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3,2012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2年第3期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彭春秋董丹
(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1149)
摘要:基于当前上市公司高管变更如此频繁的背景下研究的,按照盈余管理的定义演化、盈余管理动机和影响因素
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的文献进行了介绍和回顾。 关键词:盈余管理;高管变更;董事会制度;薪酬制度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139—01
1盈余管理的演化及动机研究现状
Sehipper(1989)对盈余管理定义如下:盈余管理是企业
的管理当局为了获得私人利益而对外部的财务报告过程进 行了有目的地干涉和控制,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盈余管理是
“信息披露管理”。张祥建等(2004)认为,盈余管理是为了
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者是影响那 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企业 价值最大化,管理者在不违反相关的会计政策及会计原则
的情况下,凭借职业判断,利用会计或者是非会计手段,对 财务报告中的盈余信息披露进行管理。可以看出,尽管学
者对盈余管理研究的视角各异,从以上具体代表性的定义
中依然可以看出以下一些共性特征:第一,盈余管理的实施 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或管理当局的控制人)。第二,盈余
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探 究盈余管理的动机首先涉及到企业究竟是谁的这个问题。 企业是一个契约的集合,是一个法律的虚构(Jensen和
Meekling,1976)。根据已有文献,这些动机主要包括三类:
契约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和管制动机。
2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综述
2.1 薪酬制度与盈余管理 Healy(1985)第一次系统全面的分析了管理层的薪酬
契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他发现管理层的盈余管理与 薪酬奖励计划的“保底盈余”、“目标盈余”和“盈余上限”指
标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当真实盈余高于盈余上限或者 低于保底盈余时,管理层倾向于降低报告盈余以增加未来
的奖金数量;当真实盈余处于保底盈余与盈余上限之间时, 管理层倾向于增加报告盈余,以提高当期奖金数量。高志
谦、王平心和崔宏(2007)对我国中央企业背景的上市公司 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发现样本企业在签订业绩合同的当 年存在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并不十分显著;周泽将,杜
兴强(2010)研究了盈余的不同组成部分受薪酬契约的影响
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总应计利润与高管薪酬正相关,
同时上市公司应该注意防范高管人员通过调整可操控应计
利润项目达到薪酬契约标准的操纵行为。
2.2董事会制度与盈余管理 董事会对管理人员的经营决策、财务业绩有直接的监
管责任,有权利和义务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约束。董事会 规模是影响董事会效率的重要因素,但对于如何影响盈余
管理程度现有的研究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Beasly (1996)研究认为董事会规模越高,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概
率也越高,两者之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Xie等 (2003)研究认为规模较大的董事会可能会容纳更多拥有丰
富企业管理经验和金融机构从业背景的董事成员,因而对 盈余管理的监管更为有效。李延喜等(2007)运用中国上市 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也支持较大规模的董事会能够
抑制盈余管理。董事会中的外部董事由于独立于管理层的
影响,同时,外部董事有维持自己良好声誉的动机,更有可 能保护股东利益免受机会主义的损害。 2.3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 Warner等(1998)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换可能
性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Denis(1995)发现公司高管变更
后公司业绩会上升。Pourciau(1993)选择了73家发生总经 理非常规变更的公司,研究这些公司在总经理非常规变更 年份及其前后年份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离
任总经理在离任前一年,并没有利用可控性应计项目或摊 销项目操纵盈余;新任总经理在总经理变更年份采用应计 利润项目和摊销项目做出了调减盈余的会计选择,并将其
责任归咎为前任总经理;而在总经理变更后一年里,则做出
了调增盈余的会计选择,以证实其经营才能和对公司业绩 改善的贡献强于前任总经理。对于高管更换与盈余管理的 研究国内主要有苏文兵、施建军、杨慧(2010)通过对中国A 股上市公司进行分析CF0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
与未发生CFO变更的公司相比,发生CF0变更的公司在变 更前一年具有较高程度的盈余管理,在变更当年,盈余管理
程度会下降,之后一年又会上升。
3文献评述
综述以上文献发现现有文献主要从内部控制角度、董
事会特征角度、外部审计意见角度研究盈余管理,部分国外 学者较早从高管更换角度研究盈余管理,结果都表明高管
变更往往伴随着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在高管变更的过程 中,前任高管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影响经营业绩,以避
免被更换。而新任高管也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公司 业绩,以满足委托人的要求,同时确保自己的地位能够更加 稳固。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并且中国与西方发达国 家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基于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来
研究高管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而 现有文献主要是从高管人员的薪酬货币收入来研究,很少
从高管的市场声誉动机角度来研究,试想,若离职的高管是 “高就”,继任的高管是否会无所顾忌的进行“洗大澡”式的
盈余管理,让离任并高就的前高管“蒙羞”?若离职的高管
是因企业的舞弊行为“东窗事发”,那么继任的高管是否会
“落井下石”,极力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这都是未来值得 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苏文兵,施建军,杨慧,CFO变更与盈余管理一…基于中国沪市A 股公司的经验数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2).
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