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X线摄影技术
普通X线摄影
(三)脊柱
安医大一附院放射科 汪世玉
脊
柱
脊柱应用解剖(体表定位标志)
前面观: 第一颈椎 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 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 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 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 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 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二胸椎间隙 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 平面 第四胸椎间隙 胸骨角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 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一腰椎 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 面 第三腰椎 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间隙 脐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 髂骨嵴同一平面 第二骶椎 髂前上棘同一平面 尾骨 耻骨联合同一平面
脊柱体表标记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 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七颈椎 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二胸椎 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 点 第七胸椎 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 点 第十二胸椎 肩胛骨下角与髂骨 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 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 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第一、二颈椎张口位
骶髂关节前后位 (AP Axial Sacroiliac joints)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 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双下肢伸直,或双髋和 双膝稍弯曲并用棉垫稍垫高, 使腰椎摆平。 (3)暗盒上缘超出髂骨嵴, 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 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0° ~25°角,对准两髂前上棘 连线中点,射入暗合中心。
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Posterior Oblique Sacroiliac Joints)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 检侧腰部及臀部抬高,使人 体冠状面与台面成 25°~30°角。 (2)将被检侧的髂前上棘内侧 2.5cm处的纵切面对准台面 中线。 (3)两髂前上棘连线平面置于 暗盒上下的中线。暗盒上缘 包括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 【中心线】 头倾10~25 °角 对准被检侧髂前上棘内侧 2.5cm处。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 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两侧髋部和膝部弯曲, 使腰部贴近台面,以矫正 腰椎生理弯曲度,减少失 真。 (3)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或 上举抱头。 (4)暗盒上缘包括第12胸 椎,下缘包括第1骶椎。 【中心线】 对准L3(约脐上 2~3cm处),垂直射入暗 盒。
骨盆前后正位 (AP Pelvis)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 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 台面中线重合。 (2)两下肢伸直,双足轻度内 旋(10°~15°),踇趾并 拢。两侧髂前上棘至台面的距 离相等。 (3)暗盒上缘包括髂骨嵴,下 缘达耻骨联合下方3cm。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 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两髂前上棘连 线中点下方3cm处,垂直射 入暗盒。
颈椎正位 AP (Cervical Spine)
【体位】 (1)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 颈背部靠近摄影架面板,人 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摄影架面 板并与探测器中线重合。 (2)下颌稍抬起,下颌骨下 缘与地面平行。 (3)胶片上缘与外耳孔平齐, 下缘包括第一胸椎。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7°~ 10°角,对准甲状软骨下 方射入暗盒中心。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 双侧上肢尽量上举抱头, 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腰部垫以棉垫,使胸椎 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 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7颈椎, 下缘包括第1腰椎。 【中心线】 对准胸7椎体 (肩胛骨下角)平面,棘 突前5cm,垂直射入。
腰椎前后位(AP Lue)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 双上肢自然上举抱头,双 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腰部用棉垫垫平,使腰 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 于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11胸 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 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第3腰椎与 暗盒垂直。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上 肢放于身旁,头颅正中矢状面 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面至 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 影距离为100cm。 (4)曝光时嘱患者口张大或令患 者发“啊……”声。 【中心线】对准上下门齿中点,垂 直射入。
腰椎斜位
(Posterior Oblique Lumbar Spine)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近 台面侧髋部及膝部弯曲,对 侧下肢伸直。 (2)身体后倾,使冠状面与台 面约成25~30°角。腰椎长 轴对准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11胸椎, 下缘包括上部骶椎。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 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第3腰椎与暗 盒垂直。 (此位常规照左右两后斜位,便 以两侧对比观察-椎弓狭部)
颈椎侧位 (Lateral Cervical Spine)
【体位】 (1)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两足 分开使身体站稳,外耳孔与肩峰 连线位于片盒中心。 (2)头部后仰,下颌前伸,头颈 部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 听鼻线平行于地面。 (3)双肩尽量下垂,必要时辅以 外力向下牵引。 (4)暗盒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 包括肩峰。 【中心线】 经甲状软骨,水平方 向垂直射入。
闭孔斜位:被检侧向上, 人体躯干部与床面呈45° ,照射野包全整个髋骨, 髋关节。中心线垂直于靠 近X线管侧的髋关节部( 髂前上棘下方5cm。
胸椎正位(AP Thoracic Spine)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 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稍后仰,双上肢放于 身体两侧。 (3)暗盒上缘包括第7颈椎, 下缘包括第1腰椎。 【中心线】T7 对准胸骨上切迹与剑突连 线中点。
胸椎侧位(Lateral Thoracic Spine)
颈椎前斜位
【体位】 (1)患者取站立位,面向摄影架,被 检侧靠近摄影架面板,使人体冠状 面与摄影架面板约成45°角。下颌 稍前伸,上肢尽量下垂。 (2)颈椎序列长轴,置于暗盒长轴中 线。 (3)暗盒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 第一胸椎。 【中心线】 对准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 点,水平方向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此体位用于检查颈椎椎间孔和椎弓根病 变,应摄左右两侧,以作对比。
骨盆斜位
是骨盆正位的补充体 位。包含有三个体位 :1、显示髂骨翼部的 髂骨正位;2、显示髋 臼前缘的髂骨翼斜位 ;3、显示髋臼后缘的 闭孔斜位
髂骨翼正位:患者仰卧, 去除可能重叠在骨盆上的 异物,被检侧向下靠近床 面,躯干部与床面呈45° ,照射野包全整个髋骨, 中心线垂直于靠床面侧髂 骨翼部入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