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后局部组织
及全身反应的实验研究 山东医药2011年第51卷第43期
王瑞h,王智超 ,刘歆阳 ,韩小勇 ,曾辉 ,王伟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石家庄050011;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3成安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5一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对局部组织及全身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只普通清洁级实验兔 随机分为4组各5只,均肌注速眠新麻醉,待角膜反射消失后切开游离暴露气管、食管、颈总动静脉,其后观察1、2、 3组分别于颈部植入5一氟尿嘧啶缓释剂45、90、140 mg/kg,对照组不行特殊处理。术后观察各组进食量、活动量变 化及死亡、切口局部皮瓣坏死情况、炎症反应情况。结果术后3 d各组均有不同程度进食量、活动量下降,其中对 照组及观察1、2组术后第4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而观察3组无明显变化;观察1、2、3组分别有2、1、3只出现切口皮 肤感染溃烂;术后15 d观察3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炎症反应程度对照组<观察1(或2)组<观 察3组。结论推荐剂量5-氟尿嘧啶缓释剂局部植入安全性较高,但随剂量加大切口局部感染率增加、炎症反应 程度加剧、死亡风险增大。 关键词:5.氟尿嘧啶缓释剂;局部化疗;组织损伤;动物实验;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96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1)43-0038-02
5一氟尿嘧啶是尿嘧啶类抗代谢药,可通过抑制 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干扰核苷酸和DNA生物合
成抑制肿瘤生长。2010年2~3月,我们观察了5一
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对局部组织及全身反应的影
响,旨在为5一氟尿嘧啶新型给药途径的应用提供依
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兽用麻醉剂(速眠新Ⅱ注射液)、苏醒
剂(特制苏醒灵3号注射液),5-氟尿嘧啶缓释剂
(中人氟安,先声中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普通清 洁级实验兔2O只,雌雄不限,均为标准体质量2.5
kg。 1.2 动物分组及处理将20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及观察1、2、3组各5只,均按0.1~0.2 ml/kg肌注
速眠新麻醉,待角膜反射消失后进行实验:颈部脱
毛,常规消毒后切开游离暴露气管、食管、颈总动静
脉,其后观察1、2、3组分别于颈部植入5-氟尿嘧啶
缓释剂45、90、140 mg/kg(均按人体用药推荐剂量
推算) -31,逐层缝合、术毕。对照组不行特殊处理。
1.3术后相关指标观察①进食量、活动量变化及
死亡、切口局部皮瓣坏死情况。②炎症反应情况:根 据5.氟尿嘧啶释放规律¨ 及手术后切口的自然愈
基金项目: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肿瘤学建设经费资助 项目(冀教告2005.52)。 通讯作者 38 合过程 l5 J,分别于术后第3、15天由原手术入路切
开组织,先肉眼观察两组炎症反应程度,其后行常规
病理学切片观察炎症反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
处理。率的比较行 检验,检验水准o【=0.05。 2 结果 2.1进食量、活动量变化及死亡、切口局部皮瓣坏
死情况术后1—3 d四组进食量、活动量均不同程
度减少,其中观察1、2组及对照组术后第4天恢复
至术前水平,而观察3组无明显变化;观察3组3 只、观察1组2只、观察2组1只出现切口皮肤感染
溃烂;对照组和观察2组各死亡1只(20%),观察1
组无死亡,观察3组死亡3只(60%),观察3组死亡 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
2.2炎症反应情况①肉眼观察:术后3 d:各组肉 眼均可见气管旁、食管旁、颈动静脉旁组织明显充血
水肿、渗出,反应程度对照组<观察1(或2)组<观
察3组,且观察3组可见组织坏死及纤维素粘连。
术后15 d:对照组创面新鲜,未见明显水肿、渗出、坏
死;观察1、2组仅见少许渗出表现,未见坏死;观察
3组仍见组织充血水肿,颈动静脉粘连严重,分离困 难。②光镜观察:术后3 d:各组均可见炎细胞浸润、
毛细血管充血、纤维母细胞增生,其中炎细胞浸润、
毛细血管充血程度对照组<观察1(或2)组<观察
3组,纤维母细胞增生程度则反之;观祭3组尚可见
崩解、坏死后融合的炎症细胞。术后15 d:
对照组未 山东医药2011年第51卷第43期
见炎细胞浸润及毛细血管充血;观察1、2组炎细胞
浸润明显减少,充血状态基本消退;观察3组炎细胞 浸润仍较明显,可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
3讨论 5-氟尿嘧啶为主要作用于细胞s期的常用肿瘤 化疗药物,在细胞内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后发挥抗瘤作用,全身用药可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
制等毒副作用。5一氟尿嘧啶相对分子质量为
130.08 Da,对组织间隙和细胞膜穿透力好,与肿瘤
组织有一定亲和力,一般通过被动扩散(即按浓度 梯度)进入细胞;可在局部形成较高药物浓度并维
持较长时间,而外周血浓度极低(<20 ng/m1);最小 有效治疗浓度为0.05 g/ml。本研究中所用植入
型5-氟尿嘧啶缓释剂是国内首创的长效缓释植入
剂,其活性成分为5-氟尿嘧啶,系将生物组织相容
性好的高分子聚合物和药典收载的常用药物有机结 合的新型缓释植入剂,可同时改变药物代谢动力学
特点及给药途径,其特点为固体植人剂、膜层控释、
释药时间长、局部靶点给药。本药物经局部植入后 产生的局部组织浓度约为其最小有效治疗浓度的数 倍至千倍 J,有利于增加细胞毒作用及克服肿瘤细
胞耐药性。本实验显示,术后3 d各组均有不同程
度进食量、活动量下降,其中对照组及观察1、2组术 后第4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而观察3组无明显变化。
考虑进食量、活动量下降可能与手术所致副损伤有 关;在推荐用药剂量范围内,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
剂对机体全身反应影响不大。此外,本研究中观察
1、2、3组均出现切口皮肤感染、溃烂;术后15 d观察
3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炎症反应程度对照
组<观察1(或2)组<观察3组。文献报道腹腔内 应用5一氟尿嘧啶植入剂对大鼠结肠吻合口愈合影
响较小 ,但本实验提示过高浓度5一氟尿嘧啶长时 间聚集可通过细胞毒作用损伤食管、气管及周围正
常组织,并进而增加局部切口感染风险及死亡率。
综上所述,推荐剂量5一氟尿嘧啶缓释剂局部植
入安全性较高,但随剂量加大切口局部感染率增加、 炎症反应程度加剧、死亡风险增大。
参考文献: [1]王彭三,王世亮,徐健健,等.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释放度检查及 体内外相关性研究F[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4):292. [2]刘爱国,梅蔚德,徐健健,等.缓释植入化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J].癌症进展杂志,2004,2(4):272. [3]王洪武.现代肿瘤靶向治疗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5:370-371. [4]陈向红,许健健,喻平,等.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犬皮下局部毒性 实验[J].安徽医药,2006,10(6):412-413. [5]白世祥,刘俊峰.消化道吻合口的愈合过程[J].医学理论与实 践,1991,6(4):4-6. [6]杨广令,张俊华,张银旭,等.腹腔植入化疗对大鼠结肠吻合口愈 合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东医药,2010,50(4):46-49. (收稿日期:2011-06-09)
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与普司立存在药物配伍禁忌
陈来珍,许萍
(无锡市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43)
近年来,大量新的药物不断涌现,而其配伍禁忌在常规 静脉配伍禁忌表中查询不到。2010年8月,我院静脉配置 中心发现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与普司立存混合后注射器内 立即出现白色沉淀。为进一步验证两者是否存在配伍禁忌, 我们进行了下述实验。用20 ml注射器先后抽取复合磷酸 氢钾注射液及普司立各2 ml,结果注射器内立刻出现白色沉 淀、振荡不能消除,放置0.5、2 h后白色沉淀仍存在。提示 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小结: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主要用于 ・经验交流・
完全胃肠外营养患者的磷剂补充,亦可用于某些疾病所致低 磷血症。普司立为微黄绿色至淡绿色的澄明液体,是继甲硝 唑、替硝唑之后的新一代5一硝基咪唑类抗菌药,对大多数厌 氧菌有较强抑制杀灭作用,对部分需氧菌如莫拉氏菌属、芽 孢杆菌属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上述实验证实复合磷酸氢钾 注射液与普司立存在配伍禁忌,临床联用此两者时应以其他 注射液间隔滴注或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道,并在药物输注 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收稿日期:2011-01-0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