂性和身体条件等因素,医生在同一种病上能选择不同 的药物,这样,医生可以主导患者的用药。为了收取回扣等,医生 可能诱导患者使用高价药,提高医药价格。 三、我国目前的医药产业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一)医药产业结构和布局政策 我国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 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认证,淘汰了 一些落后的企业,优化了医药产业结构,提高了医药产业的市场 集中度。但是,目前医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现状,说明我国GMP 等认证标准与国际还有一定差距。而关于医药产业布局,我国没 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导致全国医药产业的重复建设,不利于医药 产业增长极的培养和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 同时,我国医药产业政策法制化程度低。美国与欧洲都将成 熟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比如:美国制订的《生物技术未来投资和 扩展法案》、欧盟制订的(98/44/EC指令》、波兰制订的《医药工业 法》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 验,制定医药产业政策法,加大对医药企业的监管力度,为医药 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 (二)医药产业科技政策 《医药科学技术政策(2002--2010年)》认为我国医药科学技 术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是,努力提高化学药、医疗器械和制药 装备的创新能力和研制水平。但是,我国目前医药产业研发的主 体是科研院所及学校,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医药产业研发的主体 是企业。有关学者对地理溢出、大学研究对产业部门的影响进行 空间计量检验发现,大学研究对医药产业创新不能产生促动作 用。因此,我国应该大力支持医药企业研发,提高我国医药产业 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 (三)医药价格管理政策 我国医药价格管理政策表现的最明显的是近十年来政府主 导的23次药品降价。但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没有 得到解决,而且还引发了其他影响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 首先,药品降价严重影响了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研究表 明,药品价格下降40一_50%,将导致医药研发投入减少3O一 60%。而对于医药产业这样的高技术的产业而言,研发投入是其 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我国一味的降低药价导致部分医药 企业进入了困境。企业为了寻求发展,便以高价销售成分和功效 与降价药一样的替代药,这是导致目前药品价格逐年走低,患者 的药品费用负担却逐年走高的直接原因。另外,药品降价影响了 我国医药企业的做强做大。因此,在调控药价时,应该综合采用 医药产业政策,培育有利于医药产业发展的环境,使药品以市场 为导向形成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 四、政策建议 (一)优化医药产业结构,完善医药产业政策 鼓励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通过合并、兼并、收购、联合、租赁 和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发展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集团, 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与技术溢出效应。同时,注重对中小企业 的培育,努力形成“专、精、特、新”的中小优势企业。通过培育大 企业集团和中小优势企业,形成共生的市场体系,从而解决我国 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制定合理的医药产业政策,将产业政策法制化。目前,我国 医药产业政策应更倾向于获得规模经济的企业重组兼并政策和 产业布局的非均衡性,培养产业增长极。我国有关药品管制的法 律法规虽在逐渐增多,但法律级次不高,配套法规不够完备,因 此,要完善我国医药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将一些基本的、重要的 医药产业政策上升到法律高度。 (二)加大医药研发投入,以企业为研发主体 充分发挥产学研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调整产业政 策,转换政府职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新药品研发、临 床检验、市场推广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药品创新风险较 大,银行不愿意提供资本支持,制药企业的自有资金有限且多投 资于收益相对稳定的经营领域,创新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我们 医药产品创新的主要瓶颈之一。政府投资则成为医药产业技术 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通过资本分工,使企业专注于投资新 药品的商业化研究和生产工艺改进,政府参与分担创新资金,投 资于新药品研发机构与研发基地建设,降低企业前期新产品研 发的投入资金成本。 药品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作为药品创新的启动者和 推进者,可以通过公共采购政策的安排,在保证药品疗效的前提 下,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产生技术创新的“市场拉动” 效应,使创新药品在市场开拓期有比较稳定的市场保护,同时降 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与市场有关的风险。 此外,财政资金在医药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基地建设和对医 药科研项目资助上向急需的创新药品、高附加值药品倾斜。同 时,辅之以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医药创新的成本与风险。 (三)完善医药价格的管理 政府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手段,对药品进行合理的价格管理。 首先,成立专门的价格管理机构,集中审批、监督药品的职能和 定价的职能,把监督和定价结合起来。增加有药物知识、经济知 识的专业人才,有效地对药品进行核查。其次,要有合理的定价 方式。在核定药品价格时,要综合考虑技术创新、品牌等因素,给 销售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定期对药品价格进行复查,及时纠正 药品价格存在的问题。第三,规范定价程序。在定价时,采用听证 会的手段,代表来自医院、企业、医药行业和消费者,对药品进行 公开定价,得出合理的价格,及时公开药品价格政策,让社会监 督。第四,定价范围要有所控制,主要对常见病的常用药进行管 理。而对其他药品则是指导定价或交由市场定价,让药品回归市 场,在竞争中形成价格,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园,曹易.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原因及应对之策UJ.科技 创业,2010,(8). [2]周俊华.论医药价格过高问题中的政府管理D】.消费导刊, 2008,(8). 【3J刘清华,徐炎.论医药产业政策及药价管制.Ⅲ.商业经济, 2010,(9). [4J李镭,刘五星.法国、荷兰医药流通体制考察报告o】.医药经 济,1999,(4). [5】曹军伟.中国医药产业的SCP分析U].中国药业,2005,(12). 『6]徐伟.中国制药产业的SCP分析Ⅱ】.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 究,2009,(22). (编辑: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