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_以中国矿业大学资助工作为例_黄军利

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_以中国矿业大学资助工作为例_黄军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463期

2013·9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坚持党中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是教育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措施。长期以来,在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已初见成效,基本形成了以“奖、贷、助、勤、补、减、偿”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初步实现了“不让一名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但是,在新形势下,“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已从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辍学走向了资助育人”[1]。资助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资助与育人是摆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一、关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1.育人是资助工作的灵魂。就工作理念而言,育人是资助工作的灵魂。就资助和育人的关系而言,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缺乏育人的资助仅是无价值创造的政策执行,是无意义、无灵魂的资助。资助不仅要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更要使受资助学生成长成才并心怀感恩。思想工作是高校资助工作的核心环节,仅重视经济解困而缺乏思想教育无法实现资助育人的最大效用。近年来出现的假贫困、“坐等靠要”、国家助学贷款诚信缺失、感恩意识缺失等现象是最有力的反证。在资助中育人,在育人中资助,在实践中反思是实现资助育人的基本思路。由于家庭、社会、教育和个人自身原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相对较高,心理贫困或是精神贫困问题相对严重,情况相对复杂,资助中的育人环节显得更为重要。2.引导是资助工作的延伸。就资助工作的整体性而

言,笔者认为,缺乏就业方向性引导的资助是不完整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保证他们顺利入学、正常生活和学习,奖学金政策为其提供学习动力,国家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为其提供就业引导,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现有资助政策实现了从入学到就业的科学化、体系化资助。同时,在资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应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着力点,并在资助过程中加强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二、资助工作中的育人内涵1.资助政策本身所包含的育人功能。首先,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是党中央、国务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也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体现。资助工作的落实能够有效地传达各级组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资助工作为例□黄军利李德福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针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育人是资助工作灵魂的理念,并以中国矿业大学资助工作为例,从人文关怀、思想教育等方面探讨资助育人的有效途径。关键词:资助;育人;对策作者简介:黄军利,博士在读,高级工程师,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李德福,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工作处,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教育与管理。(江苏徐州221116)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生资助公平测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2011/01/133)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13)09-0070-03

学工视窗

70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总第463期

2013·9激励学生的爱党、爱国,增加学生努力学习、服务社会的动力,最终促使其成长成才。其次,资助工作的落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现有的资助政策体系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道德素质、思想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资助效果的好坏。如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国家助学贷款等工作的申请和审核过程中,诚信贯穿始终;在勤工助学及公益活动过程中,自强、感恩、奉献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育人功能是资助工作的题中之义,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2.资助项目的育人功能。第一,奖学金——奖励先进优秀,树立模范榜样[2](P124)。高校的各类奖学金多以“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评选标准,资助对象都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以他们为典型,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榜样示范教育”[3]本身就是资助育人的应有之意。第二,勤工助学——培养自立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勤工助学是资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学校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兼职工作机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还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接触社会和实践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获得经济资助的同时锻炼自己,提升综合素质。第三,代偿政策——培养学生的基层成才意识。2007出台的国家代偿资助政策,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国家中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就业,对于符合代偿资格的毕业生,其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或学费全部由国家代为偿还。代偿政策的实施,不仅为中西部地区引入了高素质人才,促进了当地的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引导其以自己所学回馈社会,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三、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育人功效,笔者深入部分高校,通过个别访谈、座谈研讨等方式,研究发现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细化不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第一步。但无论是采取直接界定法、消费水平界定法、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比照界定法[4](P68),还是根据国际上研究相对贫困问题的惯用方法而推演出运用PL=X/2的公式再计算贫困率[5](P23),都可能因诚信度问题而影响认定的实际操作。认定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应在多种科学方法结合的基础上,加强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程序操作。而目前多数高校存在认定条件简单僵化等问题。2.重视经济资助而缺乏人文关怀。目前,多数高校对资助问题认识简单化,模式化的资助审核和发放形式缺乏灵活性和人文关怀,如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和建档过程中,不注重保护其隐私和名誉,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困扰。资助发放形式缺乏机动性、应急性,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困难,影响资助效果。3.注重资助形式的多样性而忽视思想教育。部分部

门过度重视资助形式,希望通过多形式的资助加强学生教育,政策解读缺失,教育内涵不足。导致诸如学生误读国家资助政策,资助申请中诚信缺失,学生资助中感恩、自强意识不足等问题,错失资助育人的最佳时机。4.资助过程缺乏协调机制和心理关怀。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难以统筹全局、兼顾其他,资助工作只能简化为单纯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难题,而难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心理关怀。5.在育人方面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成长引导不足。

多年来,勤工助学已成为高校锻炼学生、提升能力和引导成才的得力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与此同时,由于勤工助学岗位的分散性和指导老师配备不足等原因导致学生在岗位锻炼中教师引导不足,学生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提升。四、推进资助育人工作的对策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始终秉承“育人是资助的灵魂”这一中心思想,在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常入学、学习的前提下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回报社会,奉献国家。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深入实施“经济解困工程”“感恩励志工程”“健康身心工程”“成长成才工程”“代偿服务工程”五大工程,形成了“资助——育人——引导”的三级资助育人工作模式,全面构筑资助育人的良好局面。1.经济解困工程——人文关怀到位。第一,跟踪了

解,全面关心,加强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学校要求辅导员定期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一对一谈话,并利用假期走访学生家庭,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建立学生骨干、党员“一对一”帮扶制度,有针对性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困难。通过以上做法,深入了解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及时、高效、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第二,注意“爱在细微中,助在当助时”的资助时机选择。学校先后在元旦、中秋等节日开展受助学生联欢活动,并为其发放节日补助;寒假,学校会为特殊困难学生发放车票补贴,方便学生回家过年;对于寒假留校学生,校领导和他们共进年夜饭,发放红包。在落实以上各项资助措施的基础上,学校每年还拿出学费收入的0.8%,为家庭出现临时变故的学生发放特殊补助。第三,成立个性化资助平台——“爱心屋”。“爱心屋”是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行发起并项目化运作的勤工助学服务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募集物资、接受捐赠,并定期以“爱心卡”的形式无偿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爱心物资,学生可根据需求持“爱心卡”到

学工视窗71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总第463期

2013·9“爱心屋”领取物资。2.感恩励志工程——思想教育到位。第一,强化“励

志自强”教育,发挥典型示范效应。中国矿业大学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下属学生社团进行整合成立“励志学院”,作为学校感恩励志教育的有效平台。由学校相关领导担任院长,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作为“励志学院”的秘书部门,下属社团以班级形式存在,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励志学院”以开展励志自强活动为中心任务,通过报告会、岗前培训、推荐励志书籍、播放励志音像、编读励志材料等方式强化励志教育。并通过开展励志类的奖项评选,如“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生服务标兵”等,利用网络、广播等宣传典型学生事迹,激励学生励志自强。第二,强化“诚实守信”教育,发挥信用资本效应。面向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以诚待人,以信立人”系列诚信教育活动,内容包括“征信知识和诚信还贷”报告会、贷款毕业生“一对一”诚信谈话、网上还贷知识测试等活动。开展“诚信回归行”主题活动,走访违约学生家庭,了解违约原因,告知家长相关政策、学生违约情况和违约后果,提醒诚信还款,活动收效显著。第三,强化“感恩回报”教育,发挥资助循环效应。为引导受资助学生感恩社会、传递爱心,学校以“学生服务总队”为载体,开展义务服务活动。“学生服务总队”在校内卫生保持、校园通管理、食堂和校车秩序维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总队同学还走进社区,开展义务家教等各类志愿者服务,提升自己的感恩意识。第四,强化“责任使命”教育,发挥主体意识效应。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结合我校大学生涯设计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期初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学期末核实计划,借以督促学生自我负责;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学期往家里写一封信,告知自己在校情况,督促学生对家庭负责;通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督促学生对社会负责。3.健康身心工程——心理援助到位。第一,全面了解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学校每年组织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为贫困生建立准确、全面、动态的心理健康档案,掌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心理和行为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切实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特征,通过集体咨询、个别面谈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开展贫困生心理帮扶。第三,丰富教育渠道,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展心理沙龙、专家讲座、团队素质拓展训练等,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克服心理素质缺陷,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抗挫折和抗干扰能力,迎接生活中的挑战。4.成长成才工程——能力扶助到位。第一,成立服务总队、自强社,强化组织建设。“学生服务总队”由全体受助学生组成,以“感恩回报”为宗旨,在校内外开展一系列的义务服务活动。成立学生公益社团“自强社”,以“传递社会关爱,锻造自强之才”的宗旨,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关爱,锻炼提升自我。第二,拓宽勤工助学渠道,设置多类型岗位。我校目前设有勤工助学岗位2600余个,在不断拓宽勤工助学渠道的同时,注重岗位的多样化,保证受助学生能够以勤获酬、以勤获能。每学期初,学校统一进行岗位重聘或调整,以满足学生锻炼不同方面能力素质的需求,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三,举办勤工助学文化节,打造资助育人精品活动。勤工助学文化节主要包括励志演讲比赛、辩论赛、篮球赛、“服务标兵”评选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为他们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5.代偿服务工程——就业引导到位。第一,开展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