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统一-文档

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统一-文档

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统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产物, 是一种科学的理论,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
要特 征与精神支撑, 是衡量社会和谐水平的重要尺度。 和谐
文化建设 的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内在要求。 和谐
文化建设的 内涵、功能与理念等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具
有科学性、 实性和时代性。同时,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意识形
态,本身就是 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文化建设的内涵、功能与理念
1.
和谐文化的内涵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是和谐文化建设目标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和谐文

建设首先包括了社会主义理想, 又包括了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

大理想的追求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这样既给人民一种高尚
的 理想与向往,又给人们一种现实的动力与追求。

二是和谐文化发挥着取向、 规范与导向功能, 以及弥合心
理 创伤的功能。 社会转型时期, 和谐文化针对不同的群体发
挥着取 向、规范与导向功能, 为社会成员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取
向进行引 导,同时把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控制在社会秩序
之内。另一 方面,和谐文化又弥补人们因为社会变革产生的心
理创伤与精神

奋斗目标。 这种目标的确定体现了科学性与现实性。 把人们对远
危机。
三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民主体与政府主体的统一。
和 谐文化建设是人人参与的事业, 同时, 每个人会成为和谐
社会的 受益者。 人民即是文化建设的主体, 和谐文化最终也
会从人的信 仰、道德规范、 精神面貌等方面体现出来。 在和
谐文化的建设中, 政府是最重要的决策者与引导者。政府在利
益分配、政策导向、 制度安排与舆论引导方面起着关键的作
用。

2.
和谐文化建设理念具有开放性与世界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就要看到多元文化交流、 碰撞的现
实, 采取客观的理性的开放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和西方文化。
和谐文 化建设首先要抛弃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转
向务实中 和的思维模式;要避免情感主义的判断,代之以务
实、理性与变 通的思维方式。 和谐文化强调各种健康文化相互
借鉴、 相得益彰, 在区分先进与落后、有益与有害、健康与腐
朽、正确与错误的文 化的基础上,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
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 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较中互动融
合、 相互促进, 使各种文 化形式、文化门类、文化形态各展
所长、共同发展。尊重文化的

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弘扬主旋律与
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 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
同, 样中增进思想共识。

二、和谐文化中蕴涵着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

在包容多
态理论。 科学发展观通过发展集体主义价值观、 丰富共产党执

形态理论。
1.
科学发展观主张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合理调

适。

和谐文化体现了人们在和谐思想的引导下建立的一系列调
整利益关系、 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和机制。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
社 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集体主义是精神内容和实践内容
的统

。当然,不同的时代,集体主义的内涵有着不同的内容。在计
划经济时代, 是高度强调整体的价值观念, 忽视或淡化个人权
利 的追求。在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今天,尊重个人的选择,尊
重个 人的生存能力与个人奋斗的意义。 当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
产生冲 突时,个人可以选择服从集体利益,也可以选择谈判和
抗争。社 会也开始逐渐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诉求。在追求个人
利益过程 中,社会开始承认个人的一些合理的因素,比如个人
权利、个人 自立、个人价值、个人奋斗、自我实现、自主精神
等等。个体性 内容的丰富和发展,还能促进集体中的人的价值
的发展和升华, 这无疑是对集体主义的有益的完善和补充。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国家作为集体的单
元, 在这个大框架下给予个人权利与能力的发挥以最大的
尺度, 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作为重要的目标, 提出坚持人
人平等原则, 把 尊重个人权利与潜能等观念作为主流价值观提
出, 这些不是对社 会主义集体观念的冲击, 而是在坚持大方
向的前提下, 对集体主 义的完善和补充。

2.
科学发展观要求执政党树立科学、 民主和以人为本的

执政 理念。

和谐文化的理念要深深地植入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中, 执政

理论、提出和谐世界理念等, 进
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
把促
党 才能发挥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作用。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党执政理念包括了: (1) 立党
为公、 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党对这
一执政理念 的认识和阐述更加深刻, 突出地强调了始终保持党
同人民群众血 肉联系的重要性, 突出地强调了为人民执政必须
依靠人民执政的 重要性。 (2)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以
人为本,就是坚持党 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
和方法, 即以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
活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 切 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 政治和
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 体人民。 (3) 科学执政、民
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所谓科学 执政, 就是要深刻把握共
产党执政的规律, 科学分析和界定党与 国家、政府、市场和社
会的关系与界限,科学分析和界定执政党 的政治和社会功能,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民主执政,就 是要在治国理政中
既要为人民执政又要靠人民执政, 不断提高发 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的能力。 所谓依法执政, 就是党必须在宪法 和法律的范
围内活动,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和管理 社会事
务,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政策和法律的关系, 把共产党执 政
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党的执政理念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起到引领作
用,是执政党的灵魂,也是执政党的出发点与归宿。党的执政理
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内
涵。

3.
和谐世界理念是科学认识外部世界的重大理论创新。

和谐世界的思想包括丰富的内涵:首先,树立新安全观。
新 的安全观已经不再局限单纯的政治对抗与军事攻略, 而是有
多层 次的军事、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等构成的相互依存的
网络。

新安全观突破了国家安全本位的观念, 把安全从以国家安全为
中 心扩大到世界安全与人类安全。 人类所面临的诸多非军事威
胁等 具有跨国性与溢散性, 只有通过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才可
以得到 解决。其次,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经济全球
化的过程 应该是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受益的过程,
应该积极推 动建立健全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
进一步完善国 际金融体制, 为世界经济增长营造健康有序的贸
易环境、 金融环 境、能源环境等。所以,和谐世界需要超越国
界,各国真正协力 构建各种文明多样性并存、和睦相处、兼容
并蓄的和谐世界。

科学发展观本着开放的、 宽容的、 客观的态度看待目前
中国 所处的外部世界与外部环境, 致力于建设和谐世界, 既
为中国的 发展与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又有利于中国充分
借鉴和吸收 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提高中国的整体实
力, 提高中国

的国际影响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 和谐世界理论进一步拓展了
和 谐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


本文作者: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