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通蓝印花布推广策略

南通蓝印花布推广策略

摘要摘要蓝印花布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拥有浓郁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特色。

南通地区作为蓝印花布之乡,无论在传统工艺还是艺术特色方面,都是蓝印花布典型的产地与源头。

南通蓝印花布凭借其严谨的纹样造型,讲究的艺术布局,成为该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之一,其以此类元素开发出的气体类型服装、工艺品,也为该地区艺术轻工领域的发展与文化经济的推动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南通地区的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现状与规划,将该地区的蓝印花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对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价格和创新为基础,提出当前南通蓝印花布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一方面对蓝印花布进行更全面的阐述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南通蓝印花布的未来发展与市场拓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蓝印花布;南通;推广策略摘要 (1)前言 (3)1、南通蓝印花布的概况 (3)1.1蓝印花布的历史 (3)1.2蓝印花布的民间文化 (3)1.3蓝印花布的发展现状 (4)2、南通蓝印花布推广存在的问题 (4)2.1南通蓝印花布推广环境分析 (4)2.2南通蓝印花布推广SWOT分析 (4)2.2.1南通蓝印花布推广优势分析 (4)2.2.2南通蓝印花布推广劣势分析 (5)2.2.3南通蓝印花布推广机遇分析 (5)2.2.4南通蓝印花布推广威胁分析 (5)2.3南通蓝印花布推广存在问题 (6)2.3.1蓝印花布的价格昂贵 (6)2.3.2蓝印花布的纹样陈旧 (6)2.3.3蓝印花布生产缺乏专业的人员 (6)3、南通蓝印花布推广策略 (6)3.1积极对蓝印花布纹样花型进行创新 (6)3.2重视工艺传承,强化蓝印花布培训与激励机制 (7)3.3增强体验式接触,协同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7)结论 (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9)南通蓝印花布艺术作为民间传统手工艺术的一种,蕴含了无比深厚的艺术内涵,是极具艺术美与实用性的民间艺术。

蓝印花布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如用蓝印花布制成的家用纺织品、服装、工艺品、装饰品、玩具等,不仅耐磨,耐脏、透气吸汗、而且质地淳朴,素雅,秀丽的特性也越来越被很多人的喜爱,也被列为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蓝印花布的出现,就很自然地贴近民间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一件实用品,其次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通过纹样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收集资料,利用吉祥物纹样的寓意及特色创新产品,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让蓝印花布走向群众,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南通蓝印花布的创新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推动南通蓝印花布走向未来式传统艺人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总之,创新蓝印花布纹样,推广蓝印花布是研究本论文的重要目的。

1、南通蓝印花布的概况1.1蓝印花布的历史蓝印花布是南通的主要产地,地处长江中下游,滨江临海,土地肥沃,十分适宜棉花生长,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故前庄后坊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普遍布农村集镇。

他们随后把自然界蓝天,白云的蓝、白二色选择到蓝印花布上,看似无意识的,却更能体现出人们淳朴的本色、和谐的审美理念。

蓝印花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品,开发的产品除部分出口外,仍用于美化装饰现代的生活。

南通是棉纺织基地,是生产蓝印花布的重点地区。

凭借着滨江临海的地理优势与一年四季的温暖气候,南通地区十分适合棉花生长,以棉花这种产品为主的纺织技术也随之发展越来越成熟,最繁盛的时期,该地区每个镇上至少有2家染坊,蓝印花布更是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

1.2蓝印花布的民间文化我国许多地区都可以生产蓝印花布,但南通地区的蓝印花布知名度最高,一方面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民族情感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是依靠当地人民辛勤的努力与创造,已经与当地文化融为一体。

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蓝印花布同样受到西方工业化的影响,从最初的单一生活用品发展为包括服饰、台布、窗帘、头巾、被面、摆设等多种产品,既可以日常使用也可以作为欣赏品,而且比较耐脏耐磨、结实经用、图案吉祥,充满着乡土气息,深受很多人的喜爱。

南通地区的蓝印花布亦称“青花布”,它既实用也是人们沟通内心情感的标志。

那些纹样也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青花布有好几层涵义。

首先,“青白”与“清白”同音,用来象征那些坚贞无暇、清清白白的生活态度。

其次,利用“青”与“亲”的谐音在婚俗中作为情感的表达,尤其在南通启东地区,在女方的回亲礼中,常常用青花布包裹一株茂盛的万年青作为回礼。

最后,“青花布”也是万年青的象征,作为一种夏冬长青植物,代表着人们的相亲相爱,是重要的民俗情结的体现。

1.3蓝印花布的发展现状蓝印花布流传时间很长,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

蓝印花布的图案布局与花纹造型,是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蓝印花布的逐渐发展,同样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工业化的生产手段将手工艺品的生存发展空间进一步侵蚀,许多民间手工艺技术正在消失,蓝印花布也不例外,目前尚存的蓝印花布厂主要集中在南通市区十字街八仙城的“染之韵”、南通纺织博物馆的“蓝韵坊”等地。

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效率也提高了,蓝印花布的技艺逐渐被一些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生产设备所代替,做手工技术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而且没有太多的推陈出新的蓝印花布图案。

最重要的是从事蓝印花布印染和设计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少,仅仅凭一两次的操作室完全不符合专业人士要求。

2、南通蓝印花布推广存在的问题2.1南通蓝印花布推广环境分析面对逐渐缩减的蓝印花布生存发展空间,当地政府逐渐出台相应政策进行重要文化艺术的保护。

一方面要对现存的传统民间蓝印花布予以保护,另一方面也要对蓝印花布形成过程中的刻版刀法、点线面应用、生产技艺以及纹样断刀构成等技术进行保护。

当前,南通地区创新设计了符合现代生活的家纺用品,产品不仅销往北京、上海、天津,而且还出口韩国等东南亚国家,走出了一条收藏、研究、创新、传承、经营为一体的传统印染技艺的传承之路。

1998年前后,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该地区印染厂由私人染坊合并成为公私合营的集体综合企业,再同日商合资把集体印染厂改制为股份企业,印染厂从个体作坊重新回到私人经营的管理体制,但由于机印花布冲击手工印染行业,外贸和订货数量己逐步减少,国内销售量亦是逐年下降。

目前,曾经兴盛的蓝印花布、民间彩印和合资饶花布的生产都面临濒危境地,厂房除传统染坊被保留外,大多房屋出租给其他厂家。

传统印染的生产基本停业,蓝印花布技艺人员大多也己改行,部分人员转至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工作,启东蓝印花布生产和传承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质丰富,蓝印花布的受用者大量减少,它的地位在民间由原来的时尚转变为落后,它的衰落和时代发展连在一起。

从古至今,市场需求这个关键的因素影响着每个行业的走向和发展,蓝印花布也己从千家万户逐渐走入了喜爱传统工艺的小众群体收藏研究中。

2.2南通蓝印花布推广SWOT分析2.2.1南通蓝印花布推广优势分析(1)符合人们生活需求蓝印花布可以被加工成包括服饰、床品、工艺品等多种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且图案多以象征吉祥、幸福的动物、花草等题材为基础,能够作为时尚代表的同时也象征人们生活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因此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

此外,蓝印花布能够反应出不同民族的精神与诉求,代表着不同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融合。

(2)南通蓝印花布在全国的代表性地位蓝印花布在我国发展一百多年,遍布我国各省,包括东北地区、山西、山东、湖南、湖北、浙江等许多地区都相继开设了蓝印花布作坊,根据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蓝印花布得到多元化发展。

机织布和化工染料的冲击,为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模式带来变革,唯有江苏南通地区的农村还较为普遍的保留着使用蓝印花布制品的传统习惯,较完好的保存了传统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代表中国蓝印花布总体水平。

江苏地区现有的蓝印花布,都是以南通地区为基础,销往全国。

2.2.2南通蓝印花布推广劣势分析(1)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在过去的农业文明历史文化中,蓝印花布一直在表达着民众的朴素情感。

但是在改革开放的近二十多年,现代化工业社会代替了农业文明社会,这就是蓝印花技艺濒危的根本原因。

由于传统的居住环境、民俗生活习惯发生了变迁,将蓝印花带入了濒危的险境。

由于廉价的机器纺织品纹样丰富、色彩鲜艳且售价较低,人们对于品质与耐用性的关注逐渐减小,纯手工的蓝印花布不再是人们的首选,且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已经没有百姓再去进行印染,宁愿出门打工也不愿守住这门技艺,整体的环境在变化,蓝印花在此环境下受到了冷落,甚至被排除。

(2)蓝印花手工技艺被新工艺技术取代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方式为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艺模式带来变革,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被迫发生变革,标准化且过程易控的机械化生产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厂商的偏爱,规模化生产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得工艺品过分的商品化转变,少了手工艺制作的个性与生命。

然而由于手工艺生产花费时间长,生产效率较低、个人生产时间较长的手工印染逐渐淘汰。

2.2.3南通蓝印花布推广机遇分析(1)符合民俗文化发展需要南通蓝印花布伴随着民俗文化的发展壮大而出现并成熟,是老百姓生活积累的体现与思想感情的表达,将这一重要民族文化进行推广,是我国文化产业推广的必然需要,也是人们丰富文化视野的重要手段,丰富我国文化宝库的同时也提升了人民对美的鉴赏能力。

伴随着世界文化越来越深入的交融与相互影响,将蓝印花布作为推广我国传统文化的手段,对于这一文化市场的开发与恢复有重要影响。

(2)南通蓝印花布工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南通自明清时期就一直是我国棉纺织基地,其蓝印花布有“衣被天下”的美誉。

现保存的蓝印花布在布纹品质及艺术水准等许多方面都居于我国最高水平。

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工艺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排在传统手工技艺类别的第24项。

这为进一步保护和振兴南通传统蓝印花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4南通蓝印花布推广威胁分析(1)工艺失传与机械化生产威胁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南通地区乡村人民接受现代工业商业模式更为普及,原有的小农意识与民间艺术技艺逐渐土崩瓦解,伴随着人们价值观念与审美观念的变化,蓝印花布最哦我传统工艺面临着机械化生产的替代与工艺失传的威胁。

随着艺术规范的逐步缺失,手工印染的逐渐淘汰,实用价值的越发低迷,这一民间艺术品更多人认为是过时、落后的物品。

(2)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伴随着工业化生产模式的不断深入与网络文化的普及,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干扰和冲击。

蓝印花布以传统农耕文明为源头发展而来,以传统手工艺模式进行生产,是我国千年来人们生活文明的重要缩影。

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先进的印染设备、纺织工艺被引进,人们的接受与消费能力也随之转移,蓝印花布甚至被人们认为是落后的物品而被许多人淘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