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O6・ 中围中医急症2011年10月第2O卷第10期 JETCM.Oct.2011.Vo1.20.No.10 中西医结合抢救丙泊酚无痛人流致过敏性休克1例 王素霞 刘彦龙 刘跃平 李增增 1河北省平山县中医院(河北平山050400) 2河北省平山县妇幼保健院(河北平山050400) 中网分类号:R169.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745X(2011)10—1706—0l 【关键词】丙泊酚无痛人流过敏性休克 中两医结合验案 1病例资料 郄某,女性,21岁,主 停经40d,要求无痛人流于2010年 3月20日就诊。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术前杏体正常,血压 100/70mmHg,心率73次/min,呼吸l9次/rain。B超示孕囊在官 腔内,可见胎心搏动。术中给予丙泊酚120mg缓慢静推,生命体 征平稳,人工流产手术顺利.5min后手术完毕,患者清醒.面颊 部出现红斑,随之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测 不到,考虑丙泊酚致过敏性休克。立刻给于吸氧、心电监护、肾上 腺素1mg皮下汴射、地塞米松10mg人壶以及参附注射液6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L静滴,羟乙基淀粉500n L另路缓 慢静滴及多巴胺升压。用药后患者面部红斑消退,面色红润,四 肢转温,血压上升至l00/70ramHg,继续缓慢静滴参附注射液及 羟乙基淀粉。2h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诉胸闷.气短,畲面 色苍白,手足厥冷,烦躁不安,脉微欲绝,血压50/30mmHg,双肺 可闻及广泛湿哕音,考虑休克肺,中医诊断为“厥脱”。立即给予 甲基强的松龙40mg肌注,呋塞米40rag人壶,氢化可的松 300ra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多巴胺100ra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50OmL另路静滴。同时给予张锡纯来复汤加 味急煎频服,药用人参15g(先煎),山茱萸肉30g,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白芍10g,桂枝10g,当归10g,麦冬10g,五味子 10g,炙甘草lOg。患者血压逐渐上升至正常,手足转温,呼吸平 稳,继续口服以上中药日1剂.同时给予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 平衡等治疗。生命体征平稳,2d后恢复出院。 2体 会 休克属中医学“厥脱”、“厥证”、“脱证”等范畴,在临床危急 重症中多见。本案患者休克时面色苍白,四肢厥逆,冷汗出.脉微 欲绝,当属“厥脱”。《伤寒论》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 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宋代朱肱在《类正活人书》卷第四二 十八条中说“手足逆冷.此名厥也。厥者逆也,阴阳不相顺接,手 足逆冷也。阳气衰,阴气盛,阴胜于阳,故阳脉为之逆.不通于手 足,所以逆冷也”。该患者形体消瘦,素体虚弱,阴血亏耗,又因伤 阴耗气而阳气大衰,阳气不能温煦而致厥脱。参附汤为峻补阳气 以救暴脱之剂,有回阳、益气、固脱之功。常用于元气大亏、阳气 暴脱的危急重症。药理研究证实有升高血压和改善微循环的作 用…。来复汤为清代张锡纯所创,“治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 能白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 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 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组方为llJ菜萸肉二两,生龙骨一两、 生牡蛎一两、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炙甘草二钱。方中人参大 补元气;桂枝辛温通阳;当归补血和血而补血虚;麦冬、五味子合 人参为生脉散以益气复脉:龙骨、牡蛎敛汗;山茱萸肉敛肝固脱。 张锡纯认为厥脱的产生根源于元气亏虚,并认为肝在其中起重 要作用,“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 敛之。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 肝…萸肉既能敛肝,义能补肝…”。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复脉温阳 就脱之功。因药证合拍,故效如桴鼓,且疗效稳定。存抢救过程 中,病初但用西药,血压很快恢复至正常,但不能持久,2h后病 情反复,经配合中药取得满意疗效。笔者认为中医药在危急重症 抢救中有着重要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及发挥。 参考文献 [1]栗平.刍议参附口服液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 程教育杂志,2010,8(11):265. (收稿日期2011—05—04) 中医辨治小儿再发性腹痛经验介绍 王 勤 江苏省宜兴市中医医院(江苏宜兴214200) 中罔分类号:R725.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745X(2011)10—1706—02 【关键词】小儿再发性腹痛 中医 再发性腹痛是儿科常见病,是一种发作性腹痛,以突发阵发 性腹痛,脐周痛为主要临床特点,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小 等,疼痛程度不同,3个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发作严重时可影 响小儿正常的活动。表现为痉挛性或绞痛性,间歇时腹部柔软. 未见异常,可伴有功能性及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 面色潮红、心悸、头痛等,还可伴有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在发 作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症状…。本病分为症状性、消化道功能 性及器质性3种,其中器质性如慢性阑尾炎,溃疡病,肠梗阻等 则主要通过西药的治疗解除病因,则痛可止。对于西医病因不明
的症状性和消化道功能性再发性腹痛,属中医学“腹痛”范畴.笔 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lO月第20卷第1O期 JETCM.Oet.2011,Vo1.20,No.10 者应用中医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个人经验介绍如下。 疲体倦,需加用益气补虚之品,荣则不痛。 1理法方药 1.1 寒邪外袭,肝脾气滞是主因 《素问・举痛论》云“通则不 痛.痛则不通”,痛证大分虚实,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d,JL体属 纯阳,实证者十之八凡,肌腠疏松,卫气不足,易于感受外邪,寒 邪外袭,卫外失职,营卫失和,气机瘀滞,不通则痛;如《诸病源候 论》云“4,JL腹痛多由冷热不调、冷热之气与脏气拍击,故痛也”,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亦云“小儿心腹痛者,由脏腑虚而寒冷之气 所干”。d,JL脾常不足,饮食不节,饮食生冷,导致脾失健运,气机 失调,食积不化;脾不健运,运化水液失职,水聚为湿,湿聚成痰, 痰湿阻滞.进一步阻滞气机,腑气不通,故见腹痛时作。另外,小 儿肝常有余,家人娇惯过度,脾气多急躁,或学习负担过重,精神 紧张及焦虑,亦即可出现肝气郁结,肝郁气滞之痛。小儿腹痛日 久,脾胃虚弱亦可因虫而痛,如《幼幼集成・腹痛证治》云“夫腹痛 之证,因邪正交攻,与脏气相击而作也。有冷有热,有虫痛,有食 积,…虫痛者,小儿脾胃虚者,最多此症,宜乌梅丸”[2J。可见古人 很早就已经认识到虫积作痛。 1.2运脾消积为本.行气止痛为标笔者认为脾失健运是再发 性腹痛的根本病机所在,脾运化失职,气机不利,故见腑气不通, 又因腑气以通为顺,以降为和,故治宜健脾理气化痰为主法,药 用苍术运脾,法半夏、陈皮、茯苓化痰,制厚朴、广木香、槟榔行气 止痛,佐以连翘、蒲公英散结,如伴见肝郁气滞之象,则辅以柴 胡、郁金疏肝理气。病久亦可见虚象,见饮食量少,四肢乏力,神 大气下陷证临床治疗体会 ・1707・
2病案举例 李某,女性,6岁。患儿半年前因暴食后出现脐周腹痛,腹痛 消食药物后腹痛缓解,此后每隔1个月左右则作,每因饮食不慎 或情绪不定而诱发,每次发作数分钟,痛止后如常人,先后查脑 电图、腹痛B超、电子胃镜、腹部CT,大便常规查虫卵及潜血、小 便常规等多种检查,均未见异常。服用解痉剂、镇静剂可以缓解 症状。2d前因考试紧张,腹痛再发,隐隐作痛,食欲差,大便稀 薄,大便可见不消化食物,每13 1行。诊见患儿面色萎黄,形体消 瘦,腹部触诊柔软,轻压痛、无反跳痛,无包块,肝脾未触及,舌淡 红,苔白腻,脉弱。辨证属脾失健运,积滞内停,气机郁滞。药用: 苍术10g,制厚朴6g,柴胡8g,法半夏8g,陈皮6g,茯苓10g,草 豆蔻6g,连翘10g,蒲公英10g,广木香6g,焦山楂10g,鸡内金 10g,白芍10g,甘草5g。7剂后腹痛症状消失,胃口渐开,无特殊 不适,守方再服7剂,诸症告瘥。随访3个月,患儿腹痛未作。 按:此乃脾虚失运,中焦有积滞,肠胃气机不畅所致再发性 腹痛。采用疏肝理脾、行气导滞法,标本兼顾,使得脾胃得以健 运,积滞得以祛除,气血得以畅通,病即痊愈。 参考文 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80. [2]陈复正.幼幼集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5—216. (收稿日期201l一05—20)
江与良 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重庆405400) 中图分类号:R278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01 1)10—1707—02 【关键词】大气下陷证治疗 近贤医家张锡纯宗《黄帝内经》之旨,参喻嘉言之说,结合自 己的临床实践所创立并详细阐发的“大气下陷”理论,为典型中医 急重症范畴,对临床颇具指导意义,唯其后极少有人对本证作深 入研究与探讨。笔者在临证中有所领悟,遂不揣浅陋,约陈于下。 1病 例 1.1 陈某男性,72岁,居民 2009年10月2 13因反复咳喘20 年,心悸,浮肿3年,加重20d人院。刻诊:呼吸急促.双目无神, 面目及双下肢浮肿,四肢厥冷,唇舌紫暗,舌苔厚腻,脉微细弱, 小便短少,大便秘洁难解,虚坐努责,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 肿,肺心病。T 37℃,P 118次,min,R 28次/min,Bp 110/70mmHg。 此证属大气下陷,脾肾虚极,水固三焦之危候,而以大气下陷为 根本。治宜力举大气以固本,补肾温阳以资化源,运脾利水以畅 j焦。选张氏升陷汤加减:黄芪80g,茯苓30g,泽泻15g,红参、 麦冬、五味各15g,山茱萸肉、肉桂、于姜各10g,枳壳、法半夏、葶 苈各15g,玄明粉10 g(另包,便通即停)。另吸氧、静滴氨茶碱、 头孢替唑。服药4剂肿消喘平;继用黄芪50g,麦冬、五味、桂枝、 茯苓、枳壳、木瓜、法半夏各10g,甘草5g,水煎分服,另用美喘清 25tzg,每13 2次。口服善后。 1.2张某 男性.84岁,2010年6月8日初诊。患“冠心病、快 速房颤,全心衰”10年,近13加重,心悸、气促、胸闷,不能活动, 尿少,刻诊:唇甲紫绀,语声低微,全身浮肿,腹胀,脾大,舌质紫 暗,脉细弱无力,节律不齐,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快速房颤,HR 130~140次/rain,院外曾用速尿,消心痛等治疗。证属大气下陷, 真阳亏乏,脾不运湿,三焦不利。治宜升举大气,温阳运脾。予升 陷汤加减:黄芪80g,红参20g,麦冬30g,白术20g,茯苓、丹参各 20g,瓜蒌壳、法半夏、枳壳各10g。每日1剂浓煎分服。吸氧,低 盐饮食,救心丸3粒,每日3次口服;5剂后尿量增加,浮肿减 轻,心悸、气促缓解,能轻微活动,HR 85~90次/min,继予黄苠 50g,红参、麦冬各10g,葛根、丹参、泽兰、茯苓各15g,山茱萸肉、 山药各12g,肉桂6g。续服2个月以调理善后。 2体会 大气下陷证属典型中医急重症范畴,临床屡见不鲜,临床表 现多种多样,常可涉及多系统疾病(如肺心病、冠心病等)后期, 与现代医学呼衰、心衰、休克相似,但只要辨证准确,应用升陷汤 加减往往可获得较好疗效。 2.1 临床表现张氏说谓其病之现状,有呼吸短气者,有心中 怔忡者,有淋漓大汗者,有神昏健忘者,有寒热往来者,有胸中满 闷者,有努力呼吸似喘者,有咽干作渴者,有二便不禁者,有癃闭 身肿者.有张口呼气外出而气不上达,肛门突出者”。结合现代医
学,大气下陷证涉及多个系统疾病,如咳嗽、哮喘、心绞痛、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