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中国乳品行业市场分析月度报告(3月)
目录:
一、行业运行综述
二、市场状况分析
1、区域市场分析
2、主流品牌分析
三、行业热点分析
四、行业竞争状况
1、龙头企业竞争态势分析
2、新品开发状况分析
五、发展趋势预测
一、 行业运行综述
3月乳品的竞争集中于冰淇淋和奶粉市场。乳品企业纷纷备战即将来临的销售旺季,不仅在口味上求新,更在产品的组合搭配上下足功夫,今年冰淇淋大战已蓄势待发。惠氏婴儿配方奶粉诞生90周年庆典、部分地区洋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集体涨价将国内中高端奶粉市场的竞争推向新的高度。可以预计,新一轮的乳品行业洗牌已经不远。
奶粉
本月惠氏公司在云南丽江举行庆祝婴儿配方奶粉诞生90周年的盛大活动,此举显示出外资奶粉巨头的实力。毒奶粉事件的余波使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对低价格产品的怀疑,使外资奶粉企业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奶粉市场,虽然目前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外资奶粉品牌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国内乳业巨头也集中发力奶粉,必将引发国内外婴幼儿配方奶粉新一轮的行业竞争。
液态奶
随着国内部分地区“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实施,液态奶的发展重点向学生奶转移。国家、区域乳业龙头纷纷承担起学生饮用奶市场推动的主力军,亚华乳业在湖南省首家获得“国家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资格,蒙牛乳业也将推出一款采用独特的简易包装的学生专用奶。说明学生奶将是今年液态奶市场竞争的又一重点。
酸奶
本月部分区域市场的酸奶价格下降20%左右,市场变化值得关注。鲜奶市场经过几年的恶性竞争,新品的创新程度及利润空间都达到了极限,酸奶逐渐成为鲜奶的竞争替代品,分析原因,其一是消费者对酸奶市场接受程度高,其二是酸奶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冰淇淋
冰淇淋市场随气温的突升,提前打响冷饮大战。新品迭出,口味多样突显个性,价格以中低为主。市场调查显示,1元-1.5元之间的冷饮产品的销量占整体销量的70%-80%。产品别出心裁地组合搭配,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又一亮点:有的把冰淇淋做成“派”夹在两片蛋糕中;有的用糯米面团包裹在外,突出充饥概念;还有的在冰淇淋中嵌入了果蔬颗粒等等。
二、市场状况分析
1、区域市场分析
重点区域市场价格分析
区域划分按以下的分法:
华北地区市场分析(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华中地区市场分析(河南、湖南、湖北)
华东地区市场分析(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华南地区市场分析(广东、福建、海南)
西南地区市场分析(四川、广西、重庆、云南、西藏、贵州)
西北地区市场分析(甘肃、陕西、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
东北地区市场分析(辽宁、黑龙江、吉林)
(下表中热卖品牌的排序原则:对该地一家或几家大型超市、餐饮、夜场中主要品牌近期销量上升幅度,广告终端促销力度,消费者认可程度进行的综合评分)
华北地区:
排序 北京 太原 石家庄
1 蒙牛 古城 三鹿 2 三元 蒙牛 蒙牛
3 伊利 伊利 光明
华中地区:
排序 长沙 郑州 武汉
1 伊利 蒙牛 蒙牛
2 蒙牛 伊利 伊利
3 卡士 光明 友芝友
华东地区
排序 南京 济南
1 光明 佳宝
2 蒙牛 伊利
3 伊利 蒙牛
华南地区 排序 广州
1 伊利
2 蒙牛
3 燕塘
东北地区:
排序 哈尔滨
1 完达山
2 蒙牛
3 龙丹
西南地区
排序 成都 贵阳
1 伊利 光明
2 华西 伊利 3 菊乐 蒙牛
西北地区
排序 西安 兰州
1 银桥 好为尔
2 天山雪 庄园
3 蒙牛 雪顿
以上图表显示:总体来说,全国性品牌仍然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在太原、济南等地,地产主流品牌仍然居于市场领先地位。3月华北市场国内乳业巨头市场发展仍然强势,2月被挤出三强的三元重新抢回“失地”,太原天山雪再次被挤出前三,说明蒙牛、伊利等国家乳业龙头在北方的奶源优势明显。华中地区蒙牛和伊利的销售依然火热,郑州的夏进、武汉的扬子江这些区域品牌没有守住阵地,在全国性大品牌的挤压下,名落前三。西南地区光明在成都的霸主地位被伊利抢得,光明被挤出前三,在成都具有本土优势的华西、菊乐依然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华东、华南、东北、西北地区市场没有太大的变化。
其他区域市场分析
区域 品牌 规格 原价 现价 涨幅
广州 美赞臣 900g/罐 118 125 6.0% 雅培 133 145 10.0%
惠氏 128 132 3.1%
南京 多美滋 900g/罐 81 83.9 3.6%
400g/袋 30.7 31.5 2.6%
美赞臣中安儿宝3段
900g/罐 129.9 132.9 2.3%
安婴妈妈 108 128 18%
雅培喜康力 1000g/袋 91 110 22.0%
广州外资婴幼儿奶粉涨价,涨幅接近10%。其中婴幼儿三阶段900克罐装奶粉的单价:美赞臣奶粉从118元上涨到125元,雅培则从133元涨到145元,原价128元的惠氏上涨至132元。但国产婴幼儿奶粉的价格仍维持不变。
南京洋品牌婴幼儿奶粉集体涨价,上涨幅度最高达22%。900克听装多美滋婴幼儿奶粉原价81元上调到现价83.90元;400克袋装的多美滋奶粉由30.70元上调到31.50元。美赞臣中安儿宝3段900克听装“A+配方”奶粉从原价129.90元,上调到132.90元,另一款安婴妈妈奶粉900克听装上涨幅度达18%。雅培喜康力1000克装奶粉从原价91元上调22%,现价110元。
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本月时逢全国糖酒会,乳品企业的市场推广重点转向成都,在春交会上比高下。市场变化集中在国内的婴幼儿奶粉市场,洋奶粉品牌纷纷开始上调价格,上涨幅度接近我国食品价格波动的上限,外资品牌奶粉在中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显现,中外奶粉企业攻占奶粉高端市场的竞争将十分激烈。
三、行业热点分析
1、我国首部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将出台
3月下旬,中国儿童食品专业协会秘书长王柏琴表示,我国新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将会出台,新标准将对婴幼儿奶粉的生产、加工等作硬性规定,届时国内部分不符合生产标准的企业将面临退市危机。
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去年阜阳奶粉事件发生后,婴幼儿配方奶粉一直是国内乳品行业关注的重点。由于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市场准入门槛低,造成国内奶粉市场发展混乱的局面。外资奶粉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凭借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产品线划分细致,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大等优势,倍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而国内奶粉巨头三鹿、完达山等品牌在假冒伪劣奶粉泛滥成灾的影响下,伤痕累累。首部婴幼儿乳粉法规的出台,将有利于国内奶粉市场的规范,引发土洋婴幼儿配方奶粉新一轮的行业竞争,为国内奶粉巨头夺回“失地”提供环境基础。
2、羊奶标准仍是空白
有消息称,广州市一消费者因为想了解自己所订的羊奶是否新鲜,却送检无门。广东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国内标准只能检测出产品中各种成分的具体含量,并不能检测出产品是否“鲜”,因为国内没有可以依据的标准。
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羊奶作为乳品行业中新兴开发的产品,其发展较晚较滞后。由于消费者对羊奶的认识程度不高,所以市场表现平平,国内关于羊奶的行业标准、部颁标准和国家标准等还处于空白,致使羊奶行业市场竞争缺乏规范。随着消费者对羊奶认识的加深,羊奶市场会进一步被开发,已经涉足羊奶和准备涉足羊奶的乳品企业应通过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市场竞争的砝码。
3、亚华助推湖南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
近期从湖南省农业厅学生奶办公室获悉,亚华乳业在湖南省首家获得“国家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资格。亚华成为湖南启动学生奶计划后,第一家获通行证的乳品企业。
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我国早在几年前已经开始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但由于国家对学生奶定点企业的规模、质量和责任感要求较高,使得国内多数地区几乎没有通过专门认证的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加之学校、家长甚至政府部门在认识和观念上存在不足,没有给予全力支持,造成国内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十分缓慢。亚华作为湖南省的乳业龙头,承担起该省学生饮用奶推动的主力军,既推动了国内学生饮用奶计划,也提高公司的美誉度,为公司加快发展作好铺垫。
4、部分地区外资品牌婴幼儿奶粉全面涨价
三月,国内部分地区外资品牌奶粉表现出上涨趋势,广州高端进口婴幼儿奶粉全面涨价,上涨均幅达到10%,南京洋品牌奶粉中的婴幼儿奶粉价格也全线上涨,上涨幅度最高达22%。面对洋品牌奶粉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首次集体涨价,国产奶粉企业表现的异常平静。
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洋奶粉在我国一直占领中高端奶粉的绝对优势地位,与国内奶粉企业定位于低端没有较大的冲突。虽然洋奶粉均表示此次涨价是个别行为,但仍给国内婴幼儿奶粉企业以警示,说明洋奶粉对占领国内中高端奶粉市场具有绝对把握,国内乳业巨头如果要在今年中高端奶粉市场上有所作为,还需要好好筹划准备。
5、蒙牛奶粉首次亮相糖酒会
3月糖酒会上,蒙牛奶粉首次代表蒙牛乳业亮相成都,并在糖酒会期间举办奶粉发展论坛,充分表现出蒙牛乳业将在今年强势出击国内奶粉市场的决心。
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今年伊始蒙牛奶粉频频与外资乳业巨头接触,同时公司将今年央视广告中奶粉的宣传投入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加大,说明奶粉将是公司今年产品的发展重点,随着液态奶的增长步伐变缓,乳业“利润重新分配”的问题被突出,乳品企业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已迫在眉睫,蒙牛作为基地型乳企的代表,在北方占据了中国大部分的奶源,去年在香港的成功上市,使其“资源+资金”的双重优势突显,加上在产品价格上的较大优势,将助推其在奶粉市场上大显身手。
6、光明乳业王佳芬获45万股奖励
3月底,一则新闻引起了行业内外的轰动,光明乳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佳芬获得公司流通股奖励458697股,按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价值240万元左右。虽然消息传出后,光明乳业股票下跌0.78元,市值缩水约15%,但此事对于国企经营者持股仍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目前国内企业对于经营者持股仍存在许多思想负担,很多曾经看着公司成长的企业家们,不愿意因为这样的股权激励计划,而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