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
污点证人豁免制度作为一项刑事司法处置措施,我国虽然没有
法律明文规定污点证人豁免制度,但司法实践中却已有所尝试。比
如:在四川繤江虹桥垮塌案,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建立对于现阶段
较高频率的犯罪和司法资源的紧张这样一个实际情况能起到一起
缓解作用。既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出现这种类似于污点证人豁免制
度情况,那么这种制度如果没有法律的规范,就很容易与我们的初
衷相悖。在我国建立“污点证人”豁免制度是一种现实需要和必然
趋势,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污点证人豁免制度概述
污点证人豁免制度是指犯罪活动的参与者为减轻或免除自己的
刑事责任,与人民检察院公诉机关进行合作,作为控方证人指证其
他犯罪人犯罪事实从而获得减轻或免除自己刑事责任的制度。
(一)“污点证人”自身具有的特点
“污点证人”是犯罪活动的参加者,了解案件情况,同时其已
构成犯罪,在国家控诉机关承诺减轻对其指控或免除刑事的基础上
作为控方证人指证他人,即为国家公诉机关作证,
污点证人相对于一般证人具有以下特点:(1)污点证人首先了
解案件情况的人;(2)其犯有符合刑事法规定的罪行,并且是刑罚
处罚的现实的犯罪;
(二)“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性质界定
我国污点证人作证的交易豁免在本质上是一种司法交易。这种
司法交易是被我国刑法所认可的司法机关与污点证人之间为实现
各自司法上的目的而进行的某种司法利益的交换。这种交易的内容
是:司法机关通过放弃对污点证人一定的刑罚权而换取发现和指控
其他人犯罪的有力证据,国家刑罚权的实现在总量上没有受到削
减;污点证人通过对司法机关提供诉讼上的帮助而获得司法上不同
程度的豁免,免受刑事追诉或得到从轻、减轻、免除刑罚处罚的对
待。
(三)“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基本类型
从世界范围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看,作证豁免一般都分为
四种类型:(1)罪行豁免。这是指不得对被豁免的证人在其提供的
证言中涉及的任何犯罪事实进行起诉的豁免形式;(2)证据使用豁
免。这是指被豁免的证人提供的证言或任何根据该证言而获得的信
息不得在随后进行的任何刑事诉讼中用作不利于该证人的证据的
豁免形式;(3)非正式豁免。这是指不采用法律规定的豁免而由检
察官做出不起诉决定以换取证人提供证言的豁免形式
二、我国“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现状
法律的成功移植是需要合适的土壤和水源,我们不能贸然将国
外适用成功的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照搬进我们的司法体系中,首先我
们要认识到我国在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一)主要表现在刑诉法对证人的权利保障重视不够,保护措
施不到位;证人拒绝作证的义务不明,违反作证义务的法律责任不
具体;缺乏对证人的亲情、职业道德的应有尊重,这些加上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和合性因素,导致知道案件情况的人愿作证的不多,愿
意出庭作证的就更不多。对于承担举证责任的检察机关来讲,证人
不愿作证或不愿出庭作证,无疑成为其工作的一大隐患。
(二)取证技术落后。就人而言,侦查、调查人员素质偏低,
专业不精或知识更新不及时;由于地方财政投入普遍不足,办案经
费无法保障,侦查、调查取证面临许多困难;由于前两个原因,侦
查、调查设施、设备陈旧,无力更新,即使更换为新的设备,也无
能力操作。
(三)建立“污点证人”豁免制度还需法治理念的深入和配套
制度的完善。在行受贿犯罪中,“污点证人”是较为特殊的一种证
人,当其指证他犯罪人的犯罪事实并获得豁免时,就可能与公众传
统法治理中的犯罪就要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产生冲突,让传统观念
难以接受这一制度的建立。
三、建立我国作证豁免制度的思考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我国刑事诉讼中应
当建立作证豁免制度,而且我国建立作证豁免制度是有其现实基础
的。
(一)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1.有利于打击更为严重的犯罪,维护更大的司法利益。虽然通
过该制度国家放弃了对某些罪行轻微者的惩罚,但是有效地打击了
更为严重的犯罪, 维护了更大的司法利益,通过作证豁免既可以
获取必要的证据又可以分化瓦解犯罪分子,其功效是显而易见的。
2.有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符合诉讼的经济理性。国家的
司法资源投入毕竟是有限的,必须考虑诉讼过程中的经济理性问
题,即如何通过一种合理的科学的程序运作方式以较低的诉讼成本
获得较高的诉讼效益,作证豁免通过对轻微罪行的豁免获得重要证
据,从而清除了成功指控重大犯罪过程中的证据障碍,符合诉讼的
经济理性。
(二)建立我国作证豁免制度的初步构想
1.豁免适用的对象限定。由于该制度的运用是以牺牲小部分的
犯罪追诉而获得对重大犯罪的追诉,因此其适用对象只适用于在犯
罪中其次要作用、罪行较轻的犯罪参与人,如行贿人、从犯等,绝
不能是重大的受贿人、犯罪的组织者或者主要实施者,对于在犯罪
中作用巨大、罪行较重的犯罪参与人也是不能适用。
2.豁免适用的条件限定。(1)对重大受贿人、犯罪组织者或者
主犯的追诉确实存在证据匮乏且无法从其他途径获取追诉的证据;
(2)“污点证人”本身也没有主动交代犯罪过程及揭露受贿人犯罪
行为的迹象;(3)对“污点证人”进行豁免不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
响及舆论的谴责。
3.作证豁免的适用程序。为了防止检察官在作证豁免中滥用权
力,我国作证豁免的程序设计可分为两步走:一是在一定时期内,
由检察机关拥有豁免的决定权,侦查机关先提出豁免的初步意见,
报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同意后,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
准,重特大案件中的作证豁免应当呈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二是在我国建立了司法审查机制后,将作证豁免的决定权赋予人民
法院,人民检察院根据具体情况向不同级别的人民法院提出豁免请
求,人民法院审查后作出是否豁免的决定。
4.对于污点证人作证豁免的保障机制,丹宁勋爵指出:“每个法
院都必须依靠证人,证人应当自由地无所顾虑地作证,这对执法来
说是重要的。”对于污点证人而言,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由于指
证他人犯罪而可能危及自身以及家属的人身财产安全,污点证人作
证又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应完善对污点证人的保护措
施,赋予污点证人及其家属的人身财产受保护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