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
格局中的重要一员,中国
准则的国际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前提。自从\xa01973年我国进行会计改革以来,尽管
在准则的制定方面已驶入了快车道,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会计国际化中还存在许多问题。\xa0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概念的非一致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会计准则的国际
化并没有达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3种;
(-)国际化就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通过找寻各国差异之所在,求同存异,
以便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
(二)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差异,通过一定的途径寻求出共同认
可的一致内容,促进国际协调。其目标是寻求各国的共性,尽量减少国家间的差异,消除不
必要的分歧,已达到国际间的可比性。同质性。
(三)实行全球一体化、同一化。从未来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角度来看,是完全
消除国家间的差异。
上述观点中,第一种观点是强调差异的存在,第二种观点是减少或消除差异,第三种观
点是一种理想化的观点,也是国际化的最终目标。
二、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个国际会计准则由认来制定,
其内容是更多地体现美国(或者英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的精神,还是体现广大发展
中国家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更多地体现的是英美国家会计准
则的精神,那么,英美国家在这场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运动中将大受其益;相反,广大发展中
国家将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去实现其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这样,尽管
这些国家将从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受益,但是,在该进程中所发生的大量改革成本和风险
也将主要由这些国家来承担。如果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更多地体现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那么,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成本和风险也将小得多。显然,谁能够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占
据主导地位,认就得利,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将是一场利益之争。
199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
重组,其目的便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计划最后于1999年
11月获得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遗憾的是,新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
方案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完成的,体现了美国的利益。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之前的16
个理事中,尚在4个理事(马来西亚1个席位,墨西哥1个席位、南非和津巴布韦1个席
位、印度和斯里兰卡1个席位)代表着发展中国家,但是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
会(共14个席位)中只有南非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1个席位;大部分席位为英美国家所有
(占了7个席位)。即使是为了广泛听取世界各国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意见和建议而成立
的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在其总共49个席位中,美国占了10席。
所以,可以预料,国际会计准则将更多地体现英美国家会计标准的特点和内容,向国际
会计准则靠拢与向英美国家会计准则靠拢在本质上将不会有多大差别。从这个角度讲,在会
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如果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准则均一味地向国际会计
准则或者英美等国会计准则靠拢,那么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改革成本实际上便由这些国家(主
要是发展中国家)承担了,而英美国家不仅没有或者很少发生改革成本,反而充分享受了会
计准则国际化的收益,由此可见,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其背后的实
质实际上是各国的利益之争,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的结果实际上也是各国利益之争
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在其中面临比较被动的局面。
三、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将是长期而艰巨的
毫无疑问;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会计准则的国
际化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绝不是一个国家或
者地区所面临的事、更不是中国一个国家所面临的事,而是全球各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江
全球范围内,各国会计准则之间及其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
异的产生,有些是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
经济特征所决定的,有些是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
法律传统所决定的,也有些是由于国际会计准则本身存在一些技术性缺陷所造成的。因
此,要消减过些差异,各个国家,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而这将
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乃至漫长的任务。\xa0
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
资本市场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所赖以生存的“基地”,其发展速度和程度制约着会计国际化
的进程。而会计准则的完善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又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强化剂。我国的
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高。多年以来,资本市场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正在不断地
完善,但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质量上,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信用问题和“三角债”问题是
我国资本市场的毒瘤。若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就不能满足企业筹资和融资
的需要。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外的投资者蜂涌而至,同时带来了强大的资本和技
术,希望瓜分中国市场,这对我国弱小的资本市场冲击很大。而且,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一
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有壮大我国的资本市场,才能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会计准则的国际
化也才有强大的根基。
(二)资本准则与制度关系的混乱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准则和制度并存的模式。一方面,在不断地制定和颁发新
的具
计准则和修订已发布的具体准则:另一方面,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
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然而各自的
详简程度都不同,规范的对象一致但有肘规范口径有出入,这会造成使企业无所适从的情况。
[NextPage]
(三)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能力
会计准则最终是靠会计人员来执行的,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准则的定
位。建国以来,会计
在一段时期一度受到轻视,会计人员的素质
和培训没能很好地开展,导致我国会计人员素质相对低下。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开
始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建立和改革了会计人员
评定制度,对激发会计人员更新知识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刻作用。广大会计人员通过自
身的努力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存在最大问题是长期以来习惯于依赖现成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
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统一会计制度对各行业主要的经济业务部作出了会计处理示范,这样固
然为广大会计人员减少了工作上的难度,但不可否认也在无形中束缚了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
性,这是统一会计制度的负面作用。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和统一会计制度不尽相
同,除需要会计人员熟知有关规定以外,还需要会计人员作出独立的
判断,并据以进行会计处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汲取新的知识,
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四)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惑会计职业界的难题。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的质量问
题主要表现为:信息披露规范过于简单,层次不够清晰,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