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发展报告
「睜汽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中国海洋发展报告》编写组
4T
322006年以来,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 战略研究所组织编写了关于中国海洋 I-----1发展的系列年度研究报告。《报告》立足全面论述每年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国际和 国内环境、海洋战略与政策、法律与权益、经 济与科技、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 题,客观评价海洋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系统梳理国内外 海洋事务的发展现状,向有关部门提出中国海 洋事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社会公众普及海 洋知识、提高海洋意识提供了阅读和参考读 本。以下是《报告》主要内容。海洋发展宏观环境总体稳定向好
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海洋微塑料海洋垃圾
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科技发展以及国际海事与安全等各个领域,需要国际社会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另一方面,当前全球海洋问题频发,海洋面临诸多潜在风险,海洋治理面临重大挑战。海洋渔业资源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污染、海水酸化与温室气体排放、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等问题,亟须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推动全球海洋治理是国际社会共同解决日益突出的海洋问题,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各方需要共同努力,促进海洋法和国际渔业制度 的发展,防治海洋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平衡 处理海洋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共同建设人类美 好蓝色家园。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和海洋事业的不断发 展,在中国积极推动和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 下,中国海洋发展的周边环境保稳定、谋合 作、促发展的意愿持续上升,形势总体稳定向 好,有利于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海洋强国建 设。另一方面,不确定因素和挑战仍然存在。中国海洋发展的周边环境仍将是机遇和挑战并 存。2018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 年。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
33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 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 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以共建“一带一路”为 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符合沿 线国家的迫切需求。5年来,作为“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在蓝色经济合作、海洋环境保护和防灾减 灾、海洋文化交流、区域海洋安全机制构建等 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中国与沿线国家推 进“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 预计,随着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 作正在向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发展,海洋 领域的合作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洋政策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在海洋政策方面,2018年是中国海洋管理 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一年。2018年3月的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海洋部 门的职责整合到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新时代 的海洋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平台和更重要的 职责。根据党的十九大“陆海统筹”的战略部 署,海洋管理的顶层设计持续优化,《机构改 革方案》加速了海洋与土地、矿产、森林、草 原、湿地等其他自然资源领域在政策举措上的 融合,海洋政策体系日臻完善。国务院以及原国家海洋局、自然资源部等 相关部门继续发挥着政策引领的职能,海洋管 理政策不断深化。沿海地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贯彻 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聚焦海洋经济发展与海 洋生态保护这两个重点方向,以政策为工具大 力推进重大涉海项目建设,密切跨区涉海资源
34合作,践行陆海统筹理念,落实海洋生态修复 工作,助力海洋强国建设。在海洋管理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 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结合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各级海洋管理部门 改革和完善海洋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履行海洋 管理职责,在围填海管控、海洋督察、促进海 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防灾减 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坚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举, 加强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控围填海活 动。随着国家和地方层面海洋管理机构改革逐 步完成,需要进一步理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 制,夯实海洋管理法制基础,加强海洋治理的 综合协调,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海 洋强国建设。在海洋规划方面,近年来,围绕着国家 总体规划的涉海部署,海洋领域出台了海洋资 源、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及海洋防灾减灾等一系列专项规划,这些涉海 专项规划明确了本领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 支撑和满足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从规划的形式和要求来看,为了海域与陆 域规划的更好衔接,厘清规划层级之间、规划 主体之间、海洋规划与其他涉海规划之间的关 系,正在持续推进“多规合一”,形成国家空 间规划体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 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想和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根据新时代 国家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总结分析 “十三五”时期各项涉海规划落实情况的基础 上,按照自然资源管理的新职责、新目标和新 需求,研究探索将海洋国土融合在自然资源大 框架下的空间规划模式,全面谋划支撑自然资 源战略的海洋领域发展目标和任务,为自然资 源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海洋经济与科技优化发展当前,我国海洋经济正在经历从高速发展 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持续 稳定。我国涉海企业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 化解矛盾、补齐短板等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海洋产业新动能 培育取得积极进展。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 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海洋开发利用层次有待进 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海洋 科技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较为薄弱、海洋经济 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正处在转 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 攻关期。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要有新的举措。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顶层设 计,出台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政策措施,探索 统筹陆海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 的有效路径;要将海洋经济融入重大战略,不断拓展优 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化, 推动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壮大海 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 生能源、海洋高端装备、海洋信息服务等战 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海洋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 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促 进海洋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2018年,中国海洋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发 展总体较好。
35重点推介 Ocean World 2019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科技兴海战略的指 引下,中国海洋科技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 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推动海洋经济转型 升级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方 面取得了突破。目前,中国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 主设计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已形成品牌, 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部分装备已 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以“蛟龙”号、“海龙”号、“潜龙”号 等“三龙体系”为代表的高新深海装备投入使 用,成功发射多颗海洋遥感卫星。中国第34次 南极科学考察和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及大洋科 学考察成功开展,获得了极地大洋海域大量的 地质、生物、深海水体样品,数据资料和高清 海底视频资料。“海洋石油982”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深 水钻井高端装备规模化、全系列作业能力的形 成。一系列的海洋科技领域创新性成果有效地 拓展了中国蓝色经济发展的空间,在创新引领 海洋事业科学发展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海洋环境质量租资源利用水平稳步堤升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 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夏季符合第
36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 的96%,连续3年有所增加。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浮游生物和底 栖生物主要优势类群无明显变化,监测的典型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海洋保护区保护对象 基本保持稳定,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 使用要求。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 为5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赤潮灾害累 计面积比上年减少51%,绿潮灾害分布面积为 近5年最小。2018年《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2017年~2020年)》出台,系统谋划今后 一段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时间表和路 线图。中国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稳步提升, 海洋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海洋渔业 资源保护力度加强,近海渔业捕捞产量稳定, 海水养殖规模不断提升,保障国民粮食安全能 力加强。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深水油 气勘探能力取得突破。海洋能开发水平提高,潮流能、波浪能发 电技术和独立式岛屿供电系统应用前景广阔, 海上风电成为风电发展新方向。海水利用规模稳步上升,海水直接利用 解决沿海地区火电、钢铁等高耗水工业用水需 求,海水淡化利用为海岛地区提供淡水供应。随着海洋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海洋资源利用 行业的健康发展,海洋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 展现出更为广阔的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潜 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岀更大贡献。中国海洋防灾减灾综合体系建设进一步推 进,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同时也在积极探索 新的途径、模式和机制,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 提供全面保障和支撑。国家机制体制改革对海 洋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重要契 机,未来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将从顶层设计、能 力建设、减灾区划、决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国 际合作等多个方面,更好地服务自然资源治理 体系,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提 供更为坚实的保障。海洋权益维护与争端解决成效显著.2018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 关键一年。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南极 活动管理、海洋依法行政等领域法律法规的完 善和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海事司法工作和海洋法律监督工作成效显 著,为维护国家权益、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海 洋强国提供了有效保障。未来几年,国家海洋 权益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上交通安全 领域依然是海洋立法重点领域,海洋法律体系 建设仍将朝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 法、全民守法”的方向不断推进。2018年,周边海洋形势整体上向好发展。 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多层 次、多领域交流、磋商与合作,为双边关系和 地区稳定做出不懈努力。中国关于钓鱼岛及其 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群岛的领土主权和海洋 权益主张是建立在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上 的,符合包括彳联合国海洋法公哄简 称《公约》)在内的一般国际法。中国周边的黄海、东海和南海均为闭海或 半闭海,与有关邻国的管辖海域主张重叠形成 划界问题。中国一贯主张与直接当事国通过谈 判协商解决领土和海洋争端.这既是有充分的 法律依据的,也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处理相关争 端的经验总结。
37重点推介 Ocean World 2019
1992年2月25H.中华人民共和国左略令I心;-公布实施(中华人民此利国菠海及 彌区法)I99J年11HI6H.联介的海讣法公约边1996年5冃15日.第八屈全IN人氏代农人会邹19次会议通过决1匕 批准我国成为 联合 IN海汗法公约/绛约2《联吕国崗洋法公幻》=xai新
< HBBiaiSiSQn > n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