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酶学 一、选择题 (D)1、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不受哪一因素的影响? A [S];B [E]; C [PH];D 时间;E 温度。 (D)3、关于米氏常数Km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饱和底物浓度时的速度;B 在一定酶浓度下最大速度的一半; C 饱和底物浓度的一半; D 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E 降低一半速度时的抑制剂浓度。 (B)4、如果要求酶促反应μ=Vmax×90%,则[S]应为Km的倍数是 A 4.5;B 9;C 8;D 5;E 90。 (B)5、作为催化剂的酶分子,具有下列哪一种能量效应? A 增高反应的活化能;B 降低活化能; C 增高产物能量水平; D 降低产物能量水平;E 降低反应自由能。 (A)8、下列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B 酶是生物催化剂; C 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但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 D 酶具有专一性;E 酶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会失活。 (E)11、下列哪一项不是辅酶的功能? A 转移基团;B 传递氢;C 传递电子;D 某些物质代谢时的载体; E 决定酶的专一性。 (D)13、下列关于酶活性部位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 B 活性部位的基团按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合基团,一类是催化基团; C 活性部位的基团可以是同一条肽链但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的基团; D 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部位; E 酶的活性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 (A)14、下列哪一项不是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 A 加热;B 酸碱催化;C 张力和变形;D 共价催化;E 邻近定位效应。 (D)15、当[S]=4Km时,μ=? A V;B V×4/3;C V×3/4;D V×4/5;E V×6/5。 (B)16、能够与二异丙基氟磷酸结合的氨基酸残基是以下哪一种? A 半胱氨酸;B 丝氨酸;C 脯氨酸;D 赖氨酸;E 谷氨酸; (E)17、下列哪一种抑制剂不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A 乙二酸;B 丙二酸;C 丁二酸;D α—酮戊二酸;E 碘乙酸。 (D)18、下列哪一项不是Km值的意义? A Km值是酶的特征性物理常数,可用于鉴定不同的酶; B Km值是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Km值越小,亲和力越大; C 用Km值可以选择酶的最适底物; D 比较Km值可以估计不同酶促反应速度。 (B)20、有机磷农药作为酶的抑制剂是作用与酶活性中心的: A 硫基;B 羟基;C 羧基;D 咪唑基;E 氨基。 (D)21、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是属于 A 产物反馈抑制;B 产物阻遏抑制;C 非竞争性抑制;D 竞争性抑制; E 不可逆抑制。 (B)22、酶的不可逆抑制的机制是由于抑制剂 A 使酶蛋白变性;B 与酶的催化中心以共价键结合; C 与酶的必需基团结合;D 与活性中心的次级键结合; E 与酶表面的极性基团结合。 (C)23、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 酶分子上的几个必需基团;B 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 酶分子结合底物并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三维结构区; D 酶分子中心部位的一种特殊结构; E 酶分子催化底物变成产物的部位; (C)24、酶原激活的实质是 A 激活剂与酶结合使酶激活;B 酶蛋白的变构效应; C 酶原分子活性中心一级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或暴露出酶的活性中心; D 酶原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了变化而一级结构不变; E 以上都不是。 (A)25、同工酶的特点是 A 催花作用相同,但分子组成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B 催化相同反应,分子组成相同; C 催化同一底物起不同反应的酶的总称; D 多酶体系中酶组成的统称; E 催化作用、分子组成及理化性质相同,但组织分布不同的酶。 (D)26、酶的高效率在于 A 增加活化能;B 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C 增加反应物的能量水平;D 降低活化能;E 以上都不是。 (A)27、酶促反应的初速度: A 与[S]成正比;B 与[S]无关;C 与Km值成正比;D 与[I]成正比; E 与温度成正比。 (E)28、米氏方程在推导过程中引入了哪项假设? A 酶浓度为底物浓度的一半;B 由于ES的存在使底物初始浓度降低; C 由于酶浓度很大,所以[E]基本不变;D 忽略反应ES→E+S的存在; E 由于P→0,所以不考虑反应E+P→ES的存在。 (C)30、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B 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高的多,但专一性不够 C 酶活性的可调节控制性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D 所有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都是酶;E 酶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B)31、测定酶活性是要测定酶促反应的初速度,其目的是为了 A 节约底物;B 使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C 尽快完成测定工作;D 防止出现底物抑制; E 使反应不受温度影响。 (C)32、下列对酶活力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酶的反应速度可通过测定产物的生成量或测定底物的减少量来完成; B 需在最适PH条件下进行; C 按国际酶学委员会统一标准温度都采用25ºC; D 要求[S]《[E];E 以上都不对。 (B)33、某种酶活性需以—SH为必需基团,能保护此酶不被氧化的物质是 A Cys;B 谷胱甘肽;C 尿素;D 离子型去污剂;E 乙醇。 (D)34、二异丙氟磷酸能抑制以丝氨酸为必需基团的酶的活性,试问二异丙氟磷酸是此酶的一种什么抑制剂? A 竞争性抑制剂;B 非竞争性抑制剂;C 变构抑制剂;D 不可逆抑制剂; E 可逆抑制剂。 (C)35、一个简单的米氏酶促反应,当[S]《Km时; A 反应速度最大;B 反应速度难以测定;C 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 D 增加酶浓度,反应速度显著增大;E [S]增加,Km值也随之变大。 (B)36、下列哪一项不能加速酶促反应速度? A 底物浓度在酶表面;B 利用肽键的能量降低反应活化能; C 使底物的化学键有适当方向;D 提供酸性或碱性侧链基团作为质子供体或受体; E 以上都不对。 (B)37、下列哪一项符合“诱导契合”学说? A 酶与底物的关系如锁钥关系; B 酶活性中心有可变性,在底物的影响下其空间构象发生一定的改变,才能于底物进行反应; C 底物类似物不能诱导酶分子构象的改变; D 底物的结构朝着适应活性中心方向改变而酶的构象不发生改变; E 底物和酶不直接接触而是以辅酶为桥梁进行接触,底物与酶的结构发生一定变化,并连接在一起。 (C)39、下列关于酶辅基的正确叙述是 A 是一种小肽与酶蛋白结合紧密;B 只决定酶的专一性,与化学基团传递无关; C 一般不能用透析法与酶蛋白分开;D 是酶蛋白某肽链C末端几个氨基酸; E 是酶活性中心内的氨基酸残基。 (A)40、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正确叙述是 A 所有的酶至少有一个活性中心;B 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是不带电荷; C 所有抑制剂直接作用于活性中心;D 酶的必需基团存在于活性中心内; E 提供酶活性中心上的必需基团的氨基酸在肽链上相距很远。 (C)41、在下列PH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所有酶的反应速度对PH的曲线都表现为钟罩型; B 最适PH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C PH不仅影响酶蛋白的构象,还会影响底物的解离,从而影响ES复合物的形成与解离; D 针对PH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侧酶活性时只要严格调整PH为最适PH,而不需缓冲体系; E 以上都不是。 (C)42、下列有关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不仅包括升高温度使速度加快,同时会使酶逐步变性 B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在最适温度时酶反应速度最快; C 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常数; D 最适温度不是一个固定值,而与酶作用时间长短有关; E 一般植物酶的最适温度比动物酶的最适温度稍高。 (C)44、关于酶的抑制剂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抑制剂中的一部分是酶的变性剂; B 酶的抑制剂只与活性中心上的基团结合; C 酶的抑制剂均能使酶促反应速度下降; D 酶的抑制剂一般是大分子物质; E 酶的抑制剂都能竞争性的使酶活性降低。 (A)45、有机磷农药所结合的胆碱酯酶上的基团是 A —OH;B —COOH;C —SH;D CH3;E —NH2 (D)47、下列有关酶的概念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所有蛋白质都有酶的活性;B 其底物都是有机物; C 其催化活性都需特异的辅助因子;D 一些酶的活性是可以调节控制的; E 以上都不是。 (A)48、关于研究酶促反应以初速度标准的原因中不对的是 A 测定初速度比教简便快速;B 反应速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小降; C 产物浓度的增加对反应速度呈负影响;D 温度和PH的可能变化而引起部分酶失活;E 反应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B)50、下列单位中哪个不是Km的单位 A mol/L;B mol/min;C nmol/L;D mmol/L;E mol/ml。 (E)52、与酶的高效率无关的因素是 A 底物与酶的靠近和定向;B 酶使底物分子中的敏感键产生电子张力; C 共价催化形成反应活性高的底物与酶的共价中间物;D 酸碱催化; E 酶具有多肽链。 (E)53、根据米氏方程,不符合[S]与Km关系的是 A 当[S]》Km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成零级关系; B 当[S]《Km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呈正比; C 当[S]=Km时,μ=1/2V D 度量二者的单位是相同的; E 当[S]=Km/3时,μ=67%V。 (E)55、在测定酶活力时,用下列哪种方法处理酶和底物才合理? A、其中用一种缓冲液配制即可; B、分别用缓冲液配制,然后混合进行反应; C、先混合,然后保温进行反应; D、其中一种先保温,然后再进行反应; E、分别用缓冲液进行配制,在预保温两者,最后混合进行反应。 (A) 56、酶的纯粹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哪种动力学效应? A、V不变,Km增大; B、V不变,Km减小;C、V增大,Km不变; D、V减小,Km不变; E、V和Km都不变; (B)62、将米氏方程改为双倒数方程后: A、1/v与1/[S]成正比; B、以1/v对1/[S]作图,其横轴为1/[S]; C、v与[S]成正比 ; D、Km值在纵轴上; E、V值在纵轴上 (C)63、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引起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变化是: A、Km值基本不变,V变大;B、Km值减小,V变小;C 、Km值不变,V变小; D、Km值变大,V不变;E、Km与V都不变。 (B)66、酶的比活力是指: A、以某种酶的活力作为1来表示其它酶的相对活力; B、酶毫克蛋白的酶活力单位数; C、任何纯酶的活力与其粗酶的活力比; D、每毫升反应混合液的活力单位; E、一种酶与另一种酶的活力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