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草原生态呵护绿水青山

保护草原生态呵护绿水青山

红原是阿坝州唯一纯牧业县,草原成为生态资源的主
体,全县有天然草原116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1121万亩。
草原中包含天然湿地310万亩,红原县草原湿地在青藏高原
东部极具代表性,其自然资源禀赋在川西北牧区享有盛誉。
红原草地资源中,野生植物极为丰富,共有463种,其中饲
用植物299种,占植物总数的64.6%,优良牧草154种,占
植物总数的1/3以上。红原县是全省唯一现代草原试点示范
县、全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全省省级湿地补
偿试点县。历年来,始终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修护目标不动
摇,统筹推进草原建设和保护,保持草原了生态持续向好的
局面。
近年来,全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山
雪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
障、维护国家生态的安全高度,把草原生态保护修护放在
优先位置,有效保护、特别呵护草原这个立县立命之本,构

建以草原为生态资源主体的山青水秀生态环境。
以问题为导向
突出规划引领

红原县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功能区,长期以来,传
统草原畜牧业强调草原和湿地的生产功能,而对其生态功
能重视不够,草原长期超载放牧,加之气候变暖等因素,
导致人草畜关系失衡,最终将形成“过牧-草场破坏-无牧”
的恶性发展轨迹,草原治理难度和恢复成本将随之增大。
全县着眼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破解人草畜三维矛盾。
结合国家和省州草原保护修复政策支持方向,突出规划的前
瞻性和引导性,先后编制了《红原县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
范县建设规划(2017-2019年)》和《红原县森林草原湿地生
态屏障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规划坚持生
态保护优先和“生态+”的内涵式发展路径,着力转变发

保护草原生态
呵护绿水青山

沙化草原治理前

红原县月亮湾国家湿地公园
红原县林业和草原局

24
G

REEN TIANFU
绿色天府


本期策划
展方式,服务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两个
大局。

以区划为先行
构建保护机制

加快形成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主体功
能区制度逐步健全,重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496
万亩、基本草原1006.7万亩,将日干乔湿地自然保
护区作为湿地保护重点,积极构建川西北湿地大保
护格局,设立日干乔湿地保护区,将瓦切、麦洼的
大部分区域和色地部分区域共183万亩划定为保护
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为代表的自然生
态系统、以黑颈鹤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和以草原为
代表的自然景观三个方面,通过日常监督与重点巡
查,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区条例,办结保护区环保督
查整改问题13个。

以治理为抓手
夯实生态基础

坚持综合治理、靶向施策,系统推进草原保护
修复,完成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774万亩,
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年度实施草
原禁牧补助476万亩、推行草畜平衡奖励643.15万
亩,开展草原鼠虫害防治130万亩,种植优良牧草61
万亩,治理沙化草原6.8万亩,巩固防沙治沙8.9万
亩。大力开展湿地恢复工程,恢复日干乔湿地8万
亩、嘎曲国家公园湿地0.5万亩。稳步推进全省省级
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实施还湿补偿9.4万亩、湿地
管护补助300.5万亩,湿地生态得到有效修护,广大
农牧民对湿地功能、地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有
效营造了浓厚的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高度重视野
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
动植物日”等活动,大力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黄
河鱼”的捕、售、食全面禁止。创新开展河长制工
作,全县51条河流、55条河段确定县级河长35名,
乡级河长57名,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

土尽责。
以改革为动力
着力试点探索

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从政
策机制和工作引导上推动草原生态机制完善,在安
曲镇哈拉玛村试点探索高寒牧区在生产点定居条件
下,以草定畜和以人定畜相结合的人草畜平衡发展
模式,置换草场39万亩,减畜11万个羊单位,极大
缓解了草畜矛盾,改善了草地生态环境。创新政策
支持和资金使用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建立县乡村
三级管护机制,落实森林草原湿地河道生态公益性
岗位1352个,覆盖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有序从事全县森林草原湿地河道管护,带动建档立
卡贫困户在辖区内实现择业,在生态资源管护中拓
宽收入渠道,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增加更多获得
感,形成“脱贫、增收、奔康”的三个长效机制,实
现2018年、2019年、2020年每个生态公益性岗位分
别增收6600元、8150元、10000元的增收目标。在
全省首创开展冬春草场火灾保险300.4万亩,提高了
草原湿地有效应对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提
升了广大农牧民抗御自然灾害的信心和草原生态保
护风险保障水平。为实现草原保护、保险理赔、无
害化处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相互衔接、相互促
进,构建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动物无害化处理机
制,建成藏区首家现代化动物无害化处理厂,为阻
止病死动物对草原土壤、水源、空气污染提供了基
础保障,也为降低病死动物疫病传播风险、保障畜
产品质量安全构筑了一道有效屏障。

以转型为取向
转变保护方式

坚持转型发展,聚焦草原生态保护这个核心,
着力培育资源利用率高、科技含量足、产量融合
深、带动能力强的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生态特色
产业,加快构建联牧规模经营区、牦牛肉奶产业加
工区、融合产业示范区联动发展的草原畜牧业新格
局,努力把现代草原畜牧业打造成为红原最具潜
力、最具优势、与民最切、利民最广的生态产业,
依托“四大园区”和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总社,培育
绿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以“净
土阿坝”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创建国家级有机
农产品示范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以
“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和夏季雅克音乐季为带
动,加快发展新兴旅游业态,促进草原湿地资源优
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草原经济转型发展。

沙化草原治理后
责任编辑:方玉婷

25
本期策划|

GREEN TIANF
U
绿色天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