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案-浅谈审计质量的提高

方案-浅谈审计质量的提高

浅谈审计质量的提高
'浅谈
质量的提高
犹如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样,审计质量是审计
的生命。审计质量的高低,是审计赖以生存和
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作为
中介机构,审计质量也是注册
师与会计师事务所自我保护避免法律纠纷的一道堤防。本文从
联盟
项目审计全过程质量
方面谈谈审计质量控制与提高的几个环节。所谓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对项目审计从业务
安排到审计
出具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制定选择和确定审计项目——
——实施——报告——后续
等各个环节,具体如下:
一、 把好项目承接关,从源头上控制好审计质量
承接项目时全面了解基本情况,评估市场风险,无法控制的或超过风险承受能力的项目
不能因为收费高而承接。有些事务所为了争夺客户,往往采用低价揽客行为赚取利润,不得
不在审计过程中压缩成本,或为了审计收费而承接专业技术水平无法胜任的项目,这将直接
影响到审计质量。同时,需正确处理审计项目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人员配备不足或项目过多
影响到审计质量时将考虑是否承接。
二、把好现场外勤质量关
审计现场工作质量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和核心。我所要求一是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所
有审计实施方案必须经审计组成员及其所在部门的反复论证,对重大审计项目的方案召开专
门会议进行研究,确保审计实施方案严谨细致可操作。二是完善审计组主审负责制。明确了
审计组主审在审计现场管理中的职权、责任和任务,项目责任人(签章注册会计师)对审计
项目质量终身负责。三是建立现场沟通制度。定期召开审计组会议,通报审计情况,使信息
和线索在审计成员之间共享审计组要开好审中碰头会,及时将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分
析研究,确定下一步审计工作的重点和突破方向。四是引导审计人员增强责任心和职业敏感
性,善于从微观到宏观,从财务到业务,大力推广
辅助审计,作好取证记录,编好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必须格式规范、要素齐全,
如实地反映审计现场工作情况。项目负责人对每位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记录、审计工作
底稿及获取的审计证据进行复核,把不完善、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解决在审计组撤离审计
现场之前。
三、把好审计复核关
我所建立了三级审核制度,即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主任会计师三级把关复核,确保审
计项目中该有的内容不缺项。复核人员在复核过程中发现审计程序不当,审计资料不全,审
计事实不清,审计证据不足,审计数据不准,审计定性不当等问题时,通知审计组限期纠正
(补正), 审计组按照复核意见对有关事项进行补正后,将补正材料送达复核人员后报告才
能签发。
四、把好审计报告关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
上对被审计单位审计事项
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质量和价值的体现。审计报告可以从体制、机制、制度层
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增强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及审计报告的可读性。审计报
告具有保护作用、签证作用、证明作用。通过审计报告,可以证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
是否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是否以审计工作底稿为依据发表审计意见,发表的审计意见是
否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审计工作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可以证明注册会计师审
计责任的履行情况。
五、注重审计后续阶段的质量管理审计
后续阶段的质量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我所建立了后续审计制
度,跟踪审计意见、决定和建议的落实;建立审计项目档案的责任制度,明确归档材料的范
围和归档材料的排列规则,并确定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
除此外,还要注重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应该说审计是一种技术性的较量,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内在保证。在
队伍建设上,不但要具备一定的量,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做到质和量的有机统一,审计才会
出成果、上档次、上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