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技政策与创新
郭景山
(渤海大学 政法学院 辽宁 锦州)
【摘要】:本文探讨了探讨了日本长期保持科技优势,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日本注重对
科技创新的投入;政府相继出台了《研发力强化法》、《创新型技术战略》、《环境能源
技术创新计划》,从政策上给予科技创新巨大的支持;政府注重创新科技向生产力的转
化,使日本经济的发展始终有科技的强力支持;日本注重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呼吁希望
早日建立创新型国家的中国,借鉴日本经验。
【摘要】:日本 科技政策 创新
【作者简介】:郭景山,男,河南省周口市人,渤海大学政法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科
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科技政策。
一直以来,强大的科研能力是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动力
之一,日本政府也将保持科研优势作为应对未来挑战的主要手段,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出台科技优惠政策,刺激日本科技创新和
创新科技的快速发展。
一、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2008年日本政府科技预算为35708亿日元,比2007年增加595
亿日元,增幅为1.7%;2009财年(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
31日)政府预算案,其中,科技预算总额为35548亿日元,与上一财
年35555亿日元基本持平。作为日本政府科技预算核心的科学技术
振兴费增加了1.1%,由13628亿日元增加到13777亿日元;战略重
点科学技术(包括国家基干技术)的投入增加了5.8%,从4419亿
增加到4677亿日元。2010年科技预算,金额为35723亿日元,比
2009年预算增加0.8%。2010年的科技预算是2007年以来增幅最大
的一年,本预算与第二次补充预算(1521亿日元)相加,比2009年当
初的预算增加5.1%,体现了政府在科学技术政策上的积
极态势。
在严峻的财政形势下,日本的科技投入基本保持了稳定,核心
经费和重点领域的投入还有增加。显示日本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高度
重视。
二、出台多项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1、2008年6月《研发力强化法》
2008年6月11日,日本国会通过了《通过推进研发体系改革强
化研发能力及提高研发效率》(简称《研发力强化法》),以法律形
式对《第三期科技基本计划》出台以后政府形成的促进科技创新和
研发的新理念、新措施予以肯定,以提高日本科技水平和促进创新
为基本理念,以人才战略为中心,从多角度对完善创新环境、提高
研发效率作出了具体规定。
2、制定《创新型技术战略》
2008年5月,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出台《创新技术战略》,
确立了国家创新技术的目标,推进措施和近期重点推进的创新性技
术内容,目的是积极推动创新性技术的开发利用,打破资源和环境
制约,增强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
日本的显示度和国际地位。
3、全力推进低碳社会建设
2008年5月,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批准了《环境能源技术创
新计划》。该计划筛选出超导输电、热泵等36项技术,提出了官民
合作、社会体系改革等保障措施。
2008年7月26日,一场影响深远的低碳革命拉开帷幕。日本内
阁会议通过了"实现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明确阐述了日本实现低碳
社会的目标以及为此所需要作出的各种努力。这是中央环境审议会
地球环境部会为明确实现"低碳社会建设"的努力方向,针对其基本
理念 、具体构想以及实施战略进行广泛讨论和争取意见基础上形成
的。例如,到2020年日本的太阳能发电量将是现在的10倍,在减
少汽车排放的温室气体方面,计划提出到2020年前,大幅提高电动
汽车等新一代节能环保汽车的普及程度,并在日本建立半小时即可
完成汽车充电的快速充电设施,届时的新车销售中有一半将是新一
代的环保型汽车。
“实现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进一步将日本国家战略细化,提
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1)政府负责监督管理。日本建立了多层
次的节能监督管理体系,第一层为以首相领导的国家节能领导小
组,负责宏观节能政策的制定。第二层为以经济产业省及地方经济
产业局为主干的节能领导机关,主要负责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等工
作,并起草和制定涉及节能的详细法规。第三层为节能专业机构,
如日本节能中心和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等,负责组
织、管理和推广实施。(2)政府利用财税政策加以引导。为促进节
能减排政策的落实,日本政府出台了特别折旧制度、补助金制度、
特别会计制度等多项财税优惠措施加以引导,鼓励企业开发节能技
术、使用节能设备。"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还提出,从2009年起将就
碳捕获与埋存技术(CCS)开始大规模验证实验,争取2020年前使
这些技术实用化,并且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到目前的10倍(2030年
时提高到40倍),这将为实现"低碳社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
时,力争在2020-2030年间将燃料电池系统的价格降至目前的约1/
10。上述目标的实现,既要依靠大力推广使用现有先进技术,更要
依赖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创新。正如
“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公布的“低碳技术计划”中所指出的,
在中短期内改进现有技术并在全社会推广,在中长期内发展创新技
术是实现低碳社会的关键所在。为此,日本政府已经设计出一套低
碳技术的路线图:首先,在强调政府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和责任的
同时,鼓励私有资本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保证技术创新的资金投
入。内阁综合科技会议制定每年的资源分配政策,环境省等政府机
构依此进行资金的分配。在这一框架内,今后5年将在低碳技术创
新方面投入300亿美元,开发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循环技术、生物质
能应用技术、低化石燃料消耗直升机、高效能船只、气温变化监测
与影响评估技术、智能运输系统等。其次,建立官、产、学密切合
作的国家研发体系,以便充分发挥各部门科研机构的合力,集中管
理,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和效率。如今,日本的节能环保技术遥遥领
先,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出口国,仅夏普公司的光伏发电
设备就占到世界的1/3。
为了推动能源和环境技术发展,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以下两个方
面的具体措施:一是限制措施。比如日本《建筑循环利用法》规
定,改建房屋时有义务循环利用所有建筑材料,使得日本由此发明
了世界先进的混凝土再利用技术。二是提供补助金。日本政府正在
探讨恢复对家庭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补助的制度,降低对中小
企业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补助的门槛。另外,日本2008年已开
始向购买清洁柴油车的企业和个人支付补助金,以推动这种环保车
辆的普及。
低碳社会的建立,依赖于以城市为单位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
改善城市功能和交通系统的配套改革。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低碳
社会,2008年7月,日本政府根据提案内容的先进性和地区性等标
准对参选城市进行了评定。7月22日“地区活性化统合总部”宣布
6个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地方城市入选首批“环
境示范城市”,京都市等7个市区町也被同时选为“候补示范城
市”。被选中的示范城市有人口超过70万的大城市横滨、九州,人
口在10万人以下的地方中心城市带广市、富山市,以及人口不到l0
万的小规模市县村熊本县水俣、北海道下川町作为推动向“低碳社
会”转型、引领国际趋势的“环境模范城市”。这些“环境模范城
市”将多项活动加快向低碳社会转型的步伐,包括削减垃圾数量、
开展“绿色能源项目”、“零排放交通项目”等。这些城市大力发
展风能、太阳能,推广环境可持续的交通体系,实施二氧化碳减
排,以促进社会低碳化发展,建设低碳型城市。按照规定,入选城
市中的居民主要消费地产食品,并且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太阳能、风
能、生物能、地热能等自然资源。通过推动节能住宅的普及、充分
利用生物资源、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建立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尽可
能减少人流和物流产生的碳排放。
4、出台《宇宙基本法》
为加速宇宙研发,2008年5月,日本出台了《宇宙基本法》,
制订了宇宙开发的长期计划,确立了日本宇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框
架,。其目的一、建立国家层面的宇宙开发战略体制,将宇宙开发
的领导权从文部科学省上交给内阁首相,整合中央政府、地方政
府、大学和民间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以联合推进宇宙开发。二是使
宇宙开发的军事利用成为可能;三是改变宇宙开发与产业化相脱节
的现状,促进宇宙开发技术顺利实现产业化,增强国际竞争力;四
是促进民间的宇宙开发,通过提高技术、提供设施,以及实施税制
和金融优惠等措施支持民间企业从事宇宙开发事业。
三、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为进一步依靠科技增强地方活力,2008年5月,日本的综合科
学技术会议出台了《依靠科学技术增强地方活力战略》要点是1、
确保地方的主体性,支持地方各种举措的基础建设,2、国家对全球
性据点重点投资,3、国家支持地方的目标是形成地方园区群。
在具体操作中,日本政府强化不同类型科技园区的战略,促进
地方科技园区之间的竞争和协调,使不同类型的地方科技园区更具
生命力。从国家宏观科技政策出发对全球性科技据点进行政策资源
的战略性重点投入,加强科技园区的竞争力。
四、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加强科技交流合作
1、在解决全球性课题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第一实施科技合作项目,提供科技成果和进行实用化验证。在
应对全球性课题方面,积极推动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构建与
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框架,第二,实施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才培养项
目,构建人才网络,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