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苦笑曲线到微笑曲线

苦笑曲线到微笑曲线

从“苦笑曲线”到“微笑曲线”
分工在经济发展中逐渐深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微观层面上,现代大工业的福
特主义(Fordism)已经瓦解,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的温特尔主义(Winterlism)悄然兴起。
企业的生产模式与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大规模生产到定制生产再到“大规模”定
制,生产环节与业务单元的模块化与外包化趋势逐渐增强。
从“苦笑曲线”到“微笑曲线”,意味着劳动活动从生产现场(车间)直接作用于劳动
对象逐渐向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使用工具和设备)转移;从直接控制使用设备与工具向
间接作用(信息化、维护、保养)转移;从车间内部(生产活动)向外部(即微笑曲线的
两端)转移。
随着分工的深入和细化,人类“生产”活动的迂回路线越来越长,劳动(正常活动)要
求越来越多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知识及经验),脑力的支出成为主要的“体力
消耗”。大部分的活动越来越远离生产的最终目标——人们需要的消费品(物质产品)。因
此,生产活动中的设计、开发等创新性活动比重不断增大。由于(物质)产品的丰富和买方
市场的格局,(物质)产品的价值实现也消耗了越来越多的劳动,而且,(物质)产品的销
售活动与(物质)产品生产前的活动(调研、设计、开发)日益紧密结合;企业内部的劳动
分工(建立在自然科学生产技术与成本效率基础上)与社会分工(建立在功能需求基础上)
不断转化,原先企业内部的难以分割的生产工艺活动日益模块化和外部化,企业的“微笑曲
线”两端活动“外包”或外部化后,“间接劳动”则转化为“直接劳动”。
信息产业的崛起为分工注入了极大的活力,信息产业本身又构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分
工领域:各企业分散的
“间接劳动”则转化为信息产业内部的集中的“直接劳动”。

以下是建立在Gold(1981,第15页)模型基础上的生产者服务与专业化分工的演化。
设模型的生产方面,存在企业层次的规模报酬递增,即规模为计划生产的水平,这一水平决
定了专业化适用于统一运作的各任务单元的分工程度。企业的生产由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活
动构成,直接生产活动因专业化而表现出递增的规模报酬。我们设差异性产品X具有规模报
酬递增的效应。


viijvjivDx1


(1)

设vv >1(规模报酬递增) viv/1 V指专业化程度指数,v=1、2、····n;
则,viijvijjDvDvx1/1 故vxDjij

1

1111vxvvxvxvxDDjjvivivi
jjijj
(2)

ij
D
表示直接生产活动中的劳动;生产服务(间接生产活动)成本由生产过程复杂性决

定,以v衡量;现在以劳动单位表示服务成本:
jjxrvrs10

(3) 0r表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经常性成本;总成本函数可

以jx、v和工资率(w)表示;考虑直接劳动、间接劳动的组合,则:



viijvjjivDrvrs
x110,min

(4) 与(4)相联系的为直接与间接劳动成本

之和:wxrvrxvxcjjj101 (5) 生产者可以提高专业化水平,以直接劳
动代替间接劳动。 令:0vxcj 即:010rxvwj
故 /101jxrv (6) 将(6)带入(5)得:

wxfwxrxrxcjjjj1/1/10/111*



(7)

根据公式(7)可知f的一阶导数大于0,二阶导数小于0。设所有企业生产都受(7)约束;

j
xf
表示企业雇佣的劳动量;将(6)代人(2),得对直接劳动的需求:







/1/10/1jxrDj


(8) 将(6)代入(3)得间接劳动的需求:






/1
/11/1001xjxrrrsjj
(9) 以(9)/(8)得:








/10/1111





rxrDS

j
j

(10) 函数(6)(7)(10)可作图:
注:规模报酬递增的模型取自Edwards和Starr(1987)

0


D
S

0
v



D
S

V

0
)(Lx
1
)(Lx



D
S

V(x)

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