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叙述视角论文大河之舞论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大河之舞》
内容摘要:小说的叙述视角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
意味,这决定了作者通过视角的运用来体现作者对待叙述本
身的一个态度。罗伟章的《大河之舞》描写了半岛上的土著
人民在历史变迁中对现代文明的抵抗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和他们自身对现代文明的向往的矛盾。本文力图从小说的叙
述主体的设定来体现人物的话语权,以此来洞悉作者对民族
性建构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反思。
关键词:叙述视角 话语权
罗伟章曾说过,“小说是进攻心灵的”。读完他的小说总
能给人留下刺骨的疼痛感。《大河之舞》延续了罗伟章一贯
以来的底层苦难叙事,小说不仅描写了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
的苦难,而且还将笔墨深入到底层人民的精神世界,从而揭
示他们内心的迷茫与困惑。面对现代文明,那些受主流文化
影响的人们是要继续坚守,还是改变本民族千百年的传统?
小说通过文本对叙述视角的选取来反映作者对民族性建构
在现代化转型中的思考。
《大河之舞》通过多角度人物变焦的方式展开故事情
节,“我”——张明,这样一个曾经在半岛上的回龙中学读
过书的外乡人既充当了故事层面的叙述者,又充当了全知全
能的文本叙述者。对巴人历史、巴人传说这样一些史料进行
补充说明。“我”用半岛人的生存现状填充巴人神秘消失的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空白。除了“我”这个叙述者之外,叙述
主体还不断的在罗疤子、罗杰、张云梅、罗传明之间转换。
作者通过这些叙述主体的不停转换,让我们看到在一条历史
的长河边,罗家半岛上的三家两代人因为政治风云导致的恩
恩怨怨,同时看到了罗家半岛上的民风民情,他们那气震山
河、荡气回肠的摆手舞,和半岛人勇猛、善斗、团结的尚武
品质,以及他们在历史波涛的沉浮中,面对现代文明,对是
否要坚守自身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困惑和迷茫。
从罗疤子的叙述角度来看,他是一个积极响应主流文
化,反对传统文化中的落后思想的一个人。他参与“破四旧”、
斗“牛鬼蛇神”,一再的打破半岛世代承传的规矩,并指出
了“半岛上一条新路——不以武力来书写生活的新的道路”,
体现了罗疤子对传统文化中愚昧、野蛮的落后文化的厌倦,
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然而当罗疤子一行人在他们勇往直
前的朝着现代文明迈开步伐的时候却陷入了沼泽地。罗疤子
一行人并没有受到人们的认可,他们“大逆不道”的行为使
他们成了半岛的罪人。这样一批“英雄”在后来的日子里不
光遭到半岛人的唾弃与嘲讽,还一个个的遭到了报应。同时,
他们在思想上依赖的“公家”现在却为他们曾经批斗过的敌
人“摘帽”。天翻地覆的现实变化让罗疤子感到困惑、迷茫
和矛盾,为什么给他点燃现代文明思想火花的“公家”现在
成为了敌人的“公家”?那么,他过去破除封建落后思想的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行为不就没有意义了!他到底是应该坚持半岛的传统思想还
是继续听从“外面的想法”?
罗疤子内心对文明社会的向往和渴望与现实的变化的
矛盾一直折磨着他,成为他内心无法看到的一个伤痛。而脸
上的那块疤却时刻提醒着他对神灵的亵渎所遭到的报应,以
及他内心深处的另一个伤痛,那就是疯子女儿罗秀。他始终
为女儿的“疯”耿耿于怀,女儿是因为自己触动了神灵,才
代替自己得到了报应。这两个内心的伤痛就像罗疤子脸上的
伤疤一样结痂、成疤,成了永远无法愈合的疤。
除了通过罗疤子这类老一辈的半岛人的视角来反映那
些迫切需要现代文明向导的底层人们的内心痛苦外,作者还
通过对新兴的接受了现代文明改造的一类人的视角为我们
展示他们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的困惑与矛盾。比如有“半人”
之称的罗杰就像他的称号一样一直处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
明的夹缝中。罗杰起初极力维护半岛文化,他羡慕东娃的强
壮和他所具有的半岛人的品质。但是,罗杰的内心和父亲一
样抵触半岛上野蛮、血腥的行事方式,厌倦一贯以来罗家半
岛上以武力解决问题的生活方式,向往着半岛外面的文明世
界。罗杰是半岛上除了罗传明以外的第二个上学校学文化的
半岛人。尽管他上学的初始目的不是学习文化,但他愿意接
受这个被半岛人认为不耻的行为,表示他愿意接受现代文明
的教育。罗杰的内心就像钟摆一样在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之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间反复摇摆、挣扎。在罗杰目睹东娃杀罗建放的场景时,他
由衷地佩服东娃,自认不如东娃,不配做半岛人。而同时,
东娃以刀弑父的壮举却使罗杰对半岛野蛮行径的反感上升
到了极致。罗杰内心深处对文明社会的向往和对半岛愚昧的
传统文化的逃避使他踏着罗建放的血腥逃离了半岛这个罪
恶的深渊,最终他选择用自身受苦的形式来替半岛人赎罪。
与父辈们不同的是,这批新兴的被改造者不再是在传统
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门口张望,而是易于接受主流文化的改
造,同时在舍弃那些愚昧传统习俗的同时,还不忘利用现代
文明手段来保护这些即将被主流文化吞没的传统文化中的
精华部分。最后罗杰归来,规劝半岛人搬离半岛,并通过发
展半岛旅游事业来宣传半岛文化和建立博物馆来保护半岛
人的祖先——巴人的文物遗产。然而,罗杰也意识到人为的
将巴人后裔搬离半岛,散居多地,其实也是在加速巴人文化
的消亡,在分解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独立性。但他也无能为
力,只能和其他半岛人一样,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遭
受心灵上蹂躏的难堪与刺痛。
另外,透过罗传明这个中学校长的叙述视角,让我们清
晰的看到传统文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所遭受到的责难,以及
被现代文明异化后的传统文明对自身的审视。罗传明作为一
个知识分子,是半岛的“叛徒”,遭受过残酷的批斗。然而
这个少言的现代文明人在最后却坚决不搬离半岛,极力维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传统的巴人文化。这就清晰了反映了现代文明对民族文化在
现代化转型中的反思,他意识到传统的某些东西会在现代化
的过程中丢失,因此,在他步入晚年时,要坚守着半岛。
除了上述的几个叙述主体外,《大河之舞》中还有三个
人物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人物:罗建放、东娃和疯子罗秀。罗
建放跳摆手舞的狠,东娃的以刀弑父,以及疯子罗秀力大无
比、胆识过人都继承了半岛人的血统。他们是极力维护传统
文化的代表。他们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苦苦的以自身的行为
来保护传统文化,试图说服人们不要丢掉祖宗的文化,不要
破了规矩。然而,他们都失败了。罗建放在摘帽地主后,为
收回祖上财产回龙中学食堂,集聚起半岛人,安排的一场巴
人团结对外的战斗,最终却成了罗建放一个人的战斗,他终
究败在现代文明的枪口下,被闻讯赶来的警察将他踩踏在脚
下。东娃以刀弑父的行为成了半岛人最后的壮举,但他这种
向文明社会发起的挑战还是难逃文明社会的规矩,最终还是
被枪决了。疯子罗秀就更是小说中的悲剧角色了,罗秀的
“疯”是对那些对传统文化破坏行为的一种控诉,然而“疯”
的行径却被世人所不解,最终沦为“疯子”。而未婚先孕的
事实又让父亲罗疤子这个向往文明的人丢不起这个脸,最终
导致了她难产而死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说,罗秀的死也是
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无声的控诉。
从某种角度而言,许多故事本身就具有浓郁的寓言性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质,作家总是将他对存在世界的理解,选择一种恰当的文体、
形式和叙述策略来进行表述。故事的视角控制是作者操纵的
结果。虽然作者已经隐退到故事的后面,但是他对故事的掌
控仍然是强有力的。这种掌控主要体现在作者对叙述人视角
的确立。小说的叙述视角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意味,
这决定了作者通过视角的运用来体现作者对待叙述本身的
一个态度。罗伟章在叙述视角方面的选择应该是有他的独特
意义的。叙述主体在叙述过程中,有他们的权力掌控叙述的
方式及其内容,也就是说,他们有话语权。而被叙述者是处
于被动状态的,他们没有话语权力,处于失语状态。在这部
小说中,地主崽子罗建放以及他的儿子东娃,还有疯子罗秀
是半岛人的代表,他们是叙述主体叙述的主要人物,也是作
者所赞同、想保护的人物,但作者偏偏没有选择他们的视角
来叙述。在叙述文本中通过剥夺这三个人的话语权力来体现
传统文化面对现代文明的一种失语状态。而这三个人物最终
的死亡,也预示着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消解中最终的消
亡。
细读《大河之舞》,我们会发现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有着
一种不忍撕裂而又抽扯不清的矛盾——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它不仅娴熟地包涵了作者前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还直
接或间接地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内心精神关注。总
之,《大河之舞》这部作品意蕴复杂,内涵丰富,它从精神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上揭示了人的根本处境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处境。在现
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中,作家罗伟章通过对小说叙述主
体的叙述角度的选择,预示着现代文明消解宝贵的传统文明
遗产的趋势和传统文化无声的抵抗。
周少梅,湖北大学文学院09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
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