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上崛起4000万吨大油气田 长庆油田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建设“西部大庆”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2011-12-28 08:17 ] 长庆油田推行标准化管理,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图为井站一体化的标准站。
能源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当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5%之后,石油对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12月27日,在我国鄂尔多斯盆地,诞生了一个年产油气当量突破4000万吨的特大型油气田。
长庆油田在世界罕见的“三低”油气田创造了高效开发的奇迹。 转变发展方式、探索新型工业化之路,成为长庆油田加快建设国家重要油气生产基地的战略选择和创新实践。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冉新权说,长庆油田跨越式发展,不仅对我国依靠自主创新破解致密性油气藏开发世界性难题、实现超低渗油气田有效开发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传统石油工业如何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具有重要创新和示范作用。 2011年12月27日,在我国中西部的鄂尔多斯盆地,诞生了一个年产油气当量突破4000万吨特大型油气田。
长庆油田人在世界罕见的“三低”油气田创造了高效开发的奇迹。 能源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当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5%之后,石油对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08年,中国石油决策:到2015年,把长庆油田建成5000万吨大油气田。这个关系国家能源战略的发展规划,迅速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
转变发展方式、探索新型工业化之路,成为长庆油田加快建设国家重要油气生产基地的战略选择和创新实践。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冉新权说,长庆油田跨越式发展,不仅对我国依靠自主创新破解致密性油气藏开发世界性难题、实现超低渗油气田有效开发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传统石油工业如何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具有重要创新和示范作用。
建设“西部大庆”,是中央领导的期望,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考验石油人智慧和毅力的巨大挑战。今天的长庆,油气产量在2007年的2000万吨上翻了一番,相当于4年给国家新增一个2000万吨的大油气田。长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曲广学说:“用大庆精神建设‘西部大庆’,在油田上下凝聚成共识,并变成生动的实践。”
跨越4000万吨新高点,长庆油田已步入年产5000万吨油气当量的冲刺阶段。 2011年,长庆油田年产天然气量为258亿立方米,占油气当量4000万吨的“半壁江山”。图为天然气净化厂。
长庆油田承担着向北京、西安等40多个大中城市供气的任务。图为员工检查外输管道,确保安全平稳供气。
寻找油气,在“地宫行走”40年 2011年,长庆油田实现新增探明油、气储量分别达3.1亿吨、3000亿立方米。加上前3年油气勘探成果,这个油田4年累计探明石油储量突破10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超1万亿立方米,迎来史无前例的储量增长高峰。
美丽的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油气资源的“聚宝盆”。最新国家油气资源评价是:这里拥有石油资源量128.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5万亿立方米。对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而言,这里无疑是发展大油气田的现实接替区。
油气资源深埋在千米之下的地层,看不见,摸不着。地表高原和沙漠属于地震勘探的禁区。在这里寻找油气,注定充满坎坷与曲折。
就在这个盆地,石油勘探先后经历了百年历史。1907年,清政府与洋人合作在这里找油,民国时期也组织过勘探,均无果而终。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几个大油气田,把石油的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中,是亿万名中国人共同的梦想。 上世纪70年代初,石油人怀着寻找大油田的梦想踏上这片土地。总结前人在盆地古地貌找油成果的基础上,石油勘探从盆地周边转向中部,并发现了马岭油田,拉开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的序幕。
40年艰辛探索、艰苦实践,从一次次低谷到步入佳境,最重要的收获是:创新地质理论指导油气勘探,创新勘探技术验证找油理论,创新勘探思路发现大油气田。
长庆油田的地质专家这样表述,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生成于几亿年前沉积环境,深埋于地下数千米深的地层,寻找油和气,首先得找到具备生成油气的条件和环境。其次,要综合研究地震、钻井采集资料,在大脑里建立起远古地貌形态。再次,依据地球演变过程中地层沉积变化趋势,勾画出清晰的河流、山脉和三角洲布局,识别油气目标区域,掌握油气分布规律,由此“顺藤摸瓜”找到油藏和气藏。
多年来,长庆油田以盆地腹地为原点,先后南下渭北,北上长城内外,西进六盘山,东到吕梁山,纵横驰骋,在盆地千米之下的地层里苦苦探索了40年,几乎把37万平方公里的盆地“翻了个遍”。从侏罗系到三叠系,从中生界找油转战古生界找气。在深化找油理论探索中,石油人终于攻克了在黄土塬和沙漠之下寻找油气的难题,在实践中创立了六大油气地质理论,形成了“重新认识盆地”的勘探思路,掌握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方法,打开了油气储量增长新局面。
“重新认识盆地”的找油思路,是长庆油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思维方式的结果。沿着这个思路,新世纪初,石油人勘探第三次部署董志塬,发现储量超4亿吨的西峰油田,第六次挺进姬塬地区,获得储量5亿吨的姬塬油田,再上苏里格地区,拿下了我国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苏里格整装气田,开辟了油气发展大场面。
勘探开发一体化,是长庆油田加速发展的撒手锏。在投资、时间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中,如何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可采储量?如何以充足的可采储量保障大规模产能建设?长庆石油人打破“先探明、后评价、再开发”的传统模式,同一区域勘探在点上突破,评价全方位跟进,开发及时部署,使新发现的油气储量迅速变成生产能力。开发的提前介入,成倍地扩大了勘探范围,引导勘探获得更多发现。
实施勘探与开发一体化,既缩短了勘探周期,又加快了开发进度,资源加快向产能转化。过去开发一个油田需要5年至8年,现在只用2年至3年。华庆油田、姬塬油田和苏东气田都是在探明储量未落实的情况下,实现了当年勘探、当年建产和开发。
新世纪以来,长庆油田油气储量增长连续11年居中国石油之首。2008年至今,长庆油田新增油气三级储量连续4年突破15亿吨。其中,探明油和气的储量每年分别保持在2亿吨和2000亿立方米以上。目前,长庆油田已落实陕北、华庆、姬塬和西峰4个10亿吨级规模储量区,天然气探明储量近4.2万亿立方米。苏里格气田成长为我国首个探明储量超万亿立方米的大气田。 长庆油田坚持科技创新,形成了黄土塬地震、超前注水、井网优化、压裂改造和井下节流等一系列勘探开发关键及配套技术,特别是多段多簇体积压裂等技术的突破,大幅度提高了单井产量,加快了致密油气藏的开发进程。图为大型压裂现场。
负重跨越,穿透千古“磨刀石” 2011年,苏里格气田天然气产量攀升到130亿立方米,占长庆气区总产量的“半壁江山”;超低渗区域原油产量上升到550万吨,推进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达4000万吨的同时,使其形成年产4500万吨油气当量的生产能力。
苏里格气田和超低渗区域是长庆发展的增长点。这两个地区油气开发突飞猛进,标志着长庆在攻克我国致密性油气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提前实现5000万吨油气当量的主动权。
长庆油田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势崛起,跃升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田,成为我国陆上最大产气区。长庆7万名员工亲身经历依靠自主创新“穿透磨刀石”、解放“低渗透”带来的巨大变化。
长庆石油人面对的是世界上罕见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藏。由于储层岩性致密,这些油气藏被称为“磨刀石”。其特点是储层压力低,难以形成原油渗流驱动力;低丰度,单位面积储层油气含量少,有效开发面临着外人难以想象的挑战。
用毫达西反映油层渗透率,数值越低,渗透率越低。国际上把渗透率小于50毫达西的油田列为低渗透油田。长庆70%的油气田渗透率小于1毫达西,属于特低渗、超低渗范畴,是国际公认的没有开发价值的边际油田。
长庆油田的发展是在不断挑战低渗透极限中实现的。攻克3毫达西至1毫达西之间油气藏,油气当量攀上1000万吨;突破1毫达西界限,油气当量达到2000万吨;解放了1毫达西至0.5毫达西之间的油气藏,油气当量达到3000万吨。实现4000万吨、5000万吨油气当量目标,必须解决0.5毫达西以下致密性油气藏开发难题。 井不压裂,就没有产量;油井不注水,就不出油。长庆的油气开发被誉为“磨刀石上闹革命”。科技工作者为了把石油从地下储层中“拿”出来,咬定“特低渗、超低渗”,坚持科技攻关,不断创新不同区域压裂、注水的技术和方法,改造储层低渗和低压现状,使油层压力恢复到原始压力的120%,驱动原油顺着压开的裂缝渗出来。
长庆油田上了年纪的员工仍对当年的情景印象深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庆人从“唱压裂歌,过压裂年”中一路走来,是靠“吃注水饭”、“打注水仗”,一步一步扩大油田规模的。
压裂、注水成为对付“三低”油气田的核心技术。1983年发现的安塞油田曾被美国权威机构判定为边际油田,结论是无法有效开发。长庆石油人展开先导试验,历经8年技术攻关,创新压裂和注水技术,开创了我国规模有效开发特低渗油田的先河,给后来靖安油田、绥靖油田和西峰油田的开发储备了经验。
长庆的油井平均产量只有2吨,苏里格气田单井产气仅1万立方米。单井产量低,同样生产100吨油,就要多打很多井。“低产多井”是长庆油田的现实。
3年前,当把目标定位在建设“西部大庆”时,经历30多年“先肥后瘦、先易后难”开发的长庆石油人,在谋划油气大规模开发布局中,将目光锁定在渗透率小于0.5毫达西的“超低渗”上。
“超低渗”是比“特低渗”更难对付的低品位油气藏。其开发意义在于:它不仅对长庆来说是第一次,而且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挑战。
长庆油田专门组建了苏里格气田研发中心、超低渗油藏研究中心,集中精力推进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机构,以及斯伦贝谢、哈里伯顿和壳牌等跨国公司展开技术合作。长庆油田每年投入10亿元科研费用,持续深化关键技术创新,加大水平井钻探和压裂等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了以苏里格气田为代表的致密气藏高效开发的12项主体技术,以华庆油田为代表的致密油藏规模有效开发五大技术系列。目前,苏里格气田日产天然气突破4600万立方米,超低渗油田日产原油水平已达到1.8万吨。
长庆石油人明白,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自己拥有核心技术,才能掌握油气上产的主动权。长庆自主研发的裸眼封隔器、新型套管分压配套工具打破了国外公司技术垄断。水力喷砂压裂技术在气田先后实现一次压裂改造5段、7段、10段和15段的目标,不仅成为我国首创,而且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近3年来,长庆油田在致密性气藏获得多达38口日产超百万立方米的高产气井,最高试气无阻流量达219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