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渔业现代化))2004年第4期
南美白对虾海水池塘精养技术
浙江省舟山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院王光字
摘要养殖面积140.40亩,经150天养殖,获得总产155 610 kg,平均产量1 108.88 kg/亩的收
成。结果表明:锅底形的池塘结构,不设进排水闸,用大口径PVC管进、排养殖用水,配足增氧机,定期 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和定期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及时使用必要药物防治虾病是南美白对虾海水池塘
精养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海水池塘精养技术
近年来,淡水或淡化精养南美白对虾的成功
可能性较大,而海水精养南美白对虾的成功可能 性相对较小,这可能是对虾病毒在盐度较低的状
况下受到抑制的缘故。本南美白对虾海水池塘精
养试验于2003年4~11月在舟山市定海区长白
乡实施,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l 材料和方法 1.1 养殖条件
1.1.1 养殖池该养殖场共有2个分场,一分
场养殖面积8O.4O亩,共分l4只虾塘,每只虾塘
3.0o~7.o5亩;二分场面积6O.0o亩,共分24只
虾塘,平均每只虾塘2.55亩。虾塘池形呈圆形或 方形圆角,使水体在增氧机作用下旋转时无死角。
池底都呈锅底形结构,排污孔设在锅底中央,用 16 em的PVC管接出到排污沟里。整个池塘没有
进、排水闸门,全部用16 cm的PVC管进、排海
水。塘深2.2 m,平时养殖水位保持在1.7 m左
右。一分场有8只塘水泥护坡,1只塘全铺黑塑
膜;二分场有3只塘全铺黑塑膜,其余都是泥塘。
1.1.2 海水沉淀池一分场有4只海水沉淀
池,合计面积6o.0o亩,平均水深1.2 m;二分场
有2只海水沉淀池,合计面积3O.0o亩,平均水深
1.5 m。 1.I.3 增氧机全场共配备水车式增氧机201 台,总功率210 kW,平均1.5 kW/亩。
1.1.4 虾苗一分场共放养虾苗780万尾,平
均每亩放苗9.70万尾;二分场共放苗560万尾,
平均每亩放苗9.33万尾。虾苗平均体长0.9~ I.0 cm,其中SPR子一代虾虾苗250万尾,普通苗
l 090万尾。所有虾苗都抽样检测“白斑”病毒和
“TSV”病毒,确定不带病毒后才予放养。 1.2 养殖管理
1.2.1 清塘消毒所有池塘用漂白粉50 mg/L
进行清塘消毒,采用药物灌洞的方法清除杂蟹。
海水沉淀池先用茶籽饼20 mg/L清除杂鱼,然后
用漂白粉50 mg/L清塘消毒。经清塘消毒后的池 塘在进水处安装6O目的尼龙筛绢,进水必须经
6O目筛绢过滤。 1.2.2 培养饵料生物5月20日一6月30日,
各塘从海水沉淀池进水60 cm,用生物复合肥料 肥水素进行肥水,培养单胞藻,使池水透明度控制
在3O~40 cm。水质肥后放养虾苗,放苗时间自5 月30日起至7月6日结束。
1.2.3 海水沉淀消毒海水在沉淀池经24 h沉
淀,并用二氧化氯0.3~0.4 mg/L消毒,然后用沙 滤或60目筛绢过滤,经16 em PVC管抽人养虾塘。
1.2、4 养殖塘水质调控方法 (1)保持水位及换水:养殖前期虾塘逐步加
水,每天加水5~10 cm。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O~
40 cm,一直到养塘水深达1.7 m水位后,才开始 逐步换水,每天换水10 cm左右。以后随着气温
升高,逐步增大换水量,每天换水l5~20 cm。养
殖后期更是尽量增大换水量,个别水色过浓的虾
塘换水量增大到2O~30 cm,尽量使池水保持清
爽,透明度控制在3O~50 cm。
(2)对水体进行定期消毒:养殖塘水体一般 《渔业现代化)zoo4年第4期 7
每10天用二溴海因消毒1次,使用浓度为0.3 mg/L。消毒3天后,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控制水 质。主要使用光合细菌、枯草杆菌、硝化细菌、酵
酶菌、乳酸菌。
(3)定期投放沸石粉、石灰石粉:养殖1个月
后开始全池遍撒沸石粉,每亩使用30—50 kg,每 20—30天使用1次。2003年共使用沸石粉40
吨。石灰石粉适宜养殖中后期使用,每半月使用
1次,用量为每亩使用10—20 kg,可与沸石粉同
时使用。 (4)使用增氧机:放苗后30天内,每天开机2
次,在中午及黎明前开机2 h;养殖30—70天延长 开机时间;养殖70天后,由于水体自身污染加大,
对虾总重量增加,一般除投饵时暂停1.5 h外全
天开机。此外,在气压降低的阴天、下雨时均增加
开机时间和次数,使水中溶氧量始终维持在4 mg/L以上。 (5)投喂优质对虾配合饵料:虾苗人池后第2 天就开始投喂“天邦”牌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投
喂量参考饲料厂推荐的投饲率,结合具体摄食情 况灵活掌握。前期每日分3次投喂:5:00投
25%,18:00投60%,22:00投15%。中、后期每日 分4次投喂:5:00投25%,ll:30投20%,18:00 投40%,22:00投15%。整个养殖过程全部投喂
对虾配合饲料,未使用过鲜活饵料。定期在饲料 中添加酵酶菌、乳酸菌、Vc、免疫多糖、人参皂甙
等,以增强对虾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6)日常管理:每日早、中、晚巡塘检查,观察 水温及水质变化,检查对虾摄食活动情况,作好记
录。每旬测量体长1次,根据对虾的旬增长速度,
结合各项管理措施,判断对虾生长状况,及时调整 和改正管理措施。
在对虾养殖期间,各塘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 因聚缩虫引起的烂鳃病,我们使用“纤虫净”、“三
氯异氰脲酸”等药物进行治疗,因治疗及时,都得
到控制。 经常用2216E和TCBS平板计数法对养殖水
体进行异养细菌总数、弧菌总数测定,当弧菌总数
接近10 CFU/em 时,即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 委托饲料厂生产药物配合饲料,在普通配饵
中加入2%的“对虾病毒净”、1%o的中鱼尼考、3%0
的Ve、2%0的免疫多糖。对虾无病时每10天投喂 2餐,对虾出现发病征兆时每天投喂2餐,连续投 喂3—5天。 2 养殖结果
2.1 环境水质监测控制结果 本养殖过程中各池水温在20—32℃,高温期
间表层水温有时达到34℃,但时间较短。水体盐 度都介于15.0—26.2之间,处于南美白对虾适宜 生长的水温和盐度范围。
养殖期间对所有养殖池的pH值、溶解氧含 量都进行测定并记录,现挑选一分场典型的1 、9 池,二分场的1 、3 池的测定数据列于表1。
表1 养殖池水体水质监测情况
刚放苗时,各养殖池的氨氮含量很低,随着养
殖时间增长,水体氨氮呈逐渐增加趋势。由于各
养殖池采取中间排污形式,在水体定期消毒以后 使用硝化细菌、酵酶菌与乳酸菌,促进水体中的硝
化作用进程,保持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2.2 养殖实验结果 (1)产量、成活率:所有养殖池于l1月25日
起捕结束,共起捕对虾155 610 kg,平均产量为 1 108.88 kg/亩,对虾平均体重每千克6o.8只,平
均体长l1.05 cm,平均成活率(重量百分比)为
70.61%。详见表2。
8 《渔业现代化}}2004年第4期
表2 养殖试验结果
(2)经济效益:对虾平均售价24 kg,全场
对虾总产值373.46万元,支出成本总计248.29万
元,平均对虾成本l5.96 kg,全场总利润 125.17万元,每亩平均利润0.89万元(详见表 3)。对虾平均饵料系数1.25。
表3 南美白对虾海水池塘精养技术项目经济效益(万元)
3 小结与讨论 3.1 改进池塘结构 今后新建虾池建议尽量建成6亩以下的小型
池塘,最好是3亩左右一塘。池塘不建进、排水闸 门,用大口径PVC管子进排水,池底采用锅底形 结构,在池中央底部通过埋在池底的PVC管子进 行底部排污。这样的池子封闭性好,能够有效地
避免外界水体污染。特别是底部排污系统能在增
氧机作用下起到很好的集污、排污作用。 3.2 必须配足增氧机 充足的溶解氧能够促进对虾新陈代谢和增强 对虾抗御病原侵袭的免疫力,加速水体中尤其是
池底中各种有害物质的分解。因此,在养殖期间 尤其是养殖中后期应多开增氧机,使水体溶解氧 始终保持在4 mg/L以上。 增氧机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水体增加溶解氧;
二是使水体旋转,起到集污作用;三是使整池水体 充分搅和,不产生分层现象。若向水体施撒药物,
能迅速溶解于整个水体,迅速发挥药物的作用。
3.3 定期消毒和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 光合细菌、枯草杆菌、硝化反硝化细菌等有益 微生物成为水体中优势细菌时,能迅速分解水体
中的富营养物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但一般
经过7一l0天,也会演变成非优势种群或出现死 亡,此时对水体进行消毒,杀灭或抑制所有细菌,
再重新投放有益微生物,能重新使有益微生物成
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如此重复,才能控制住水 体中的病原微生物不暴发成灾,引起虾病。 3.4 及时使用药物 养殖对虾过程中发生一些因细菌、寄生虫引 起的虾病也是在所难免的。例如,高密度精养对
虾经常会发生一种因聚缩虫引起的烂鳃病,如果 不及时治疗,也会引起对虾大批死亡。对一些因
细菌引起的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继发性暴 发病毒性虾病。根据近几年来防治虾病的实践,
及时治愈了细菌性疾病,一般情况下就不会暴发 病毒性虾病。在对虾配合饲料中添加抗病毒的中
草药,每l0天投喂数餐,在发现病毒性疾病征兆 时,一方面用“强克101”(纳米碘)0.3 mg/L连续
2天消毒水体,另一方面,连续投喂药物配合饲料
数天,对于防治病毒性虾病非常有效。 口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地方标准DB 33,无公害南美白对虾养殖技 术规范[S]. [2]苏国成.采用循环水工艺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的 研究[J].海洋渔业,2003(3):142—145. [通讯地址:(316000)舟山市解放西路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