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战略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制度

企业战略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制度

企业战略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制度
[摘要]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种监操纵度,其焦点问题不在因此否应该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而
在于独立董事制度如何在我国 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不同公
司治理结构的比较探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 独立董事制度所存的弊端,并提出完
善这一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独立董事;完善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概述
独立董事是指排除执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关联董事(affiliated director)?灰色董事
(gray director)外的其他董事会成员,也即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并与公司
或公司经营治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定,不代表公司的
出资人?治理层?股东会?董事会之任何一方利益,能顾全大局,并将最终给所有股东带来利益
的董事?我国证监会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上市公司
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要紧股东不
存在可能阻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定关系的董事”?这反映了独立董事的本质特点确实是:与公
司及其要紧股东不存在任何利益上的关联,具有中立性与独立性?
独立董事的产生是和公司的治理结构紧密相关的,它是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元制模式下产生的?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其产生的标志是1940年美
国颁布的《投资公司法》?该法规定,投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应该有许多于40%的独立人士?
其制度设计目的在于防止操纵股东及治理层的内部操纵,损害公司整体利益?上世纪70年代
“水门事件”以后,许多闻名公司的董事卷入行贿丑闻,加剧了公众对公司治理层的不信任感,
纷纷要求改革公司治理结构?

二?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公司治理确实是通过公司内部的制度安排,使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力相互制衡,从而将
代理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尽管各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差不多上遵循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
的框架,但在具体设置和权力分配上仍存在着差别?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典型的
一元制治理结构,公司机关只设置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缺少监事会,权力配置上董事会集经营
与监督权于一身?这种治理模式的设计弊端在于董事会自我监督机制乏力,在公司内部缺乏
能与之抗衡的力量,易导致董事会独断专行?内部操纵与关联交易频繁?公司利益的私人化等
现象,不利于公司的长远进展和社会效益?为了解决以上弊端,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制度来改变
这种权力失衡状态?英美法系国家大胆地引进了独立董事制度,改变经营者决策权力的结构,
达到监督?制衡的作用,以强化对公司的内部监督?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实现了与一元制公司
治理结构的契合,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了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那么,实行二元制公司治
理模式的大陆法系国家应否也需要采纳独立董事制度?芽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摸索,二元制治
理模式相对较为合理,在公司权力配置上建立了决策?经营?监督三大权力模块,以实现权力的
有效制衡和行使?其与一元制治理模式的区别在于设立了专门的监事会,专司监督之职?然而,
在实践运行中也发觉其仍旧存在着一些缺陷,如监事会监督乏力?事后监督?监事附庸化等?
由于董事会操纵了经营大权,其在公司运营中则处于主动地位,监事被附庸化,成为一种虚置
的摆设,我国表现得尤为明显?
对两****系典型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独立董事制度是英美法系
国家为了解决在一元制公司治理模式下董事会的监管不力,而又防范没有监事会进行监督这
一弊端条件下产生的?然而,在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补偿了监事会监督
不力带来的缺陷,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补充与完善?

三?如何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
(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进展现状?我国旧《公司法》创建时,要紧是借鉴了日本的立法
模式,并没有考虑到独立董事制度?1997年12月1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章程指引》,
首次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然而,规定中注明设立独立董事只是选择性条款,由公司自行决定,并
非强制性要求;1999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公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在境外上市的公司都应逐步建立和健全
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对独立董事有较详细规定,由此开创了我国设立独立董事强制性要
求的先河;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按照《意见》规定,建立独立董事制度;2004年9月,中国证监会公
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爱护的若干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
度?可见,独立董事制度已一步一步走入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体系之中?然而,由于我国证券
市场积重难返,一系列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在短期内仍难以得到改善?尽管独立董事
在积极履行职责,但又无力改变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这也透露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权力配
置上还存在缺陷?

(二)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几点建议
1.明确独立董事对公司的治理权力?第一,独立董事应有知悉权及相关的程序保证机制?
独立董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经营者决策权力的结构,达到监督?制衡的作用?独立董事要
承担监督者的角色,就必须把握有关公司的经营决策等重要信息,才能就公司的经营者和经理
人员的行为提出质询的问题?然而,经理层可能不情愿向独立董事提供与其利益相悖的资料,
这就要求法律给予独立董事明确知悉公司经营状况的权益,同时予以有效的程序加以保证?
其次,独立董事应有重大关联交易认可权?依照《指导意见》,重大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
拟与关联达成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5%的关联交易?重
大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认可后,才能提交董事会讨论?《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
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更是明确规定:“公司的关联交易必须由独立董事签字后方能生效?”
独立董事对公司重大关联交易的认可权能够有效遏制控股股东通过关联损害公司和公司中
小股东的利益?
最后,独立董事应有重大事项发表独立意见权?依照《指导意见》,独立董事应当对提名和
任免董事?聘任或解聘高级治理人员?公司董事和高级治理人员的薪酬以及独立董事可能损
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事项发表独立意见?假如有关事项属于需要披露的事项,上市公司还应将
独立董事的意见予以公告,从而能够引起监管部门和众多中小股东的关注,提高董事会决策的
透亮度,达到监督公司控股股东和治理层的目的?
2.完善独立董事的选聘制度?独立董事的产生气制,关于独立董事是否能够对治理层实施
有效的监督具有专门重要的意义?我国独立董事的产生气制忽视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独立
董事和内部董事一样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同样使其难以摆脱大股东的操纵和操纵?要保证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独立董事产生气制?假如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整体利益
和中小股东利益的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以操纵股东及其派出董事和高级治理人员为要紧监
督对象,那么就不应该由控股股东或其他操纵的董事会选择或决定独立董事候选人,在选举投
票时控股股东及其派出的董事应回避表决?国外通常的做法是,如美国商业圆桌会议和美国
法学会商法分会提出的独立董事候选人名单应授权由半数以上独立董事组成的提名委员会
建议?我国也应该成立独立董事的提名委员会,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再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同时,在选聘独立董事上应采取累积投票制?另外,独立董事要保持独立性,对治理层形成有效
的制约,还应规定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
3.完善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实践证明,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标准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有
着紧密的关联,继而阻碍到独立董事的实际工作成效?依照我国证监会2001年《指导意见》
的规定,上市公司应该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补贴?原则上,我国并未对独立董事的薪酬问题给
予重视,领取标准没有作出具体规定,任由公司自身决定,在已披露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最高
薪酬差距悬殊?加上独立董事薪酬要经股东大会通过,亦遭受控股股东的约束,不利于独立董
事制度的进展?独立董事一旦过分依靠上市公司的酬劳,其独立性必定受到质疑?证监会应给
出一个指导性的薪酬标准?
4.完善独立董事的鼓舞机制?为幸免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失衡,应给予独立董事必要的鼓舞
机制?因为脆弱的社会责任感?微薄的津贴和虚幻的社会名望明显不足于调动独立董事的积
极性,应该把独立董事的个人经济利益和监督成效?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挂钩?在国外的公司治
理模式中,独立董事比例较高,其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工作业绩直截
了当阻碍企业的经营状况,采取给予股票期权?非股票收益?一次性离岗补偿付酬的方式把独
立董事的工作质量与公司命运****在一起?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采纳这种付酬方式可幸
免独立董事短期的功利行为?
5.建立独立董事的约束机制?独立董事并非作为公司的荣誉职位或挂名闲职,他应具有参
与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和监督其他董事和治理层的重大权力?因此,必须对公司尽到必要的注
意义务,违反这一义务也应对公司或公司股东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鼓舞独立董事积极履行
职责,提高注意与慎重义务,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对独立董事的约束机制,包括建立独立董事
市场,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使独立董事成为一种职业,优胜劣汰,如此才能不断促使独立
董事精英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