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作文之南通蓝印花布作文

花作文之南通蓝印花布作文

南通蓝印花布作文 【篇一:2016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析】 [真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高山流水,春华秋实,我们分享自然的馈赠;诗书礼乐,衣食住行,我们分享人类文明,至爱亲情。 分享与成长一路相伴。分享知识、见解、体验,激活思维,启迪了智慧;分享美食、雅趣、乐事,升华情谊,斑斓了岁月。分享是爱的给予式,令幸福加倍,痛楚减半,还原了生命原本的亮色。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解题指津] 2016年南通市中考作文一样延续近年来南通市中考命题作文的人文性特点。但是针对2016年的中考题,我觉得还是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分析和研究一下。 (一)细心审题南通市“中考复习指导”在中考作文这一板块,一直淡化“审题”,但是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所以这里我们不妨对“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来进行一下复习,。 这个题目涉及到的关键词有三个,分别是“分享”、“成长”、“亮色”。其中“分享”是一个带有一定哲理意味且具有丰富内涵的话题,如果考生能够涉及到对世界的认知水平,也就是说能够紧紧地扣住“成长”,将会直接影响到文章的成功与否。因此这里的“分享”,我们既可以是有形物质的分享,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分享。比如,一本优秀的书籍,可以与人“分享”,一次旅行的快乐,可以与人“分享”。“成长”一词对考生来说,并不陌生,也根本没有审题的难度,但是如何将“成长”与“分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這才是审题的关键,也就是说,你写的“分享”是否与“成长”有关,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如何有效地将“分享”与“成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疑就必须考虑到“亮色”,所以选材的关键在“分享”,立意的关键是“亮色”。 (二)强化升格如果考生能够准确把握“分享”、“成长”、“亮色”之后,就会发现,文章写作的重点应该是“分享”,但是“分享”的着眼点应该是“成长”,那么这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很显然,应该是“亮色”,也就是说考生所写的“分享”应该对“成长”起着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是所谓的“亮色”。所以文章在用大量的文字写“分享”时,最后的落脚点应该回到“成长”和“亮色”上面来。文字不在于多少,关键是你有没有回到这儿来,实际上就是文章的升格问题。比如当别人与你“分享”,帮助你摆脱了物质上的困境,你是否也能在关键的时候去帮助他人,与他人一同“分享”,这就是“升格”。如果文章掌握到这一点,文章不仅立意高远,而且也能够反映考生构思的睿智和深沉。 [满分作文一] 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 南通市一考生 初夏,微雨。 汽车驶上了西湖边“龙井问茶”村的山路。空气中仍弥漫着荷叶的清香,山间的水汽中氤氲着梧桐的清冽,我深深地呼吸,肺腑中荡起一种亲切,仿佛我正分享着古余杭的呼吸,分享着千年前白居易、苏东坡的呼吸。 山路越来越窄,可我们的目的地“九溪十八涧”在哪?正当一家人踌躇不敢前进时,一位茶农从山上走下来。好一个神仙般的老太太!蓝印花布的衣袖裹着丰腴的白手臂,精致的 斗笠压着一根根银亮的发丝,手挎一篮茶叶,步伐从容闲雅。我们赶忙上前问路。 “‘九溪十八涧’?呦,那里汽车可上不去,你们得下来步行——这样吧,我带你们走一程。” 于是,我们跟着她走上山路。 行走在山间,满心只有一个字——绿!自然毫不吝啬地把它最美的绿分享给我们。像竹叶那么嫩,像荷叶那么润,像蕉叶那么亮。行走在其中,我如行走在米芾恣意的点染中,行走在塞尚灵动的色块中。清凉的雨丝将绿滴落在我的额上,深吸一口绿色的空气,我心中便流淌起大自然最纯净的灵气与诗情。 老奶奶一边走一边向我们分享起诗句:“郭沫若写‘九溪十八涧’道:层层叠叠山,高高低低树,叮叮咚咚泉,曲曲环环路,说的可不就是眼前!” 她吟诵着诗句,欣赏着眼前之景,好像热忱地期望着我们也能体会这种诗文与美景交融之美。 我和妈妈相视一笑,我愉快地接话:“是呀,这里面使我想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意趣。” 这时,她回头笑了,眼角的鱼尾纹如一朵水莲花,在凉风中温柔地绽放。她放慢脚步,与我并肩走着,像遇到知己般交流起诗句,我们一唱一和,时而一起吟诵,一老一少的笑声和泉水一样叮咚流淌。我暗中惊叹她学识广博,一边猜测她会不会是个退休的老教授,一边欣喜这一路的诗情能与她分享。杭州之行无疑为我的成长添了一抹亮色,我分享了杭州景美丽的馈赠,分享了杭州人烂漫的诗情。当老茶农与我再见,在青山绿水归去时,我的心中,迎来一片前所未有的幸福亮丽。 分享,真美。 [满分揭秘] 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这篇作文能够脱颖而出,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并非偶然,原因有二: 一、优美娴熟的语言细细看一下,从开篇到最后,没有一句话不是那么的娴熟,那么的富有诗意。比如“空气中仍弥漫着荷叶的清香,山间的水汽中氤氲着梧桐的清冽”“行走在其中,我如行走在米芾恣意的点染中,行走在塞尚灵动的色块中”凡所应有的语言都是那样的娴熟和生动。 二、深刻独到的立意如果不静下心来,认真品读这篇作文,也许就很难发现“她”立意的独到之处,恰恰就是这篇文章的立意深深地吸引了阅卷老师,考生在文章中通过与大家一同分享杭州美景的同时,也在荡涤心中的那份纯净和美好。此时此刻如果你身在阅卷现场,还能被该考生工工整整的钢笔正楷所折服,你说这不是成长,这又是什么呢?你说这样的立意,怎能不让老师为之拍案叫绝呢?!“分享,真美”! 【篇二:2016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题目】

2016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解析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5分)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1分) a处的短语是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在b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 4.知行中学学生会拟举行“中华经典伴我行”活动,请你参加。(9分) 活动一:且行且读,重温经典。 请你简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去火云洞解救唐僧,他变成的牛魔王是如何被红孩儿识破的,最终唐僧又是怎么得救的。(4分) 活动二:边走边唱,歌咏家国。 5月4日举办“家国情怀”篝火晚会,需向学校总务处借三只无线话筒。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则借条。(5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八则》)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5)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启迪人们正视艰难,勇于开拓。 (6)范仲淹《岳阳楼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二(6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昼居池上亭独吟 [唐]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①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②已息,几杖复何铭③。 【注】①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②机:心意,心愿。③几杖??铭:给几、杖作铭文(含自警或劝诫意)。 6.这首诗抒发了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绪。(2分) 7.诗人“闲想鹤仪形”,他心中鹤的形象与下面第(1)联还是第(2)联所描写的鹤形象相似?请结合本诗颈联或尾联,说说你的理解。(4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2)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烟艇记 [南宋]陆游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①,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②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陆子曰:“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③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④,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选自《渭南文集》,有删改) 【注】①楹:间。②高明奥丽:高大明亮,幽深华美。③玉笥(si):山名。④棹(zhao):桨,文中代指船。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则 寄 其 趣 于 烟 波 洲 岛 之 间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若小舟然. 然.: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计.: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泊.于玉笥之下 泊.:____________________ (4)纳烟云日月之伟观. 观.: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3分) 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用原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第①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小屋得名的缘由。(2分) (2)第②节“穷达异矣”中“穷”指“___________”,“达”指“___________”。(2分) 12.请谈谈你从下面两句中读出的弦外之音。(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