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协商制度
1、集体协商制度基本内容(4项规则)
协商原则、规则;代表产生及权利与义务;协商形式、程序、内容及结果;争议处理2、国外集体协商制度
起源:双输、集体协议(1860年英国)、基本法律制度
发展:禁止→承认→法律保护;双输(频繁冲突)→双赢(改善劳动条件、工业和平与利润);工会联合会与雇主的基本协议(丹麦1899年9月协议)→立法者干预确立团结权和集体谈判权→分散化、个别化、寻求政府介入(90年代以来、法/比)推进组织: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公约和建议书→协调劳动关系新机制(建立包括集体谈判制度在内的社会伙伴、社会对话、社会合作的新机制)
集体谈判制度
---类型:国家级、产业(行业)级、企业级的集体谈判
---趋势:谈判重心转向企业、国际化、(重点)从工资到时间、(结构)分散化---特点:定期举行、工会主导、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层级分明
更加关注保障、电子化(征求意见和审议)
---模式:a美国(市场化、劳工处下风)、b德国(社会伙伴关系、利益集团组织化、工会地位制度化、保护雇员/合理化/保持和平)、c法国(分散随意、四项原则:依法推行/有利职工/职工谈判权/工会参与、劳资双方组成仲裁委员会)、d瑞典(德国式、社会伙伴关系、约束力较强-工业和平协议、政府不干预)、e意大利(4层次:全国/行业/地方/企业、法规少、谈判交织混杂)、f日本(集体谈判处体系核心地位、企业内部为主、工资涨幅春斗:斡旋/调停/劳动委仲裁/劳动法院裁决、劳资合作协商制度)
3、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三方:1976公约;政府(劳动部门)、雇主、工人。
2001.8启动;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企业(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工商联)、职工(全国总工会);2001.10工会法确立;2011.7全国工商联加入/三方四家构成:三方代表常设机构(多数国家/中国/法国/挪威)、劳动大会(印度)、三方专业委员会(澳大利亚、新加坡)
特征:主体独立、权利平等(基础/条件)、民主协商(根源)、充分合作、定期协商4、收集确定协商议题的方法
收集议题(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对比法)、信息整理(综合加工法:分类/比较/鉴别/选择--1主2小为宜)、简要提纲(交工会和用人单位)
5、集体协商策略
策略3模型:对抗模型(不计价还价/逼对手妥协)、互利模型(双赢)、混合模型协商/谈判6策略:双赢、推进.、退.让、坚守.、迂回、包容
协商/谈判6技巧:以诚取信、重点突破、分工协作、留有余地、学会让步、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6、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
6.1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集体谈判的主要模式、主要发展方向
主体:行业工会+企业代表组织/行业主管部门/企业推举代表;或行业所在的区域工会+企业代表组织
内容:以协商行业工资标准为主,因行业性质不同而各有侧重
优势:a协商层次、b覆盖范围、c整合资源、d人力配备、e减少社会成本、f提升合同质量
优点:层次高、力度大、范围广。表现:a全面收集资料;b集中专家力量分析研究;c解决工会依附地位、d避免在企业层面对抗;e统一劳动定额与工时标准,克服无序竞争;f提升区域行业素质和竞争力。
6.2 区域性工资协商--深化协商/提高建制/扩大覆盖/增强实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
主体:区域工会+企业代表组织/企业推举代表/区域所属企业分别协商
内容:以协商区域最低工资标准为主
注意事项:a适用范围限制(县以下区域);b熟悉当地的优势,区域内同行业企业多时宜采用行业性协商;c各层级集体协商的区分与衔接
6.3 行业/区域协商程序:与集体合同程序相同
6.4与企业级协商的区别:协商主体、协商程序、协商内容、效力涉及范围
7、劳资协商/协议落实的评估---由劳资沟通并入
7.1评估内容:协议方案是否合理(必要性/有效性/可行性);实施行动是否得力(组织/
机构/制度/资源等);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7.2评估标准:行动标准(有没有做)、收效标准(做的好不好)、效率标准(投入产出
比);事实标准与价值标准
7.3评估方法:定性分析(深入访谈/小组座谈/文献资料分析)、定量分析方法
7.4实施方式/程序:拟订计划、选定评估者和评估机构、实施、撰写报告
集体合同制度
1、集体合同制度基本内容(6项规则)
要约、订立、草案通过、送审及生效、履行与监督、违约及争议处理
2、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
2.1内容:协商订立合同(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2.2程序:书面要约→协商准备(法规/资料/意见/议题)→协商形成草案→职代会通过(可选)→企业二次协商(可选)→手续(10日内报劳动行政部门审查/生效/公布)---双方同意,协商可中止→履行→监督检查
2.3效力:与企业集体合同二次覆盖、效力优于后者;优先适用对劳动者有利的条款。
2.4履行/推进:
---原则:实际履行(不可替代/可敦促)、全面履行(现场监督检查/信息反馈制度)、协作履行(违约纠正义务)
---主要问题:履约率不高、实效性不强
总体上(3点):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职工参与程度不广泛
运作上(4点):协商主体代表性不强、程序不规范/过程不充分、缺乏实质内容、履约不力(缺乏保障/监督/制约)
外部环境(3点):认识不足、工会畏难与力度不大、法制不健全---监督检查:必要性(监督履行/监督兑现/动态管理/预防争议)、4种方法(企业监检委/职代会专工委/三方机制监检组/集体协商指导员)、5项制度(履行情况报告、履约责任、信息通报、整改建议、职工举报)
2.5工作成效:非公有制小企业开展集体合同的新路子;创新形式扩大覆盖面、健全协调机制促进和谐、规范劳动管理促进发展、拓展工会空间维护权益
2.6争议处理:双方协商解决、协调处理(政府组织/同级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