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
刘长斌
发表时间:
2019-06-18T17:05:52.1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作者: 刘长斌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在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加快建设速度,特别是建筑行业崛起趋势可谓日益壮大,成为保障人们生活
质量和社会进步的主力军。
身份证:43030219791229xxxx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在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加快建设速度,特别是建筑行业崛起趋势可谓日益壮大,成为保障人们生活质
量和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因此,提高建筑质量,以及人们的居住安全水平,至关重要。这种社会背景下,混凝土结构中的抗震设计,逐渐
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亟待研究落实。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
引言
为了更好地优化建筑结构设计,作为设计师必须充分意识到做好抗震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它是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在进行设计工作
之前,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把握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将抗震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建筑结构设计中,在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
同时,确保建筑物的质量。
1
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设计的必要性
混凝土结构建筑中的抗震设计,主要是指设计人员在建筑工程开工前,根据本地区建筑在地震中的坍塌情况、数量等因素进行对比分
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现阶段的创新建设理念、实际建筑项目工程情况,设计出完善的抗震建筑结构,进一步加强建筑对地震冲击的防
御能力。良好的抗震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不仅可以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更舒适稳定的生活环境。需要建筑设计
单位,熟知地震对建筑的作用,全面考虑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抗震参数,包括建筑外形、地基深度、结构材料等,做到既能保证建筑工程整
体质量,又能为企业节省更多的资金成本的效果。
2
混凝土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要点
2.1
选择符合要求的构件
合适的构件需要根据不同的建筑需要和结构需要进行选择,因为,不同的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设计不同,像居住区高层建筑楼层比较
高,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要求更高,而且,底层仍然是居住空间,另外,底部不能像商业高层建筑设置一定的外围稳定性墙体
进行支撑,而需要留出预留的空间给车辆通行。这就需要墙体直接落地,整个底层轴线层的结构需要有一个整体的稳定性。
2.2
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优化
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的结构设计方案要大花大力气进行研究调整,让建筑结构主体能更好的避免空间变形,使建筑结构在任何延
伸变化时都可以恢复原状。要使混凝土建筑符合其刚度设计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必须要高度重视混凝土建筑的竖向结构受力状况,使其受
力均衡得到保障,这样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对混凝土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受到影响的基础上进行评
估,应该整体考虑建筑物各个结构部分,充分科学合理的进行评估。
2.3
防震缝
为了更好的预防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工程设计会在恰当的位置安装防震功效的缝隙,将建筑分为不同形状的部分结构。也就是
说防震缝的存在,是为了减少建筑上向相邻组成部分,因地震导致的相互挤压,从而造成建筑整体变形。合理有效的防震缝设计,能够将
建筑分割成规则的部分结构,最大限度上确保建筑不会扭转,进而提高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建筑设计人员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
设计科学宽度的防震缝,过大会影响建筑的美观,以及整体建筑结构的立面设计,过小会失去防震效果。
2.4
结构抗震设计计算要点
基于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设计的结构抗震设计计算要满足如下要求:①在进行弹性和非线性的分析计算中,要合理正确地选择结构整
体计算模型,以及构件和节点的计算参数。②在对具有水平转换构件的结构抗震设计计算中,对不落地柱和墙体的转换梁以及框支梁的相
邻层计算层数和层高要注意区分清楚,要正确划分转换厚板有限元的类型。③对剪力墙抗震设计计算,要正确选择非线性分析中的计算模
型和各种计算参数;对采用滑动支座的结构进行大震下的抗震设计计算,采用的计算模型应考虑支座两侧结构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平面
尺寸凹凸不规则,以及平面内局部开设大洞口的结构进行抗震设计计算时,应根据开设洞口大小、数量和分布位置以及抗侧力构件的布置
形式等合理建立计算模型。④要正确合理选择分片刚性楼盖和整体非刚性楼盖的结构抗震设计计算模型,比如楼板在大震下不能处于基本
弹性状态时,要先研究出合理的计算模型后再进行抗震设计验算。⑤对于采用了消能减震措施的结构,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计算时要合理
选择构件和整体结构的有效阻尼比,另外要注意节点和构件的计算参数对整体结构计算的影响。⑥对于结构体系复杂,难以准确反映各构
件受力状态的抗震结构设计,应采用各种不同的力学模型进行设计计算,然后予以分析对比;另外,有时还需要进行对应的模型试验来确
定计算的可信程度。
2.5
重视隔震措施
隔震和消震措施,是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主要通过延性结构调控建筑结构中的整体刚度。发生地震后,建筑
混凝土结构会第一时间进入塑延性状态,有效消减大部分地震能量。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首要就要确保
混凝土构件弯曲破坏在剪切破坏之后,构件自身破坏在钢筋混凝土粘性破坏之后。这一部分抗震内容,也就是
“强剪弱弯”和“强连接”抗震理
念的落实。同时还可以在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中,布置箍筋加密区,按规定设置构造柱和圈梁,最大限度上增加建筑结构的承重力和延展
性,预防混凝土结构变形。
2.6
抗震层
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抗震层,通常情况下的位于建筑顶部,是常见的基础抗震结构设计,能够将地震能量有效隔离,以保障建筑的稳定
安全使用。相关设计单位,可以在抗震层顶端与基础结构层之间,留出大于
0.8米的空间,更好满足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抗震需求。除此之
外,还要对抗震层顶部楼板,从功能角度进行深度分析和利用,像是地下室和半地下室都是很好的建筑资源利用。如果水平受力过大,可
以采用安装减震器的手段,将地震的冲击能力通过弯矩和抗震层剪力分散到墙体的不同部位,达到抗震效果。
2.7
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技术要点分析
①地基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在对地基进行设计时,要确保地基的稳定性,要选用稳定性能较强的地基,以防地基出现变形、下陷
的情况,对一些相同结构的单元,必须确保地基的统一性,才能充分发挥地基的抗震性能。②在设计过程中,要确保建筑结构分布的对称
性和均匀性,平均分布建筑的承受力,利用对称性来降低地震带来的影响,从而避免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的建筑坍塌或扭曲情况。在对建
筑整体结构进行设计时,应采用多元化的设计方法来提升抗震性能,例如对容易发生坍塌的地方,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以降低出现危
险的几率。③必须确保建筑物结构设计的牢固性,最大限度的减轻建筑物自重,从而降低对地基的压力。如果发生地震,也能缓解地震对
建筑造成的冲击力,为人员的迅速撤离提供时间,这对于一般震级的地震抵抗效果非常明显。
结语
综合上述,在进行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建筑物地震灾害的能力,就需要结合建筑物的特点来做好抗震设计工作。设计人
员最好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特点,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抗震设计策略,这样既可以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抵抗
地震灾害的能力,在提高混凝土建筑整体质量的同时,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源.浅谈高层建筑抗震及基础隔震技术[J].居舍,2018(35):73.
[2]
张志强,贾洪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3):21~22.
[3]
刘宇.刍议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48):94~95.
[4]
简海.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抗震设计要点与优化[J].城市建筑,2017,11(5):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