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1O卷第l2期(下半月版
人工颈椎问盘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桂文彭华珍陈青红
摘要目的:总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选择我院9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采用术前访视和指导,术中仪器 及环境合理使用,患者体位合理摆放,准确及时的器械传递,手术无菌操作的执行,手术射线的防护等手术配合方法。结果:本组9例患者均顺 利完成手术,置换节段未发生假体移位、松动或颈椎生理弯曲变化,医患双方对置换手术的近期疗效均感满意。结论:洗手巡回护士熟练配合提
高了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颈椎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手术配合dol:10.3969/j.issn.1672—9676・2013・12・083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压迫颈
部脊髓、神经根而导致脊髓、血管、神经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
颈肩酸痛或上肢麻木疼痛,重者可出现肌力下降,甚至四肢瘫
痪,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摘
除椎间盘,彻底解除脊髓受压的同时,植入一个具有活动能力
的假体,减少术后颈部制动时间,保证了置换节段活动度和稳
定性,降低了邻近节段的压力,维持颈椎正常次序…。我院
对9例重症颈椎病患者进行了12个节段置换,获得了较好的
疗效,现将手术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一2012年6月行Bryan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
34—63岁,平均(48.8±14.4)岁。病程l一9年。其中脊髓
型6例,神经根型1例,椎动脉型2例。单一节段病变者7
例,两节段者2例。所有患者均伴有颈肩部僵硬酸痛,活动受
限,四肢麻木疼痛症状,并伴随不同程度皮肤感觉或肌力下降
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体征。术前行CT或MRI检查,均示颈
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无颈椎畸形、肿瘤、脊髓损伤等手术禁
思证,经长期保守治疗疗效差。
1.2手术方法手术患者取平卧位,吸入诱导麻醉后气管插
管接呼吸机维持呼吸循环。患者颈肩部垫明胶垫,头部保持
中立位,颈部轻度过伸,经“C”型臂x线机定位手术节段后,
于颈部右前方颈前入路,暴露颈椎前部,椎板咬骨钳清理椎体
前方骨赘,髓核钳摘除突出椎间盘,两侧直达钩椎关节,深部
到达椎体后缘,若髓核游离于后纵韧带下方则部分切除后纵
韧带减压,用椎间撑开器撑开椎间隙使上下椎体前缘处于同
一平面,将定位器的弧面中心对准横向中心点插入椎间隙,再
将打磨导向器安放并固定在椎体上,确认假体型号后,选择配
套的磨头,打磨和磨削上、下椎体终板至成形后取出打磨导向
作者单位:430014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手术室 桂文:女,大专,主管护师 器,彻底摘除残余的椎间盘、后纵韧带、椎体后方骨赘,使神经
根和颈髓完全减压,在透视监测下置入相应型号的Bryan人
工颈椎间盘,经反复x线透视正、侧位确认假体安放位置满
意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切口,逐层缝合椎前筋膜、皮下及
皮肤,切口内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 。
2结果 本组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80 min,
手术出血量100—400 ml,患者均未见血管神经等手术并发
症。术后3~5 d患者即可在颈托保护下自行下床活动,术后
恢复工作时间为25—35 d,术后6—12个月复诊和随访,患者
的颈肩部酸痛僵硬感、四肢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症状明显改
善,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体征明显缓解,尚未出现置换前症状
加重案例,复诊时CT或MRI显示假体位置正常,置换节段未
发生假体移位、松动或颈椎生理弯曲变化,医患双方对置换手
术的近期疗效均感满意。
3手术配合
3.1术前护理
3.1.1术前访视。术前1 d到病房访视手术患者,查看术前
准备情况。解释术前禁食12 h、禁饮8 h的重要性及术前1 h
肌内注射术前用药并留置导尿管必要性;了解其心理状态,针
对患者紧张、恐惧和疑虑心理,向其详细介绍置换手术较传统
融合术的优点、手术的成熟度和安全性,全身麻醉方式选择和
注意事项,以往成功病例,解除患者对该手术效果的疑虑,甚
至担心失败加重病情的悲观心理,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支
持,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全力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
3.1.2术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体能训练以提高患者的耐
受力。取平卧位,两侧肩胛部垫1条形枕,使颈部稍微后伸但
不可过度后伸,坚持1—2 h;指导术后正确使用颈托,佩戴时
先取侧卧位,责任护士用双手牵拉患者头部,将颈托后半部置
于颈项后部,再取平卧位,将颈托前半部放于颈部,使颈托前
后部重合,用束带紧固,取下时则与佩戴相反程序操作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1O卷第12期(下半月版
3.2术中护理
3.2.1手术安排在洁净层流手术间,术前巡回护士检查手术
电刀、x线c臂机、负压吸引器运转是否良好,妥善放置,不影
响麻醉及手术操作,调节适宜的吸引器压力和电刀功率(单
极电凝功率调至30—40 w,双极电凝功率调至15—20 w);
备好摆体位所需沙袋、软垫固定带,铅屏、手术所需器械和敷
料包及一次性物品,检查厂家假体和置入配件是否合格;进行
手术安全核查后将患者平移至手术床,建立一条下肢静脉留
置针通道,粘贴负极板,固定上下肢于手托和手术床上,尿袋
放于手术台下可看见处。协助麻醉师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和经
口气管插管,成功后摆放体位,取仰卧位,颈肩部垫明胶垫,使
头略向后仰,头部两侧用月型沙袋固定,额部和下颌用两条宽
胶布横向固定两侧粘贴于手术床边缘,使头颈部保持中立位,
既充分暴露手术野又可防止术中操作时造成颈椎移动而损伤
脊髓、神经根。
3.2.2洗手护士提前20 rain洗手,穿手术衣上台,铺置无菌
台,将常规器械与专科器械分别放置,整理及摆放各类器械
敷料,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敷料、缝针、器械数目及完整性等,
尤其注意器械上螺帽和脑棉片的清点;协助术前消毒铺巾粘
贴手术薄膜并将无菌套套于c臂机头,吸引器头套上乳胶
管,与巡回护士连接好电刀、吸引器,将3个无菌台星T型
摆放。
3.2.3术中洗手护士注意力高度集中,准确无误传递器械,
定位针头和使用过器械及时收回,暴露手术椎体及节段时应
递花生米剥离球分离,禁用电刀剥离;摘除椎间盘及髓核时,
将刮匙、小号耳吸、长柄电刀和长柄尖刀、直弯髓核钳、45。一
120。椎板咬骨钳依次传递于术者;行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前,
洗手护士提前准备骨蜡、0.1%的肾上腺素盐水、明胶海绵、脑
棉片、尖镊、椎板咬骨钳、神经根拉钩、双极电凝等,以便减压
出血及时递给手术医师,从而提高手术效率;递椎体撑开棒撑
开椎间隙,用角度测量器和水平仪定位椎间隙基准线并放入
双通道导向器并固定在椎体上,确定所需假体直径,选用配套
的磨头,递柱状磨头磨削上、下椎体终板至成形;在C臂机
下,递合适的试模将其轻轻打人椎间隙,递开槽骨凿,将植入
器垫片插入植入器内,再将假体装入植入器内,在c臂x光
机透视下,将人工椎间盘假体植入中央嵴骨槽的后部 J。置
入假体后递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清点器械敷料无误,递一次性 ・143・
负压引流器引流切口,逐层缝合并包扎切口。
3.2.4巡回护士术中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变化,
观察静脉输液和吸引器是否通畅及尿量,监测仪器运行状况,
控制参观人数,减少不必要的开关门,及时提醒参观人员和手
术人员保持距离;特别注意维持手术患者体位的稳定性,置人
假体前再次检查有效期及规格;术中透视时安排术者及相关
人员退到铅屏后,尤其指导手术人员在变动位置时避免发生
碰撞而污染;准确及时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和植入材料登记,
各方签字不可遗漏或代签,复苏期间不可离开手术床旁,患者
躁动不安时协同其他人员按压患者以防坠床;术后协助麻醉
医师将患者平移于手术推床,注意保护颈部并戴上颈托;患者
清醒后嘱其活动脚趾,观察有无神经脊髓损伤,待生命体征平
稳血氧饱和度90%以上再送回ICU,向病房护士详细交接神
智、皮肤、引流情况,最后填写手术患者交接表。
3.3术后随访。术后3 d去病房征询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
意见,观察切口有无感染,并填写在手术回访本和手术部位感
染监测表上,术后半年电话回访患者了解其恢复情况。
4小结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手术护理要点是术前做好
术前访视和指导;术中巡回护士将仪器始终保持在备用状态,
观察患者术中反应及引流的情况,患者合理体位摆放,洗手护
士术中准确及时传递器械,合理配用多套手术器械,执行手术
无菌操作,做好手术射线的防护;术后随访,对提高手术成功
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郝定均,贺宝荣,许正伟,等.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椎间
融合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11,3
(1):18-23. [2]王妹南,侯筱菲,梅丽娜,等.13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
术前后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75—176. [3]金环,张劲.1例三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病人的护理
[J].护理研究,2007,21(1):274-275. [4]尤祥妹,董旭芬.Mobi—C假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5例的手
术配合[J].护理与康复,2010,9(12):1082—1083. (收稿日期:2012—12-21) (本文编辑刘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