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

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

浅谈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
所谓的主旋律电影在03年之前是叫红色电影或者主旋律片。其含义是在
政府指导下弘扬国家意识形态的电影。小平同志说“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
律电影” 。但是在03年之后,国家放松了对主旋律电影有了很大的放松,现代
对主旋律电影的认识也不再那么严格,并且融入了更多商业化的元素在里面,全
明星阵容重塑了主旋律电影,使主旋律电影变成了明星轮战历史题材的政治娱乐
片。用商业片的运作模式来运作主旋律电影的主题到底是主旋律电影的进步还是
无奈之举?
在03年之前,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基本上是由政府出资拍摄,有一定的限
制,而且都是正面表现历史及历史人物,有很高的政治宣传意图。在此之前,主
旋律电影都是叫好不叫座的。而从03年政府放手之后,主旋律电影必须借助外
界的人力、无力、财力来支撑,所以就有了更多的商业元素在里面,为了商业目
的,戏里面的主人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了,而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
群众。在现在的主旋律电影中,很多一线明星都是零片酬的“志愿党”,借着政
府对主旋律电影的支持,他们也在里面露了一面,提高了他们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这让主旋律电影成了既较好又叫座、名利双收的国产好电影。主旋律电影商业化
的巅峰应该从07年的《建国大业》开始,到11年7月暑期档的《建党伟业》
和11年10月份国庆档的《辛亥革命》。若现在仍按传统的主旋律电影制式来
制作必定会失去80、90后的观众群,而80、90后的观众正是当今电影院的主
要观影人群。所以,这三部电影都是以好莱坞的制式,也就是以明星为核心的制
式来进行拍摄的,大投入、大明星、大宣传在这“三部曲”中体现地十分突出。
在这三部片子中,都是上亿的宏大投资、近百位明星的强大阵容及从开拍就开始
的大力度的宣传,但最后的票房向他们展示这些付出值得的,因为这三部片子都
是4亿及以上的票房,这在国产电影中是不多见的。
另外,强大的明星阵容是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另一个标志,主旋律电影在
传统模式向好莱坞模式的过度中,或褒或贬的态度太多了。其实,将明星阵容引
入到主旋律电影中来是很好的想法,对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推动作
用。明星具有很强的票房号召力,可以使冷清的主旋律票房不断热闹、攀升起来,
在满足制片方的商业目的的同时,还可以更广泛地宣传革命的真谛,这也恰好符
合政府的心意,让主旋律电影在商业和政治方面都有不错的收获。但是电影中
100多位明星的强大阵容也形成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建国大业》中,唐国强
饰演毛泽东,张国立饰演蒋介石,成龙饰演的记者和甑子丹饰演的田汉;《建党
伟业》中,刘德华饰蔡锷,陈坤饰周恩来,张震饰蒋中正,刘烨饰毛泽东,周迅
饰王会悟;《辛亥革命》中,赵文瑄饰演孙中山,成龙饰演黄兴,李冰冰饰演徐
宗汉,孙淳饰演袁世凯和姜武饰演的黎元洪。很大一部分观众就是冲着明星去看
的这些电影,几乎每2分钟就会出现一个熟悉的明星的面孔,大家都忙着去认明
星去了自然就少了许多心情去揣摩、欣赏剧情,而使片子就失去了它本身想要表
达的内容,影响了电影的故事性,甚至《辛亥革命》在北美的宣传中,直接打这
成龙的第100部影片的旗号。如果以后主旋律电影要靠着全明星的阵容才能勉强
苟延残喘的话,这真的是中国电影界的一大悲哀。

总的来说,主旋律电影是对革命历史的回顾和赞扬,是忠于历史的,在历史
的长河中,在尊重历史,保持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前提下,顺着时代的变化,改
进主旋律电影的制作方式和使主旋律电影放低身价平民化还是值得让人称赞的,
相信在中国电影人不断的摸索、改进中,中国的主旋律电影一定会大放异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