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的防治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的防治


300・ ourna1 Of Clinica1 Pediatric Suruerv.Auffust 2004.Vo1.3.No 

临床研究报道・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的防治 

黄文 
(广东韶关粤北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广东韶关512026) 
【摘要]目的探讨先大性臣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 在应用各方血综合治疗基 
础上着重加强提高患儿免疫力方面的治疗。 结果62例先大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14 
例患儿均获治愈。 结论 住综合治疗基础上着重加强提高患儿免疫力方面的治疗,可减少先大性芦_结肠 
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关键词]Hirschsprung病/外科学;小肠结肠炎/预防和控制;手术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6353(2004)04—0300—02 

自l990年以来,我院行先天性巨结肠改良 Swenson术62例,其中l4例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 我们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着重加强提高患儿免疫力, 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行巨结肠根治术的62例患者均男性。年龄8个 月~l2岁;其中2岁及2岁以内35例,2岁以上27 例。分型:全结肠型3例,长段型5l型,短段型8例。 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共l4例,其中2岁及2岁以内 者ll例;全结肠型3例术后均发生小肠结肠炎。l例 8个月长段型患儿分别在术后2个月、6个月两次发 生小肠结肠炎。 1.2诊断依据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的诊断均依据多 次腹泻,患儿全身情况突然恶化,并发高热、呕吐,迅 速出现严重脱水征象;腹部异常膨胀,做直肠指检或 插肛管时大量奇臭粪液及气体溢出等临床表现;腹 部X线平片(立位或侧卧位水平投照)显示肠麻痹肠 梗阻征象,小肠尤其结肠极度充气扩张,可见中小液 平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并有核左移现象,血 小板稍低,凝血时间正常,大便细菌检查一般为阴 性。我们对14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 【作者简介]黄文(1963一),男,大学,副主任医师 病例进行治疗前后血清lgA水平测定对比,结果显 
示治愈后血清lgA水平均上升 其中9例均低于同 
龄组正常lgA水平(正常值0.32+_0.24g/L) 。经治愈 
后复查血清lgA水平均上升。 
1.3治疗措施 
防治上主要是针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易发生小 
肠结肠炎的各种病因进行综合治疗,并在此基础上 
着蕈加强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治疗。 
1.3.1扩肛、胃肠减压、清洁肠道、防止大便淤积,蕈视 
早期诊断。 
(1)术后通过吻合口留置肛管,防止大便淤积,一 
般保留3~5d,利于吻合口愈合,减少早期小肠结肠 
炎的发生率。本组病例采用此方法,术后发生小肠结 
肠炎明显减少。 
(2)一般于手术后14d开始扩肛,每天1次,每次 
l5rain,以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防止瘢痕形成导致 
狭窄而造成大便淤积,减少发生小肠结肠炎的诱因 
(3)对出现小肠结肠炎症者可放置肛管并行胃肠 
减压,使粪液及气体排出,缓解腹胀j可用温生理盐 
水l50ml/kg洗肠,并可加灭滴灵7.5mg/kg保留灌 
肠:因小肠结肠炎易发生坏死,穿孔率高,早期出现 
腹胀,大便虽少,应重视早期治疗: 
1.3.2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支持治疗?对体质弱患儿 
术后近期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l50rag.kg~.次~,每周 
1次,共2-3次。对发生小肠结肠炎患儿可静脉滴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Jig庆小儿外科祭志2004年8月第3卷第4塑 
丙种球蛋白100~400mg/kg及少 多次输新鲜血,一 
般按10m1.kg- .次 以补充免疫成份,增强免疫力。还 应注意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l-3-3控制感染 选用有效的广谱抗菌素。有学者提 出病原菌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因此可针对其选用 万古霉素或灭滴灵(7.5mg.kg-I.次~,3-4次/d) I— l-3.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其它支持对症治疗:补 液、纠正脱水、纠酸、防治低钠、低钙、低钾血症等 另 外可选用多巴胺(以5ug.kg-I.min。。的速度)、 其丁 等改善肠道循环及局部用药,如思密达等保护胃肠 粘膜,防止细菌跨膜移位。 1.3.5中药治疗 须通利大便,健脾补气,理气通便。 可选用积术异演丸,四君子汤及木香槟榔丸等方 2结果 经以上综合治疗,l4例术后小肠结肠炎均治 愈,无1例死亡。追踪随访2年,其中个别病例复发, 再行上述治疗治愈 3讨论 小肠结肠炎是先天性巨结肠最严重和常见的并 发症,发病率约为l5%『jI,病死率较高,可发生于术前 及根治术后。本组以2岁内发病率高,占3l%一对其 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r,有学者提出致痫菌为 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的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许多学者 提出各种原因:(1)由于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狭窄,缺乏 蠕动功能,导致大便淤积,利于病原菌繁殖及毒素破 坏肠壁。(2)肛门内括约肌痉挛。(3)局部免疫损害I :前 两种观点无法完全解释为何部分先天性巨结肠病例 于根治术后或结肠造瘘术后仍町发生小肠结肠炎。 近年来,对先天性巨结肠并发小肠结肠炎免疫功能 的研究表明患小肠结肠炎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结肠 局部产生lgA的细胞数目及分泌量均减少:肠腔内 ・301・ SlgA浓度明显低于无小肠结肠炎的先天性巨结肠患 儿。说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患儿在炎症发生前后一 
段时『白J内肠粘膜的免疫功能降低I I一免疫球蛋白lgA 
在肠道中起天然保护屏障作用,它能粘附细菌表面, 
并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破坏细节胞壁上 
的焐多糖。而新生儿体内!gA水平为0.004~ 
0.0l7 L,仅为成人水平的1%芹右,4个月~2岁末 
lgA水平为0.06~0.74/L,相当于成人水平的22%左 
右I I?由此可解释为何先天性巨结肠实施根治术后且 
去除狭窄肠段及肛门内括约肌痉挛等病因后仍可 
发生小肠结肠炎,尤其以2岁『人J患儿多发。我院l4 
例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其中ll例为2岁以内,其 
中l例8个月病例术后曾2次发生小肠结肠炎与此 
点亦相符。正是针对以上种种发病原因,对l4例先 
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在上述各方面综合治疗基 
础上着重加强提高免疫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由此作 
者认为,对于行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wenson术患儿 
后二周常规行扩肛处理,并加强提高免疫力,可减少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l叶庇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I.第_版.江t)j::尔 大 
出版社.1997;360. 
【21余哑雄.小儿外科学IMI.第i版.JE京:人民 生出版社. 
1995;155—156. 
I3 J余业雄.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I】华小儿科杂志. 
1 998.(4)2402—242. 
I4】童尔吕.小儿腹部外科学【M】.第一版.一ILj :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14;273. 
I5 J汤绍涛.先天性巨结肠并发小肠结肠炎肠道免疫功能的变 
化lJI.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2;2:18—20. 
【6l诸福棠.实用儿科学IMI— 册.第 j皈.此 :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6;581—58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