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生拒收红包协议 说多了都是泪

医生拒收红包协议 说多了都是泪

医生拒收红包协议说多了都是泪

11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参加中日友好医院讲座时,谈到自己对医生“拒收红包协议”的看法。他表示不认可红包协议,因为让医生签订拒收红包协议,会让公众认为医生是一个普遍收红包的群体。此番言论也让“拒收红包协议”再度成为争议。

一直以来红包在医界成了一个敏感的话题。谈起红包,似乎就将医生置于不义之地,那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顿时黯然无色。红包可能是患者为感激医生的照护而赠,或者是为了买安心,治疗前送医生。但是,一度时期内,受到利益的驱使,医患收受红包成了一种风气,这伤害了医患之间的感情,加剧了医患矛盾。

今年2月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的通知》,要求从5月1日起,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患者住院24小时内,须由经治医师和患者沟通并签订不收、不送“红包”协议。该规定已实行了半年,对于这一份“协议”医生和医院又是怎样看待的?

医生的声音

“对这个协议,很多医生有看法,觉得是一种人格侮辱。”一家大医院有关人士表示。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说,让所有医生都签这个协议等于为个别医生的行为背黑锅。

这个协议,对医生和患者究竟具有多大的约束力,有多大可信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都没有得到明确。如果收红包是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体制问题,那么一个协议也消除不了。

“如果要求医生签拒收红包协议的话,照此,政府官员是不是也要签一个拒绝受贿不贪腐的协议了?”一位医生说。

多数医院不愿多谈

多数医院视“拒收红包协议”为敏感话题,对此比较避讳,不愿做过多评价,他们表示不会强制医生去签这个协议。

考虑到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医院会适当灵活处理,比如把拒收红包的内容附在住院手续注意条款的后面,避免尴尬,也不做太多强制要求,算是一种“冷处理”。

一纸协议不治本

早在今年3月4日,煤炭总医院就在北京率先执行了“医患双方同签拒收红包协议书”。从今年3月至9月,煤炭总医院的医患签订率达99.68%。

力推此举措的院长王明晓近日表示,目前医院执行得非常正常,带来的客观效果是好的,争取再推进。

王明晓说,刚开始医生对这个协议的认可度不高,他们认为自己当医生时已宣誓不收红包,卫计委之前又有过“九不准”,没必要再签。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生们对此的认可度在普遍增加。

对于这个协议的作用,王明晓表示,医生整体收入偏低是个现实问题,仅靠一纸协议不够,还得有“治本之策”,需要配套的政策措施跟进,让医生获得体面收入,才能真正消除“红包”现象。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