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芪制剂中黄芪甲苷测定方法概述

黄芪制剂中黄芪甲苷测定方法概述

酌减。(2)对照组:聚肌胞2mg肌注,1次/2d,共10次。儿童酌减。2 结 果211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显效:皮损消退7510%以上;有效:皮损消退2510~7510%;无效:皮损无变化或消退<2510%。212 疗效比较(见表1)。表1 两组疗效对照〔例(%)〕分组总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中药组5223(4412)①9(1713)7(1315)13(2510)39(7510)②对照组326(1818)5(1516)3(914)18(5612)14(4318)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101;②P<0105213 副反应 中药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出现轻微发热,但不影响治疗。两组均未出现面部发红、脱屑等副反应。214 随访观察 中药组中有28例痊愈患者接受随访1~3个月,有1例在1个月后复发,2例2个月后复发,1例3个月后复发。再次口服中药10剂后又获痊愈。对照组6例痊愈患者接受随访1~3个月,有1例1个月后复发,1例3个月后复发。再次口服中药10剂后又获痊愈。3 讨 论扁平疣中医谓之“扁瘊”,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外邪、凝聚皮肤而致病〔1〕,与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

病毒感染的观点相吻合。近几年来供治疗用的多种抗病毒及免疫增强新药给患者带来了许多方便,但价格较贵,疗程长。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散风平肝为主〔2〕,方中板兰根、紫苏、生苡仁、大青叶、

青藤香清热、凉血、解毒、利湿,川木香理气,赤芍活血化淤,诸药合用,共凑清热除湿、活血化瘀、平肝散结之功,而达到扶正祛邪、疣体消退的目的。此法疗效明显好于肌注聚肌胞,其疗效与患病年龄、病程,以及既往接受治疗与否无明显关系,

而且疗程短,未观察到明显副作用,病人乐意接受。

参考文献〔1] 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30〔2]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05

收稿日期:2003-09-19

黄芪制剂中黄芪甲苷测定方法概述唐 斌1,杨 扬2,尚北城1,高 玮1,徐贵丽1(11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药剂科,云南昆明 650032;21昆明医学院药学99级实习生)

摘要 目的:评价黄芪甲苷测定方法。方法:检索有关黄芪甲苷测定方法的文献并进行比较。结果:黄芪甲苷测定方法有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两种方法,定性鉴别包括理化鉴别和薄层层析法;定量测定包括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论: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法)分离度好,重现性好,回收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测定方法。关键词 黄芪制剂;黄芪甲苷;测定方法中图分类号 R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188(2004)02-0175-03

中药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ongholicus,Bge)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的干燥根,主产于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以栽培的蒙古黄芪质量为佳。主要成分有黄芪皂苷、多糖、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黄芪甲苷为黄芪中的十多种皂苷的主要成分,为黄芪制剂质量检验的指标成分,结构为三萜皂苷。药理实验表明:黄芪甲苷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之功效。黄芪甲苷的含量是评价黄芪及其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且许多中成药也以黄芪甲苷作为该品种的指示成分。但黄芪甲苷在黄芪中含量很低,提取分离比较困难。现将近年来有关黄芪甲苷测定方法概述如下:

1 定性鉴别111 理化鉴别 (1)取黄芪粉末3g,加水30ml,浸渍过夜,滤过,取滤液1ml,加012%茚三酮液2

滴,在沸水中加热5min,冷后呈紫红色。(2)取水溶液1ml,于60℃水浴中加热10min,加5%a-萘酚乙醇溶液5滴,摇匀,沿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

・571・西南国防医药2004年第14卷第2期015ml,在试液与硫酸交界处出现紫红色环。112 薄层层析法 供试品与对照品、阴性对照品滴于同一硅胶板上,定性观察。通过以上定性鉴别实验,可知理化鉴别快、简单,不需要对照品和阴性对照品。但不足之处是不能完全肯定供试品一定是黄芪,因为有些化学成分也能有此反应。因此薄层层析法比较适用于黄芪甲苷定性鉴别。2 定量测定方法211 分光光度法 该法主要利用黄芪甲苷与显色剂发生显色反应。常用显色剂:香草醛-硫酸、香草醛-冰醋酸等香草醛试剂(410~1010%)〔1〕。此方法在以往实验中应用较广泛,因为该法简便、快速,测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较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法也暴露出许多弊端。如:样品的前处理复杂,要求较高,必须经提取分离纯化等处理(因为此方法不能自行分离)以排除对测定黄芪甲苷的干扰。但中药黄芪及其制剂中成分复杂,影响了分离提纯;同时,显色反应的影响因素较多,影响了该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限制了该法的应用。212 薄层扫描法 将不同浓度的供试品、对照品、阴性对照品,滴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比较黄芪甲苷的斑点,进行扫描。此方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稳定,重现性好。但层析时室温不宜高于25℃,空气湿度也不宜过大,层析过程中常会出现拖尾现象,

使分离效果不佳。并且层析条件对层析结果影响也很大(层析条件如:(1)展开温度。(2)展开系统的饱和性。(3)背景干扰因素等)。因此要优选层析条件,使结果有较好的重现性。表1中列出了几种比较黄芪甲苷的薄层色谱法(TLC)分析条件〔2~8〕。21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 近年对黄芪药材及其制剂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多采用此方法。因为该法兼具分离和分析功能,比TLC分离效果更好,测定结果更精确;并且该法的流动相选择范围宽,色谱柱可反复使用,逐渐成为一种首选的分离分析方法。此法还具有准确、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减少预处理步骤等优点(见表1),从而使结果更可靠。HPLC法现多用光二极管阵列法,近年逐渐有人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法〔9〕。表2中列出了几种黄芪甲苷的HPLC分析条件〔10~16〕。

表1 黄芪甲苷TLC条件吸附剂展开剂显色剂显色条件硅胶G015CMC

[2]氯仿-甲醇-水30∶10∶110%硫酸乙醇105℃烘烤5min

硅胶[3]氯仿-甲醇-水13∶6∶25%硫酸乙醇100℃烘烤5~7min

硅胶G015CMC

[4]氯仿-甲醇-水65∶30∶1010%硫酸乙醚浸30min105℃烘烤5~7min

硅胶G

[5]氯仿-甲醇-水13∶7∶210%硫酸乙醇105℃烘5~10min

硅胶G

[6]氯仿-甲醇-水65∶35∶1010%硫酸乙醇105℃烘5min

硅胶H1%CMC

[9]氯仿-甲醇-丙酮2∶1∶210%硫酸乙醇105℃烘5min

硅胶G011CMC

[8]氯仿-甲醇-水65∶35∶1010%硫酸乙醇105℃烘3~5min

表2 黄芪甲苷的HPLC条件色谱法流动相流速(min)检测波长(nm)灵敏度(AUF)线性范围(mg/ml)Shin-pack乙腈-0105mol/L磷酸二氢Vp-ODS[10]钾15∶85015ml210010801044~0144

YWGC18

[11]甲醇018ml2050110101~012

NOVA-PAKC18

[12]乙腈-011mol/L磷酸33∶67—205—010625~2100

SpherisorbODSC18

[13]甲醇:四氢呋喃:水90∶4∶6018ml230—01004~01080

Ultraspher-ODS[14]乙腈:011%磷酸33∶67110ml203—01025~01200

NOVA-PAKC18

[15]乙腈-水-磷酸1∶2∶011112ml——1126~1126(μg/ml

)

ODS[9]乙腈:水1∶2018ml——11002~10102(μg/ml

)

Elite-ODS[16]乙腈-水36∶64110ml——401016~901036(μg/ml

)

其中HPLC法又分为:(1)直接测定法:将供试品与对照品直接进行测定。(2)柱前衍生化测定法〔13〕:因为生药黄芪所含化学成分复杂,除黄芪甲苷外还有多种皂苷、氨基酸、多糖和黄酮类等成分,这些成分大多数在200nm有吸收,且特征成分黄芪甲苷在黄芪中含量较低,直接采用HPLC法在λ=

203nm处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干扰多,而且准确度较低。因此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法,对黄芪甲苷

・671・西南国防医药2004年第14卷第2期分子的羟基进行苯甲酯化,使最大吸收波长移至230nm处,从而提高了分离选择性和检测灵敏度,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3)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法)〔9〕:蒸发光-散射

检测法的原理是使流动相溶剂喷雾气化,进入加热管后溶剂挥发,而被分析检测的物质颗粒受激光照射产生散射,散射光由光电倍增管收集得到响应,

由被分析物质颗粒的数量和大小决定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大小,而不受流动相溶剂的干扰。结论 采用HPLC-ELSD法对黄芪甲苷含量测定,分离度好,重现性好,不需要进行前处理直接进样,回收率高。但检测灵敏度和精确度不如光二极管陈列法。因此这是一种良好的测定方法,宜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1〕 俞家华,曹正中.膜荚黄芪中黄芪甲甙的含量测定.

中药通报,1986;11(9)∶38

〔2〕 魏敏,江雪华.正交设计法优选黄芪提取工艺研究.

基层中药杂志,2000;14(6)∶23

〔3〕 胡迎庆,牛住琴.复方黄芪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西北药学杂志,1999;14(4)∶162

〔4〕 万伟中,张克勤.参芪精口服液生产工艺及黄芪甲甙含量测定.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33

〔5〕 吴锦蓉,虞咏志.薄层扫描法测定保肝灵颗粒中黄芪

甲甙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7(2)∶110

〔6〕 鲁静,王宝琴.黄芪甲甙的薄层扫描法测定.中成药,1992;14(6)∶34

〔7〕 曹正中,俞家华.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甙的薄层光密度法测定.药物分析杂志,1988;8(3)∶176

〔8〕 代龙,周长征.薄层扫描法测定小儿胃疾宁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2(1

)

∶41

〔9〕 邬成华.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含量.上海医药,2001;22(2)∶83〔10〕 吴素香,孙静芸.长必安胶囊中黄芪提取工艺研究.

浙江中医杂志,2000;9∶411

〔11〕 田丰,邓英杰.HPLC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

沈阳药科杂志,2000;12(2)∶15

〔12〕 付铁军,李伯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甙的含量.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7;9

(4)∶

53

〔13〕 张虹,叶美娣.HPLC测定黄芪精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1;18(3)∶2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