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企业产品标准函审意见表
企业名称 新疆蓝山屯河型材有限公司 标准名称 门、窗用阻燃抑烟型材 审定单位 质管部 审定人 翟玲 职称(职务) 工程师 标准草案的评价及改进意见: 对标准中提到的各项内容和指标均无疑义,同一标准中的各项检验项目和内容。通过实际检验验证,产品按照此标准检验符合使用要求。
审定人: 2011年10月18日 Q/XTX
新疆蓝山屯河型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XTX008—2011 门、窗用阻燃抑烟型材
2011–11 –01发布 2011 –12–01 实施 新 疆 蓝 山 屯 河 型 材 有 限 公 司 发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Q/XTX008-2011 前 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GB/T8814-2004《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编制了《门、窗用阻燃抑烟型材》标准。 阻燃抑烟型材,是以PVC-U为主要基材,加入各类添加剂,尤其加入阻燃剂和抑烟剂,经捏合和挤出而成的门、窗用的安全型材。 本标准与GB/T8814-2004的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了型材脆性监测的方法和要求; ——增加了型材阻燃性能监测的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由新疆蓝山屯河型材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轻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疆蓝山屯河型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蒋文君、翟玲、李强、李自银、王挺举、龚丽君 本标准批准人:张军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初次发布。 塑塑料阻燃等级HB,V-2,V-1与V-0定义: 塑料阻燃等级由HB,V-2,V-1向V-0逐级递增: HB:UL94和CSA C22.2 No 0.17标准中最底的阻燃等级。要求对于3到13 毫米厚的样品,燃烧速度小于40毫米每分钟;小于3毫米厚的样品,燃烧速度小于70毫米每分钟;或者在100毫米的标志前熄灭。 V-2: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60秒内熄灭。可以有燃烧物掉下。 V-1: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60秒内熄灭。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V-0: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30秒内熄灭。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Q/XTX008-2011
门、窗用阻燃抑烟型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门、窗用阻燃抑烟型材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类添加剂,尤其加入阻燃剂和抑
烟剂,经捏合和挤出而成的门、窗用的安全型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814-2004 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 GB/T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859-1:1999,IDT); GB/T8627-1999 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 GB/T2406-19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3 术语和定义 阻燃抑烟型材:以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类添加剂,尤其加入阻燃剂和抑烟剂,经捏合和挤出而成的门、窗用的安全型材(以下简称型材) 4 要求 4.1原料要求 未增塑聚氯乙烯(PVC)树脂要达到GB/T5761-93标准的要求。 4.2 外观 型材可视面的颜色应均匀,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凹凸,无杂质。型材端部应清洁、无毛刺。型材允许有由工艺引起不明显的收缩痕、明线、暗线。 Q/XTX008-2011 4.3尺寸和偏差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外型尺寸和极限偏差,型材外型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外型尺寸和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项 目 名 称 允 许 偏 差 厚 度(D) ±0.5 宽 度(W) ±0.5 4.4型材的直线偏差 长度为1m的主型材直线偏差应≤2.0mm。长度为1m的纱扇直线偏差应≤2.0mm。 4.5 主型材的质量 主型材每米长度的质量应不小于每米长度标称质量的95%。 4.6加热后尺寸变化率 主型材可视面的加热后尺寸变化率为±2.5%;辅型材的加热后尺寸变化率为±3.0%。 4.7 主型材的落锤冲击 在可视面上破裂的试样数≤1个。对于共挤的型材,共挤层不能出现分离。 4.8 150℃加热后状态 试样应无气泡、裂痕、麻点。对于共挤型材,共挤层不能出现分离。 4.9 主型材的可焊接性 焊角的平均应力≥35Mpa,试样的最小应力≥30Mpa。。 4.10 老化 4.10.1 老化后冲击强度保留率 老化后冲击强度保留率≥60%。 4.10.2 颜色变化
老化前后试样共挤面的颜色变化用△E﹡、△b﹡表示,△E﹡≤5,△b﹡≤3。 4.11 维卡软化温度 型材维卡软化温度(VST)≥75℃。 4.12 主型材的弯曲弹性模量 弯曲弹性模量≥2200MPa。 Q/XTX008-2011 4.13 拉伸冲击强度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拉伸冲击强度≥600KJ/m2。 4.14型材脆性
切割一段100mm主型材,用脆性检测器检验,检验后型材变形但各融合面不分离为合格。取2000mm辅型材,抬高1.5m用力摔打,摔打后型材各融合面不分离为合格。 4.15型材阻燃性能 型材极限氧指数≥64。 型材的烟密度等级(SDR)≤75%。 5试验方法 在(23±2)℃的环境下进行状态调节,用于检测外观、尺寸的试样,调节时间不少于1小时,其他检测项目调节时间不少于24h,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 5.1 外观 在自然光或一个等效的人工光源下进行目测,目测距离0.5m。 5.2 尺寸和偏差 测量外型尺寸时用精度至少为0.05mm的游标卡尺测量。测量方法见图1。
5.3 直线偏差 5.3.1 试样制备 从三根型材上各截取长度为(10000+10)mm的试样一个。 5.3.2 试验步骤 Q/XTX008-2011 把试样的凹面放在三级以上的标准平台上。用精度至少为0.1mm的塞尺测量型材和平台之间的最大间隙,然后再测量与第一次测量垂直的面,取这个试样中的最大值。 5.4 主型材质量 5.4.1 试样制备 从型材上截取长度为200mm~300mm的试样一个。 5.4.2 试样步骤 型材的质量用精度不低于1g的天平称量,型材的长度用精度至少为0.5mm的量具测量。
图1:测量方法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5.5 加热后尺寸变化率 5.5.1 试样制备 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从三根型材上各截取长度为(250±5)mm的试样一个,在试样非共挤面上划两条间距为200mm的标线,标线应与纵向轴垂直,每一标线与试样一端的距离约为25mm。并在标线中部标出与标线垂直并相交的测量线。 电热鼓风箱,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 5.5.3 试验步骤 用精度为0.05mm的量具测量两交点间的距离L。,精确至0.1mm,将非可视面放于(100±2)℃的电热鼓风箱内撒有滑石粉的玻璃板上,放置600+3min,连同玻璃板取出,冷却至室温,测量两交点间的距离L1,精确至0.1mm。 5.5.4 结果和表示 加热后尺寸变化率按公式(1)计算: L0 - L1 R = ×100 .............(1) L0
公式中: R——加热后尺寸变化率,%; L0——加热前两交点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L1——加热后两交点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Q/XTX008-2011 计算非共挤面的加热后尺寸变化率R,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 5.6 主型材的落锤冲击 5.6.1 原理 以规定高度和规定质量的落锤冲击试样,对试验结果的评价采用通过法。 5.6.2 试样制备 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从三根型材上共截取长度为(300±5)mm的试样10个。 5.6.3 试验设备 落锤冲击试验机。落锤质量(1000±5)g,锤头半径(25±0.5)mm。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5.6.4 试验条件 将试样在—100-2℃条件下放置1h后,开始测试。在标准环境(23±2)℃下,试验应在10s内完成。 5.6.5 试验步骤 将试样的可视面向上放在支撑物上(见图2),使落锤冲击在试样外可视面上最大腔室的中心位置上,(1、在内外可视面不易分别时,上下可视面各冲击5次;2、对于多腔式型材,落锤冲击在最大腔室的中心位置;3、对于不对称型材,在冲击前用支撑物将型材支撑平整),每个试样各冲击一次。落锤高度为10000+10mm,观察并记录型材可视面破裂、分离的试样个数。
5.7 150℃加热后状态 5.7.1 试样制备 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从三根型材上各截取长度为(200±10)mm的试样一个。 Q/XTX008-2011 5.7.2 试验设备 电热鼓风箱,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 5.7.3 试验步骤 将试样水平放于(150±2)℃的电热鼓风箱内撒有滑石粉的玻璃板上,放置300+3min,连同玻璃 板取出,冷却至室温。目测观察是否出现气泡、裂纹、麻点、共挤层有无分离。 5.8 主型材的可焊接性 焊角试样为五个,不清理焊缝,只清理90○角的外缘。试样支撑面的中心长度a为(400±2)mm,见图4。 5.8.2 试验设备 用精度为±1%,测量范围为(0~20)kN的试验装置,试验速度(50±5)mm/min。 5.8.3 试验步骤 按图4将试样的两端放在活动的支撑座上,对焊角或T型接头施加压力,直到断裂为止,记录最大力值Fc。 5.8.4 结果和表示 按公式(2)计算受压弯曲应力 c = Fc x〔(a/2 –e/21/2 )/2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