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揽合同纠纷案案例分析
一、案由
董永权诉李兵等承揽合同纠纷案(2014)通中民终字第0253号
二、案情介绍
上诉人李兵因与被上诉人董永权、徐永才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一案,不服如东县人民法院(2013)东洋民初字第0388号民事判决,提起上诉。
原审经审理查明,2013年4月李兵对自家“7”字形的旧楼房的楼顶进行修建。对此修建工程,李兵未办理相关申请及批准手续,未进行专业设计。施工前,李兵与案外人秦某口头商谈,瓦工部分由秦某召集工人施工,按农村一般瓦工日工资标准点工计算报酬,机械费用另由李兵支付。4月12日开始施工,瓦工在拆砌过程中未在楼房外围搭脚手架及其他安全防护设施。因工程上需要现浇屋面前后的檐沟并浇线饰,由瓦工陆爱兵电话联系到徐永才,由徐永才自带模板伙同秦建平两人到李兵家立檐沟部分的木模,未签订施工合同。徐永才又电话联系到董永权,让董永权自带线饰模板到李兵家浇线饰,董永权未与徐永才或李兵签订施工合同。2013年4月18日董永权与其弟董永冬两人,自带线饰模板来到李兵家进行浇线饰施工,午饭后,董永权兄弟两人应李兵的需要,又到其楼房西南面南北方向的檐沟外口浇铸线饰。施工至3时许,董永权及另一人秦建平站在檐沟梁上对浇铸的线饰面做平整时,墙体倒塌,致董永权与秦建平随倾翻的建筑物坠地受伤,评定为人身损害九级伤残。
三、案件焦点
李兵、董永权、徐永才三者之间是何种法律关系;各方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四、争议和分歧
原审法院认为,(一)李兵将自家楼房屋顶改建工程瓦工活部分请瓦工秦某、陆爱兵负责组织人员施工,现浇檐沟、阳台的立模部分,由陆爱兵帮助联系到徐永才自带模板进行立模施工,屋檐外口的浇线饰工程部分由徐永才联系到董永权自带线饰模板进行浇铸施工。李兵与秦某、陆爱兵、徐永才、董永权之间,以及陆爱兵与徐永才,徐永才与董永权之间均未订立书面施工协议。徐永才、董永权
分别以自己的立木模、做线饰的技术专长,自带模板到李兵家完成各自的施工项目,结合当地农村民用房屋建设施工工程中各工种工匠施工交易习惯,徐永才与李兵之间立模工程,董永权与李兵之间浇线饰工程,均符合承揽合同的本质特征,均确认为承揽关系。徐永才与秦建平两人是否存在立木模合伙承揽关系,董永权与董永冬两人是否存在做线饰合伙承揽关系,涉及相关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当事人可以另行提出主张。徐永才认为自己受雇于李兵,董永权和李兵认为董永权受雇于徐永才,均无充分的证据予以证实,法院难以认定。(二)李兵作为楼房屋顶改建工程的定作人,没有对房屋改建工程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批准,对高空作业施工工程没有出资金租赁设备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或发包他人采取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对浇檐沟梁结构的设计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是导致檐沟梁、屋顶墙体倒塌、施工人员摔伤的直接原因,李兵具有较大过错,应对董永权的损害结果承担主要赔偿责任。董永权作为浇线饰工程的承揽人,在施工过程中疏忽大意,对在檐沟梁上行走施工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形估计不足,对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过错,对自身损害结果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徐永才系定作人李兵与承揽人董永权承揽浇线饰施工工程的介绍人,木工立模工程与浇线饰施工工程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施工项目,董永权认为徐永才立模的支撑短,起不到承载作用存在过错,要求徐永才承担赔偿责任,缺乏事实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二审法院认为,首先,李兵将自家楼房屋顶改建工程分别请瓦工、木工施工,其系定作人。李兵认为其将立木模、浇线饰工程全部交由徐永才施工并无证据证明,反之,从已查明的事实看,立模施工和浇线饰工程属于两个独立的工程,徐永才自带模板进行立模施工,提供立檐沟木模的工作成果,董永权自带线饰模板前去施工,提供浇铸线饰的工作成果,徐永才、董永权与李兵的关系符合承揽关系的法律特征,系两个独立的承揽关系。根据法律规定,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者造成自身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所谓相应的赔偿责任,应当考虑定作人与承揽人各自的过错程度和致害行为的原因力比例来确定。本案中,定作人具有明显的定作过失,定作过失责任是指定作人因对定作事项未尽充分注意义务,从而赔偿承揽作业之损害的法律后果。主要表现为定作项目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设计、审批程序而径行定作。李兵作为楼房屋顶改建工程的定作人,没有对房屋改建工程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报批,也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