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演唱的技巧
声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有个好嗓子就能唱首
好歌。它是一门复杂且具有综合性的艺术,作为一个歌唱者,首先
必须具备的就是扎实的基本功——技巧训练。打好声音技术的基础
是极为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没有一定的基本功
是很难谈到及时处理表情和情感的。想法再好力不从心也是无可奈
何。声情声情,有声才有情。但前提就是要打牢相应的声音基础,
想要展现出完美的声乐表演,高水平的演唱技巧是尤为重要的。演
唱技巧包括气息的正确运用、找准发声位置、共鸣腔体的灵活运用
以及要掌握正确的咬字方法,吐字清晰等。
一、气息的运用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对于演唱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呼
吸支持是歌唱的动力与基础,因此在练习时也应该做严格的呼吸训
练,吸气与呼气得到充分煅练,形成条件反射,做到想唱就唱,一
张口,气息就已准备充足,并能控制自如。
“声”与“气”必须协调平稀,气多声少或气少声多都不行。唱
高音时,我们的气息要下沉,所谓“气沉丹田”;唱中低音时,气
息要略提,声音强则气要沉,要均匀,声音弱则气要稳,要柔和呼
出。但是,在不同演唱风格中,对不同情绪,不同风格作品的处理,
我们要将气息与技巧相结合,创造出更好的演唱效果。
不管是自身条件好的还是不足的,想要灵活的运用气息都需要长
时间的练习。练气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打嘟噜、吹蜡烛和漱口时用
气息不断的冲口中的水。总之在唱歌时,吸气要注意自然适度,既
不可过多也不能过少。如果你采用漱口练气的方法,如果气息力度
控制不适当,你马上就会被水呛住。所以说精巧的气息运用在演唱
者演唱歌曲时是非常重要的。
二、发声练习
在声乐教学中,练声过程是整体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它
是用于训练声乐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就是把构成歌曲旋律
最基本、最简单的动机或乐曲提炼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
在适当的音域内作伴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发声练唱。
(一)在练声前,首先要在思想上作好准备,借助曲调旋律,抒
发心中的情绪
例如,543211——这一音阶练习曲,可以引导发挥想象空间,对
这个旋律加上对“彩虹”的理解,用声音展现出来,这样、简单枯
燥的发声就有了新鲜活力,以愉快的心情来完成练声目标。
(二)带词练习
要求发音准确、字正腔圆、吐字清楚、有意境、有感情,声音音
色具有画面感,这样才有可能向大型的声乐作品过渡,慢慢适应。
正确的发声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喉头位置,解放后头,
使声带和气息密切配合,调整适度,在唱高、中、低、强弱不同的
音符时都有较为理想的声音效果。
三、完美的共鸣
除了精巧的气息,完美的共鸣也是非常重要的。声乐歌唱没有了
共鸣,就会失去歌唱声音的艺术性,从音乐的效果上来分析是属于
“白声”。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头腔三大共鸣腔体。
在歌唱中,使用这些共鸣腔体的比例是不同的。
(一)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常在较低的声部运用较多,实际上在我们每个声部的所
有声区,都需要胸腔共鸣的成分,只是比例多少的问题。联系时一
定要注意松弛,千万不能过分地追求共鸣而压迫喉头,把浓重的喉
音误认为是胸腔共鸣。
(二)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声音从喉咙发出后的第一个共鸣区域,它是歌唱非常
重要的部分,是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基础。发声时,口腔自然上
下打开,笑肌微提,下颚自然放下稍后;拉,上颚有上提的感觉。
要使口腔中的各有关部分自然地松开,以使咽、喉、腔通畅,这样
才会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
(三)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常被称之为头声。它是我们声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
分。它使声音明亮辉煌且穿透力强,尤其是在高音声部,几乎决定
了声音的质量。联系时最好是用哼鸣的方式,也就是闭口打哈欠状
态,双唇微微闭住,口腔内越空越好,鼻、咽腔打开,把气息的通
道留的越宽越好,感觉到声音向前向上,体会到眉心在震动,从而
发出较响亮集中的声音。
四、歌唱中的语言
奥斯汀曾说:“如果没有能获得良好的读字技巧,任何嗓音都不
能算是一件真正良好的乐器。”长期以来,歌唱艺术以其优美的唱
腔、鲜明感人的语言,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有人说,歌唱是动感
人的音乐。而其动人之处就表现在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即我们
所讲的“声情并茂”。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掌握“咬字、吐字、
收声归韵”的发音方法。
(一)歌唱中的咬字
歌唱中的咬字不同于说话时的咬字,首先要求呼吸的支持、音质
结实且有共鸣;其次是注重咬字部位。发声的字头是字的声母,因
为声母的发音清晰有力能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联系时可先用
一个单独的母音,如“啊”代替歌词来联系,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唱
母音上来,咬字的着力点要准确,有助于纠正发音不准的现象。
(二)歌唱中的吐字
口腔如何打开吐字具有严格的要求,开小或开大都会影响声音的
音质和音色。正确的吐字要以气息为基础,根据母音的发生方法的
状态打开口腔,运用共鸣腔体使声音得到扩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
能保持口型的稳定,无论发声旋律怎样变化或者长句中如何换气
等,口形都不能有所变动。
(三)歌唱中字的收尾
演唱时要使每个字有收尾,不仅为下一个字的出声作好铺垫,又
保证了两字间的清晰连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字尾轻轻收,
既要保持口型不变,又要轻轻地,干净地收声。
从以上这些声乐演唱技巧的内容和训练方法中我们可以得知,在
歌唱发声的过程中,无论是呼吸、共鸣、练声、语言都缺一不可,
每个动作的要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总之,声
乐最终是需要表演的艺术,作为歌曲的表演者以及歌曲中情感的传
达与解释者,高水平的演唱技巧是很重高的。通过深入的探索以达
到对歌曲演绎宏观上的把握,从而游刃有余地表现声乐作品的情
感、思想与境界,丰富作品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