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存在问题探源及对策张慧君(惠州大学基础学院惠州516015)【摘要】本文从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角度对当前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中的存在问题和危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并结合当前领导干部道德状况提出了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领导干部道德状况道德建设措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后经过20年的奋斗,使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在这雄壮的主旋律中,仍夹杂着一些不和谐音。
这些不和谐音有的已严重侵蚀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妨害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如不及时注意和加以解决,势必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动摇改革开放的根基,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毁于一旦。
在这些问题中,比较突出的和关乎全局与长远的有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问题。
目前领导干部道德状况远不如人意,更有少数人已在道德边缘浮沉,任其发展下去,前景堪忧。
不但改革开放难以为继,并有可能导致党变政息人亡的危险。
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引起必要的关注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能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裨益。
一、当前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性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经济的发展,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土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中的大多数,不仅保持和发扬了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道德宗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而且,经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洗礼,一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念也正初步形成。
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的领导干部的道德观念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
这其中有历史的遗留,更多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问题。
主要表现在:1、唯利是图和金钱至上的腐朽道德观导致腐败现象丛生。
受这种腐朽道德观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经济犯罪的腐败现象呈现日益严重趋势:一是贪污、受贿索贿现象逐渐增多。
这几乎不同程度地遍及各个地区和部门。
不仅掌握人、财、物权力的部门有,就是往日的“清水衙门”也有。
.公权私用,以权谋私,以职图利,干一行吃一行,索拿卡要,收受贿赂。
利之所趋,便忘了职责之所在。
二是个案数额越来越大,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几千元、几万元上升到近几年来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甚至更多。
三是贪污受贿领导干部级别越来越高。
四是法人犯罪、团体犯罪越来越突出,往往一生一窝,一查一大串。
腐败这个政治之癌,严重侵蚀领导干部队伍的肌体。
这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政治态度与信任度、支持度,如果任其蔓延下去,必将严重损害党政领导干部的群体形象,动摇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及判断与选择,引发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与政治动荡,直至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的根基。
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而言,对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利剑。
它在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积极促进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同时,也给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例如,市场经济的本位性,容易诱导领导干部着重个人和团体的利益,产生极端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的道德观念。
又如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规律,但其又是容易导致领导干部在政治生活中采用等价交换的原则,出现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的重要诱因。
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原则,以及其它一些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的充分展示,对领导干部的道德观念客观的存在着消极影响,并使一些领导干部的道德观念在不自觉之中潜移默化,发生思想的蜕变、道德的堕落,价值观的扭曲。
从而逐渐滋生“一切向钱看”,“只讲目的,不择手段”,“个人利益至上”等利己主义的道德观念。
而这种道德的堕落与虚无导致价值取向的实惠化,本位化,一切围绕自身的实利作取舍,漠视道德规范的限制,放任自流,滥用职权,最后陷于腐败。
2.受经济利益和急功近利之心的驱动,浮夸和弄虚作假之风蔓延成灾。
当前领导干部的浮夸和弄虚作假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群众用这么一付对联形容某些领导干部的作风,上联是:“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是:“下级骗上级,层层渗水,水到渠成”,横批是,“数字出官,官出数字”。
这反映出,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倡的务实、求真的作风仍然没有真正成为我们党内工作的准则,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是倒退了。
领导干部中的弄虚作假、浮夸之风的主要表现有:其一是玩数字游戏,虚报产值与速度;其二是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
为求升迁,不讲良心道德,置党性原则不顾,摆花架子,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和贴金工程;其三是对成绩无限夸大,甚至无中生有,对失误则尽力隐瞒,大化小,小化了;其四是好说空话、假话、大话,哗众取宠,骗拮荣誉,捞取政治资本。
其结果严重影响上级乃至中央决策的准确性,甚至导致决策失误,危及国计民生,延阻现代化建设进程。
此外,当前整个社会假风日炽,如果不说带头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是始作俑者,至少其示范作用难辞其咎。
在市场经济利益取向的影响下,某些领导干部本来就钝化的职业道德和枵薄的求实精神,加之体制上的痼疾、管理上的疏漏、监督上的乏力,客观上导致了浮夸之风和弄虚作假现象的盛行。
由于急功近利之心,上级领导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和空口号,而下级则疲于应付,在不能完成的压力下只好作假;而某些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又不察实际,满足于听汇报和看报表。
结果是,敢于弄虚作假的得到肯定、褒奖甚至提拔,而说实话者则受到批评甚至处分。
再加上有的上级领导有意无意地纵容下级弄虚作假——因为在他们看来,下属的政绩也即自己的政绩,下属敢吹牛皮,吹不破时上下相安无事,吹破了,责任是下级的,自己最多是检查不严,甚至可以推作不知——这就给了弄虚作假者可乘之机。
从主观因素来看,领导干部弄虚作假之风的形成是由于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某些领导干部对其职业活动的严肃性缺乏清醒认识。
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领导干部,他们或缺乏严格而系统的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教育,或对领导工作的艰巨性缺乏心理准备,迫于竞争的压力,而又急于快出成绩,从而极易导致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其次是部分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名利。
名利与业绩成正比。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领导工作中要真正做出成就绝非一件易事,由此便易生出种种投机取巧和弄虚作假之心来。
再次是弄虚作假者对管理监督留存侥幸心理。
钻空子、闯红灯、打擦边球,只要不东窗事发,便继续下去。
3.受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封建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享乐主义成为时尚。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成就喜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领导干部的收入与待遇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由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上领导干部地位的特殊性,“及时行乐”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生活哲学,享乐主义蔓延开来。
这些人玩世不恭,超前消费甚至奢侈浪费。
他们追求感官的刺激,忽视道德情操的陶冶。
有少数领导干部甚至行为放纵,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出入歌厅舞厅发廊,穿梭宾馆酒楼茶庄,洗头按摩桑拿,卡拉OK一条龙,不一而足。
还有的人搞婚外恋、包情妇,非婚同居乃至重婚纳妾。
比阔气、讲排场成为时尚,为达目的不惜挪用公款,奢侈浪费。
其方式从办公楼装修、公款招待到公费旅游、滥配小汽车、移动电话,无所不有,无所不用其极,挥霍浪费的数额之巨大令一般群众不敢想像。
尤为严重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在当地群众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下岗职工愈益增多、不少学龄儿童无钱上学的情况下,仍挥金如土,暴殄天物。
这些现象,群众看在眼里,气在心里,积怨甚深,但又无可奈何。
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将泯灭领导干部的理想与斗志,消弭领导干部的创业精神,毒化社会风气,引发民心混乱,最终导致社会动乱,党变质,国家变色。
可以说,享乐主义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享乐主义成风之时,就是国家、民族衰落之日。
享乐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相左,其泯灭领导干部的理想与斗志,是踏入腐败的重要诱因。
享乐主义在领导干部队伍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客观原因方面首先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侵蚀。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资产阶级文化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大量涌进了我国。
它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及文化娱乐方式、生活方式再混杂上腐朽的封建生活方式和小生产者小富即安的观念,为享乐主义的产生和蔓延提供了温床。
其次是市场经济鼓励高消费的牵动。
刺激、鼓励消费,扩大消费,是市场经济一种内在要求。
但若引导不当,可能变形为高消费、畸形消费。
而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政策导向及舆论宣传确实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偏差。
其实,早在八十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讲艰苦奋斗,后来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就提倡高消费,于是,各方面的浪费现象蔓延,加上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法制不健全,什么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等等,都出来了。
”①以高消费为荣的时尚为享乐主义披上合理合法的色彩。
再次是领导干部地位的特殊性为享乐主义提供了方便:一是领导干部可以各种理由进行公款消费,二是可以利用职务、手中的权力索取各种好处。
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放松了学习和思想改造。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有些领导干部整天忙于事务,忙于应酬,忙于梳理各种关系,并因此为借口没有时间学习和拒绝思想的改造和修养。
其结果,导致价值、理想信念的失落,导致辨别是非能力的低下,导致思想、情操的庸俗化,从而认同、追求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在领导干部中能成气候,主要是由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封建腐朽思想的影响,以及干部自身道德观念的嬗变和道德价值取向的迷乱,视享乐为人生第一需求。
4.封建特权思想的残留和计划体制的传承加上资产阶级政客作风的影响使官僚主义有所发展。
官僚主义是领导干部道德建设问题上的痼疾,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深恶痛绝的、群众异常反感的问题。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并分析了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及严重危害。
②在新的形势下,领导干部中的官僚主义又衍生了一些新的形式,表现最突出的是一些领导干部高高在上,疏离群众,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想问题做决策凭主观意愿,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溜人,逃避政治责任;还有就是一些领导干部变人民的公仆为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现在有少数人就是当官做老爷……脱离群众,脱离干部,上行下效,把社会风气也带坏了”。
③再就是还有少数领导干部职业道德感严重退化,办事拖沓,效率低下,尸位素餐,敷衍塞责。
这样的干部为数虽少,但是危害却不小。
官僚主义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严重的道德不忠诚和背叛,是对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亵渎和践踏,其危害不可小视,其除给国家政治经济及各方面造成巨大损失外,还会引起群众强烈不满,严重动摇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