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力推进重庆文化产业发展

全力推进重庆文化产业发展

1全力推进重庆文化产业发展 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明确了重庆文化发展的新定位,出台了一系列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部署、新举措、新政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势必有力推进重庆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市、长江上游地区的文化中心,加快实现“314”总体部署,为加快建设“五个重庆”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保证。 重庆文化底蕴厚重,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重庆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春天来临。为促进重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我们利用2008年经济普查的资料,对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和统计分类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伴随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在美国叫版权产业,在英国叫创意产业,在西班牙叫文化消闲产业,在中国、日本、德国、荷兰、韩国等许多国家叫文化产业,在我国台湾地区被称为创意文化产业。 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产业的内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2、文化产业的分类

2文化产业在我国的统计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的活动,及与之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按照文化活动的重要程度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可以将文化产业细分为两个部分、三个层次、九个大类,涉及80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按照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首个《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产业分成三个层次:即核心层,包括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主要是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管理范围;外围层,包括网络、娱乐、旅游、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相关服务层,包括提供文化用品、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业务的行业,主要指可以负载文化内容的硬件产品制作业和服务业。 文化产业核心层:主要反映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包括新闻业,书报刊、音像及电子文化出版物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创作表演,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群众文化服务,文化研究与文化社团服务,其他文化艺术服务等。 文化产业外围层:主要反映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旅游文化服务,娱乐文化服务,文化艺术商务代理、出租拍卖,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等。 文化产业相关层:主要反映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服务,包括文具、乐器、玩具、游艺器材、照相器材、纸张、胶片、磁带、光盘、印刷设备、广播影视设备、家用视听设备、工艺美术品、其他文化用品等的生产和销售。 二、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允许民营资本介入文化产业、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新闻出版、影视传媒、文艺创作表演等文化领域的支持力度,全市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颇具经济实力及社会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3(一)文化产业单位和人数 根据经济普查资料统计,2008年底,重庆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共有法人单位1.3万个,个体经营户5.4万户。 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34.39万人,占全市城镇经济单位从业人员的6.1%。其中文化产业中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为19.62万人,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57.1%;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4.77万人,占42.9%。 在文化产业的法人单位中,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指执行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会计制度,下同)的单位(以下简称“经营性单位”)有10388个,从业人员有16.2万人;执行事业、社团及其他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以下简称“公益性单位”)有 2300个,从业人员3.42万人。 (二)文化产业发展成果 根据经济普查资料计算,2008年重庆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46.46亿元,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GDP,5793.66亿元)的2.5%,其中,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19.86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81.8%;个体经营户实现增加值26.60亿元,占18.2%。 (三)文化产业资产 2008年底,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拥有资产529.71亿元,其中,经营性单位拥有资产527.99亿元,占全部法人单位的99.7%;公益性单位拥有资产1.72亿元,占0.3%。 在经营性单位中,文化产品制造业拥有资产122.80亿元,占全部经营性单位资产的23.3%;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拥有资产145.50亿元,占27.5%;文化服务业拥有资产259.70亿元,占49.2%。 (四)文化产业收入 2008年,重庆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营业收入为691.64亿元,其中,经营性单位的营业收入为690.33亿元,占全部法人单位99.8%;公益性单位的营业收入为1.31亿元,占0.2%。

4(五)公益性文化产业情况 2008年重庆公益性文化产业中,事业单位总收入为25.49亿元(其中财政拨款8.10亿元,占31.8%;事业收入5.28亿元,占20.7%;经营收入11.06亿元,占43.4%);总支出为23.06亿元;结余2.43亿元。2008年末,事业单位拥有固定资产37.34亿元。 2008年重庆公益性文化产业中,社团及其他文化产业单位总收入为5.13亿元(其中捐赠收入0.67亿元,占13.1%;会费收入0.6亿元,占11.7%;提供服务收入1.91亿元,占37.2%;政府补助收入1.25亿元,占24.4%);费用总支出为3.80亿元;结余1.33亿元。2008年末,社团及其他文化产业单位拥有固定资产3.87亿元。 三、重庆文化产业结构现状 文化产业由文化服务业和文化相关产业两部分组成。其中,文化服务业主要由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组成,属于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统计调查显示,重庆文化服务业在规模、总量、效益、速度和资产上都有显著提升,助推了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文化产业分层情况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产业按照重要程度可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类。 1、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等四个类别。2008年,重庆文化产业核心层有单位6878个,从业人员8.22万人,实现增加值60.84亿元,比2007年增长23.1%;其法人单位3500个,实现营业收入87.48亿元,年末拥有资产134.63亿元。 2、外围层:包括以互联网信息为主的网络文化服务,以旅游、娱乐为主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以广告、会展、文化商务代理为主要内容的其他

5文化服务等类别。2008年重庆文化产业外围层有单位32946个,从业人员16.15万人,实现增加值53.00亿元,比2007年增长33.5%;其法人单位6648个,实现营业收入96.01亿元,年末拥有资产126.58亿元。 3、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2008年重庆文化产业相关层有单位20119个,从业人员10.02万人,实现属于文化产业的增加值32.62亿元,比2007年增长30.2%;其法人单位2540户,实现营业收入508.14亿元,单位拥有资产268.50亿元。 重庆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无论是在人员和资产配置上,还是在营业收入和增加值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 (二)文化产业分类情况 文化产业按行业分类,从发展成效来看,最为显著的是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2008年拥有从业人员4.34万人,占文化产业的12.6%;实现增加值30.94亿元,占文化产业的21.1%;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74.43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10.8%;法人单位年末拥有资产105.26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量的19.9%。其次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2008年拥有从业人员11.58万人,实现增加值30.92亿元;其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35.72亿元,年末拥有资产55.41亿元。 其他类别的情况是: 从业人数:其他文化服务3.99万人,文化艺术服务2.74万人,广播电影电视服务1.10万人,网络文化服务0.58万人,新闻服务350人。 增加值:广播电影电视服务21.85亿元,其他文化服务18.68亿元,文化艺术服务7.84亿元,网络文化服务3.40亿元,新闻服务0.21亿元。 营业收入(法人单位):其他文化服务56.02亿元,广播电影电视服务11.26亿元,网络文化服务4.27亿元,文化艺术服务1.73亿元,新闻服务0.06亿元。

6资产(法人单位):其他文化服务67.85亿元,广播电影电视服务26.98亿元,网络文化服务3.31亿元,文化艺术服务2.32亿元,新闻服务0.07亿元。 四、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特点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重庆积极探索,深挖特色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与现代市场经济相融合,孕育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市场,形成了多元化经济力量共同推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文化产业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单位数量多,内资占主体。2008年,重庆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66243个,其中法人单位12688个(含经营性单位10388个,公益性单位2300个),个体经营户53555户。在各类单位中,内资12631个,占99.6 %;港、澳、台商投资29个,占0.2 %;外商投资28个,占0.2%。 2、资产总量大,相关层居首。2008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529.71亿元,从单位类型看,经营性单位的资产为527.99亿元,公益性单位的资产为1.72亿元;从产业分层情况看,相关层资产最大,共有268.50亿元,占比为50.7%,其次为核心层资产达134.63亿元,占25.4%,外围层资产排位第三,达126.58亿元,占23.9%。 3、发展势头强,增速超过同期GDP增速。200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6.66亿元,2006年为88.57亿元,2007年为114.19亿元,2008年为146.46亿元,增速分别为27.2%、32.9%、28.9%和28.3%,增速连续四年超过25%,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4、贡献能力大,匀速拉动GDP增长。文化产业的经济总量大幅提高的

7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2005--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比重分别为1.9%、2.3%、2.4%和2.5%,分别对当年GDP的贡献率为3.3%、5.0%、3.3%和2.9%,分别拉动GDP增长0.5、0.6和0.7和0.7个百分点。 2005—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指 标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66.66 88.57 114.19 146.46文化产业增加值比上年±% 27.2 32.9 28.9 28.3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9 2.3 2.4 2.5 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3.3 5.0 3.3 2.9 文化产业拉动GDP增长(%) 0.5 0.6 0.7 0.7 (二)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 从文化产业细分的三个层次看,增加值所占比重一降两升。核心层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外围层和相关层的比重却在稳步提高,特别是近两年表现尤为明显。从2005年开始,核心层增加值在整个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从45.9%降为2008年的41.5%,而外围层增加值比重从2005年的35.4%平稳上升为2008年的36.2%,相关层增加值比重也同样从2005年的18.7%上升到2008年的22.3%。 从文化产业细分的三个层次增速来看,差距进一步扩大,外围层和相关层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核心层。2005以来,核心层的增加值增长速度在20%左右徘徊,而外围层和相关层的增长速度均在30%以上。特别是属于外围层的广告、会展、文化商务代理和网络文化服务以及动漫、网络、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较为快速。 2005—2008年文化产业分行业增加值数据情况 增加值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行业 分类 总量 占比 比上总量 占比 比上总量 占比 比上总量 占比 比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