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主观唯心主义把本体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中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意识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中国宋明时期的心学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即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英文:Subjective Idealism】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体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中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意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宇宙所有意识体的主观精神所派生的,它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外在世界的事物则是主观的、第二性的。

片面地错误的理解主观唯心主义会导致唯我论。

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自我的主观精神的显现和产物,而这个世界指的是意识世界而并非物质世界。

实际上就是认为意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由每个自我的主观精神产生,没有每个意识体自我的主观精神,也就没有世界上的事物。

中国宋明时期的陆王学派所谓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所谓“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即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代表人物中国庄子(约前369-前286)、陆九渊(1139—1192)、王守仁(1472年—1528年)。

代表门格尔、帕累托、希克斯门格尔认为不同的商品效用可以互相比较,并且商品价格决定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在门格尔等人思想的基础上,艾奇沃斯、帕累托、希克斯等得出了无差异曲线。

门格尔、希克斯等人实际上认为,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异”。

也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

进一步而言,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

门格尔、希克斯等人改变了了效用的概念。

在一些观点中效用是用于描述商品满足人某种需要的能力,但希克斯等人认为,效用是人的主观感觉,并不是客观世界物质的绝对性质。

也就是说,在希格斯等人眼中,商品最终是因为满足了人们的主观需要而并非其本身产生对人类的效用。

陆九渊陆九渊在此基础上希格斯等人又建立了序数效用函数论。

他认为效用是无法精确度量的,因为人们对商品的偏好是难以用明确的数学来表示。

在希格斯等人眼里,一组商品比另一组商品可以带给某个特定的消费者更多的效用是能确定的(这个假设虽然看似合理,在近几十年也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特别是行为经济学的试验与理论所反对。

),不能确定具体的数字关系,而且强行确定某种严格的数学关系最后也往往不能很好地自圆其说,故序数效用论连同他的主观效用观点被此后的西方经济学广为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主流的观点。

在这种理论,以及该理论的各种修改版本下的效用函数一般都是模糊不定,因人因时而异的,经济学家也一般只会确定这些效用函数的一些特性(比如增减性,凹凸性,极值等)进行研究而不再拘泥于具体的某一确定形态的效用函数,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大多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马歇尔:在客观主观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煎熬马歇尔提出了局部均衡,认为商品价格是供求均衡的结果。

实际上,马歇尔综合了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

马歇尔把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结合在了一起费希特费希特,它是一个在主观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煎熬的学者。

他不喜欢像李嘉图那样的主观主义,李嘉图的主观主义显然不符合事实,他也不喜欢门格尔的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因为现实中有许多现象需要客观一些的解释。

他最后选择了一种折中,它是西方经济学的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古典经济学的一次重要转折。

主观唯心与其他哲学编辑“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英国);“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德国);“物是感觉的复合”——马赫(奥地利)“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古希腊)绝对唯心与主观唯心共产党员以为,我们信仰的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而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事实上,佛教的理论是相当深奥的。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领袖陈独秀先生,1920年在上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被选为总书记,他说:“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唯物唯心的判断就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的,它们只不过是不同的系统而已。

大家都知道,哲学是对人生、宇宙世界总的看法,涉及到精神与物质、自然与社会等各种现象而超越于各门具体学科,并对人们认识世界提供总的方法论和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佛教应该是一种哲学。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说:“宗教是整个世界总的理论,它是包罗万象的纲领。

”关于对伟大中观学派思想的开创者龙树菩萨的认识,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彻尔巴茨基教授在《佛教涅盘概论》中说:“龙树应列入人类伟大哲学家之一。

”他还把龙树的中观思想和英国现代哲学家布拉德烈以及德国伟大思想家黑格尔的哲学观点互相进行比较后说:“布拉德烈对于日常世界中差不多一切的概念,如事物和性质、关系、空间与时间、变化、因果、动作和自我等都一一加以驳斥,与龙树的否定论互相吻合,这是很令人注意的。

从印度人的观点来看,布拉德烈可以说是一个纯正的中观派的哲学家;在这些相同之外,在黑格尔辩证法和龙树的辩证法之间或者可以发现更重大的亲切的类似。

”再者,佛教的思想理论也并非盲目或随心所欲地发展起来的,它建立在严密合理的基础之上。

在藏地寺庙中曾有过的上千座辩经院就是一个明证,在这里佛法乃至人类思想中许许多多的概念和观点都要通过理性的检验。

恩格斯也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赞:“佛教徒处在爱因斯坦爱因斯坦(10张)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

”又说:“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有效的。

只有东方的佛教徒和希腊人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一篇研究释迦牟尼佛和黑格尔的文章,从文章的内容可看出黑格尔的辩证思想是受到佛教思想影响的。

而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作过研究的人们都知道,马克思辩证思想则是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与黑格尔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佛教中有丰富的辩证主义思想,并直接影响到世界包括古今的很多大哲学家和大思想家,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也承认的,如恩格斯在世间论中说:“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

”从此语中可得知,佛陀以前整个人类都处于迷茫而无有成熟辩证思想的状态之中。

另外,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哲学,佛法里所有的教义和理论也是唯心构造,或是仅凭个人的经验和信仰而建立起来的,并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才是客观的、唯物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可这样的看法并不被佛教徒所认同,其认为佛法包括教法与证法,教法就是对宇宙世界中万事万物的看法,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而且还包括有一整套的修行实践证法。

其认为一个人若是完全地遵照佛法的教义去实行,最后即会亲证到佛陀所说的境界,佛法的教义就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而已,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可精神层面无法证伪。

李石岑教授,曾经赴欧洲各国考察西方哲学,期是较早介绍宣传马克思哲学的著名学者之一,他说:“我以为佛学的提倡,不特于对科学毫无抵触之处,而且能使科学的方法上加一层深密,科学的分类上加一层正确,科学的效用上加一层保证。

”现代科学之父、相对论的开创者爱因斯坦则说:“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一个人化的神,无须死板的教条及教义,包含自然现象和精神领域,基于对一些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经验而成一体。

”我们无论谈什么,都应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服从最符合事实的观点,这是合理的科学态度,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说:“要商谈任何问题,都必须在和平及民主的气氛中进行。

”可惜在我们现代的有些人没有什么观察能力,对一些观点和说法也不知道用辩证发展和公正的态度去好好地思维。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切有真正科学头脑的人和一切的哲学都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存在,否则就不能算是哲学。

“物质是第一性的东西,精神是第二性的东西”这一个哲学上最根本的唯物主义原理。

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论那就间接的说明了“物质是无中生有的,它是会凭空出现凭空消失的”,其违反现代科学基础。

而采取了唯心主义的原理,如果把精神、意识、感觉、思想、心灵、理念等看作第一性的东西,看做是最先存在的东西,而把一切物质现象认为,它是这些精神要素的表现,如果否认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东西,采取了这一系列的唯心主义原理,必然要得到与一些自然科学的成果相反的的结论。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都属于哲学,其能影响自然科学,可都不是自然科学,两者都并不是绝对正确的。

我们说实用主义马赫主义的一种流派,因此我们先就马赫主义来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马赫主义,在实际上只是十七世纪英国已出现过的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再版。

这类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共同的特点,即是把主观意识当做第一性的东西,他们认为我们的每个人的世界观是由主观意识衍生的。

自然科学证明世界是在生命出现以前早已存在,也证明生命和及生命意识以及高灵人类是物质世界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自然科学在这里正是符合于唯物主义宇宙是先有的客观世界,后有的生命,客观世界在先,生命在后,宇宙每个事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与属性,客观世界没有意识。

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不能离开感觉、意识、思维、概念等而存在,由此当世界上还没有任何观念出现以前,自然界是否存在呢?答案是显然否定的,可以说宇宙的诞生到毁灭本身是一种法则,至于宇宙诞生之前更是一种概念。

唯心主义的主观意识指的是一切宇宙事物的本源,物质仅仅是宇宙所有主观意识集合的外在表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灵魂。

意识不受任何物质限制,人的意识如何代表所有的主观意识。

唯我主义与主观唯心唯我主义者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自己感觉到的,否定客观物质与主观意识的真实从在。

其认为只有自己才有意识,只有自己才是真的。

它的观点依然认为只有我这个物质才有意识,由主观物质产生受主观物质支配,而唯我主义依然属于唯物主义的一种。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灵魂。

也就是说每个自我都有一个世界,而且每个世界都是平等且相对独立的。

每个世界都互相影响,每个世界的发展方向都取决于其意识体本身。

而客观世界则是由这些意识世界构成。

以下所述都是唯我主义特点:从唯我主义的观点看来,“实在”既然是感觉和观念的复合,它自然是人造的了。

胡适说:“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

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

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他百依百顺的由我们替他涂抹起来,装扮起来。

”(《实验主义》,见《胡适文存》,卷二,一○六页)他举了一些例子,如诗人的感觉和植物学者的感觉如何不同,一百个大钱可以有各种摆法等,企图使人相信他们那一套胡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