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概述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概述

立 大通师范学堂:1905,陶成章
、徐锡麟;秋瑾曾主持校务。
路漫漫其悠远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
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 并举的教育思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二、资产阶级教育思潮、教育运动和教育实验: 平民、工读、职业、实用主义思潮。
教育实验:黄炎培《山西划区试办乡村职业教育计 划》 陶行知的乡村师范和山海工团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 晏阳初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的定县 实验区。
路漫漫其悠远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党化教育:先进步后反动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1、工农教育:北方最早成立的工人教育机构是长辛
• 路漫漫其悠远
• 四、新政时期的教育:留学高潮兴起(梅贻琦、胡 适、竺可桢、陶行知、陈鹤琴)。清末学制包含资 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是传统和近代的综合产 物。
• “游美学务处”在选派留学生同时,着手筹建留美 预备学校——清华学堂(1911年正式开学,民国成 立后改为清华学校)
路漫漫其悠远
五、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 辛亥革命时期创办的学校: 爱国学社:蔡元培、章太炎 爱国女校:蔡元培于1902年创
店劳动补习学校,湖南是最有计划最能反映工人 教育发展实际的学校,广东是农民教育开展最早 的地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提倡国防教育,实行文化教 育工作中统一战线方针。“干部教育第一,国民 路漫漫其悠远教育第二”
校钟
红楼旧校址
三、百日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设立京师大学堂(1898年创办,1900年毁于战 火,1902年复办);
2、废除八股文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立经济特 科,选拔维新人才);
3、讲求西学,建立新式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大 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 以上措施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由于封建官僚的抵国的传教历史。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澳门著名的马礼逊教堂
二、洋务派“新教育”和“中体西用 ”
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至90年代,其基本内 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奕忻、曾国 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在 教育上采取了改革措施,开辟了传统教育之外的另 一番天地。
一、洋务学堂的创办 洋务学堂的目的在于为洋务运动培养翻译、外交、 工程技术、军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 西文”和“西艺”为主。它大概分为外国语学堂、 军事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
1872年首批小留学生
路漫漫其悠远
中国留学之父容闳
三、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
(一)戊戌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戊戌维新又称“百日维新”发生于1898年6月
11至9月21日,共103天。以康有为、梁启超、谭
嗣同、盛宣怀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所从事的教
育改革活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二)新式学堂:万木草堂(康有为在广州设立) 、时务学堂(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陈宝箴 创于湖南)、京师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 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25
第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的教育
•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 (一)地主阶级内部提出改革,向西方学习: • 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以龚自珍、魏源
和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开明地主和知识分子率先 发出了要求变革和学习西方的呼声: • 一是要求“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 二是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龚自珍) • 三是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即向西 方学习。 • 魏源还编写了《海国图志》,林则徐是开眼开世 界的第一人。
路漫漫其悠远
(二)外国人向中国输入
西方文化,建立新式学 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
堂。
礼逊是中国大陆第一位基督新
教传教士,他在华25年,在许
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200年
前,他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英汉字典——《华英字
典》。他第一个把《圣经》译
成中文,以自己的医学知识在
澳门开办了第一个中西医合作
的诊所。他揭开了基督新教在
路漫漫其悠远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教育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1、民主和科学教育被重视 2、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 3、对女子教育的推进(1922年女子获得了平等的教
育权) 4、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 北大的办学方针: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容并包 5、勤工俭学运动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 京师同文馆: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院。
• 特点:它是专为培养“译员”“通事”而设,

课程侧重“西文”和“西艺”;


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度 师
• 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同




路漫漫其悠远
2、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海军制造学校 。
它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还有“ 英国学堂”和“法国学堂”)它是由左宗棠奏请 设立的。
二)派遣留学生:
派遣留美幼童。1872年在容闳极力倡议下,首批 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派出四批120名留美儿童, 后因在留学生管理上出现分歧,于1881年被全部 撤回。但即使是这些尚未完成学业的留美学生, 也仍然成为了我国近代科技、实业、管理、外交 、军事和教育等领域的知名人士。(代表人物: 路漫漫其悠詹远 天佑、容尚谦、黄开甲等)
北大在蔡元培 任校长以前, 官气较重,因 为自国子监、 科举制度被取 消後,很多人 都以北大(京 师大学堂)为 科举的替代品 ,以此为仕途 捷径。1917 年,蔡元培接 任北大校长, 对北大进行了 大规模的改革 ,使北大呈现 了完全崭新的 气息。
路漫漫其悠远
京师大学堂匾
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
路漫漫其悠远
学)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万木草堂修葺一新,对外开放。
谭嗣同
梁启超
路漫漫其悠远
湖南时务学堂总理及教习合影
1894年10月和11月《万国公报》 刊登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899年2月的《万国公报 》
路漫漫其悠远
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址馆 内珍藏的《时务报》、《公车上 书》、《大同书》。
路漫漫其悠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