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浅谈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以广州市为例 开题报告

6浅谈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以广州市为例 开题报告

2016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浅谈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学院地测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12城61姓名张一峰指导教师李开然学号12256014

2016年3月浅谈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以广州市为例1.研究目的和意义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的生存空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活环境受到威胁,使得人们不断追寻优良的“人居环境”的热情日益高涨。绿道的建设,为生态提供一定的链接空间,改善了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了能够提供人类康体健身、休闲游憩的空间,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绿道的产生正是在人们渴求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增加城市绿色游憩空间的基础上形成的。城市中的绿道网络具有生态、社会、经济、美学的综合效应,从宏观角度来说,绿道网络有助于形成具有总体性、完整性的大景观格局,具体来说,它有助于自然保护、风景保护、游憩利用、地表水资源平衡、空气及水资源净化、渔林资源管理、提升附近地块经济价值以及创造长期社会价值等。绿道理念已逐渐成为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主流趋势。2.国内外研究现状绿道的概述:绿道一词源自英文“Greenway”,Green意指自然或

半自然植被的区域;way指通道,也有移动的意思。绿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欧美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绿道本身的概念是指:具有生态、经济、娱乐和审美多种功能,是通过生态学原理,通过精心设计和规划,形成的线状或带状的区域,其核心思想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绿道分成三类:郊野绿道:主要连接郊区,野外的绿道;城市绿道:城市绿道主要连接城市里的公园、广场、游憩空间和风景名胜;社区绿道:社区绿道主要连接居住区绿地。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指包含线性元素的绿色土地网络,是具有生态,游憩,文化,审美等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开敞空间。城市绿道包含商业区型绿道,居住区型绿道,工作区型绿道,观光区型绿道,自然型绿道,防护型绿道。国外:绿道规划溯源于19世纪后期提倡城市开敞空间建设时期的林荫大道和“公园路”。威廉.H.怀特——1959年在《保护美国城市的开放空间》中首次使用了这个词。1987年的美国总统委员会的报告中对21世纪的美国作了一个展望:“一个充满生机的绿道网络……使居民能自由地进入他们住宅附近的开敞空间,从而在景现上将整个美国的乡村和城市空间连接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一直延伸至城市和乡村....”。第1阶段;:(1867~1960年):早期的绿道规划大多数文献认为,绿道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奥姆斯特德和他1867年所完成著名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其后,查尔斯.艾略特扩展了他的思想,将其绿色网络延伸到整个波士顿大都市区,范围扩大到了600km,连接了5条沿海河流。第2阶段:绿道发展的兴起阶段(1960—1979)在环保运动的推动下,绿道的规划和建设逐渐兴起。二战后工业发展给城市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城市环境保护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问题。在美国环保运动的带领下,出现了一些著名的研究学者和3个绿道研究中心,开始了对绿道规划设计方法的量化研究,并出现了大量的绿道规划和实践项目,较著名的有:·1973年——丹佛普拉特河绿道·1975年——罗利市绿道、梅拉梅克绿道·1977年——伦敦东南绿链第3阶段:绿道的多样化发展阶段(1980~1999)在这一时期绿道的规划建设主要在发达国家开展起来,绿道的功能也趋于多样化:有专门为观赏娱乐而建的风景道;有为了保护生物栖息地而建的生物通行廊道;有为了满足人类安全通行而建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绿道的规模也发展到贯穿整个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出现了许多为人们提供安全、绿色通行环境的绿道,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86年开始建设的美国东海岸绿道。第4阶段:绿道理论和技术趋向成熟(2000~至今)国外绿道建设已经渐趋成熟,国内无论是对绿道的规划实践,还是对绿道理论的研究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其它发展中国家也陆续开展了绿道的规划和建设。绿道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功能趋向多元化、复合型发展,甚至形成网络、系统,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框架。国内:美国绿道最具代表性的四本书:(1)里特尔(Little)在1990年创作了《美国绿道》,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普及了绿道运动,同时阐述了绿道的意义;(2)《绿道生态》:把疫源地生态学和自然保护作为绿道规划的一部分;(3)《规划指导、设计与开发》:通过强调“自然价值”和“文化遗产”作为绿道规划的重要内容来全面审核绿道的规划、设计;(4)《21世纪的足迹》试图为各种多用途娱乐绿道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帮助.国内众多学者纷纷对国外(以美国为主)绿道建设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探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的绿道建设提供借鉴.谭少华等总结了国际上所开展的绿道规划,并讨论了绿道规划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朱强等从生态、视觉等七个方面回顾了绿道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绿道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刘滨谊、王保忠等分别介绍了美国绿道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周年兴等在对绿道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绿道发展阶段、功能和规划方法,并回顾了国内绿道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绿道对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启示.我国引入绿道这个概念的时间较晚,2005年以前对绿道的研究还较少。近年来,由于国内环境改善的需求和国外绿道运动的蓬勃发展,我国对绿道的研究和实践也迅速展开。但是,我国对绿道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研究都是属于理论介绍型。对绿道性质及具体规划的问题还没有形成体系。但在实践方面,我国许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如深圳、广州、上海、成都、武汉等城市都已经开始尝试建设不同层次的绿道。其中珠三角地区是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据报道,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从2010年起,广东将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总长约1690km的6条区域绿道。3.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创新点研究内容:城市绿道概述与分类广州市绿道发展的现状城市绿道对广州市各方各面发展的作用广州市绿道发展弊端广州市绿道规划设计所必需的改善对绿道的规划设计做出总结实施方案:1.文献法:通过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自己的选题有了大致了解。通过查找数据库以及搜索中国期刊网,运用关键词检索,找到与选题相关的研究,认真阅读前人的文章,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研究。2.观察法:运用观察法来收集丰富的资料。观察各城市绿道的实施情况和对人们的影响。3.调查法:向城市绿道发展各异的地区群众询问他们对此的看法与感受,是否有什么建议。4.经验总结法:回顾国内外绿道的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当地的实情,分析总结出一些较有利的规划与比较成熟的设计。创新点:提出了针对绿道规划设计的注意策略增添了案例研究阐述了绿道价值的体现中国特色绿道理念的表达4.预期成果完成一篇不少于8000字的专业学位论文。

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内容1.2015.10.30—2016.01.17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2016.01.17—2016.02.29撰写研究综述,拟定研究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3.2016.04.18—2016.05.10实施调查,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撰写论文初稿

4.2016.05.10—2016.05.26查重,确定论文定稿

5.主要参考文献【1】城市绿道景观规划研究.科技创新报.2010.丁文清.金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特大型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及其构建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张浪【3】国内外绿道发展研究.四川建设.2012.罗培蒂.冉茂梅(西南交通大学)【4】国内外城市绿道的对比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4.马骁.齐童.吴明霞【5】宁德市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研.福建农林大学.2013.林静媛【6】欧洲绿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园林.2007.张云彬.吴人韦【7】浅谈当代城市绿道规划的发展与意义.学术争论.2015.胡承江.李雄【8】中国绿道研究进展.中国园林.2010.胡剑双.戴菲【9】Greeningthesupplychain:anewinitiativeinSouthEastAsia.PurbaRaoInternationalJournalofOperations&ProductionManagement.2002-6.Emerald【10】TheBostonParkSystem.ArthurA.ShurtleffJournalofGeography.1903-6.Taylor&Francis【11】绿道网络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规划原则.SpecialTopiconGreenway.2010.李开然【12】浅谈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中华名居.2012.邹坚勇【13】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研究.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王炜【14】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初探.价值工程.2014.刘静【15】浅谈城市休闲绿道的规划设计.中国园艺文摘.2012.颜佩楠【16】绿道研究进展综述.陕西农业科学.2013.罗琦,许浩【17】浅谈城市绿道设计.园林绿化.2015.钟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