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

郑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

郑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3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A .30°B .40°C .50°D .90°2.球从空中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 (秒)和球的起始高度h (米)之间有关系式5h t =,若球的起始高度为102米,则球落地所用时间与下列最接近的是( )A .3秒B .4秒C .5秒D .6秒 3.2019年6月21日甬台温高速温岭联络线工程初步设计通过,本项目为沿海高速和甬台温高速公路之间的主要联络通道,总投资1289000000元,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0.1289×1011B .1.289×1010C .1.289×109D .1289×1074.下列四个式子:9,327-,3-,(3)--,化简后结果为3-的是( ) A .9 B .327- C .3- D .(3)--5.将图中的叶子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A .B .C .D .6.观察下列算式,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得出22015的末位数字是( )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A .2B .4C .6D .87.若a<b,则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A .a+c>b+cB .a-c<b-cC .ac<bcD .a b c c<8.当x=3,y=2时,代数式23x y -的值是( ) A .43B .2C .0D .3 9.如果单项式13a xy +与2b x y 是同类项,那么a b 、的值分别为( ) A .2,3a b == B .1,2a b == C .1,3a b == D .2,2a b ==10.a,b,c 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b<0B .a+c<0C .a -b>0D .b -c<011.把 1,3,5,7,9,⋯排成如图所示的数表,用十字形框中表内的五个数,当把十字形上下左右移动,保证每次十字形要框中五个数,则框中的五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A .1685B .1795C .2265D .212512.如图,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且AB =8cm ,则MN 的长度为( )cm .A .2B .3C .4D .6二、填空题13.若代数式mx 2+5y 2﹣2x 2+3的值与字母x 的取值无关,则m 的值是__.14.如图所示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若开始输入的数为-1,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__.15.多项式2x 3﹣x 2y 2﹣1是_____次_____项式.16.已知m ﹣2n =2,则2(2n ﹣m )3﹣3m+6n =_____.17.如图,是七(2)班全体学生的体有测试情况扇形统计图.若达到优秀的有25人,则不合格的学生有____人.18.已知23,9n m n a a -==,则m a =___________.19.禽流感病毒的直径约为0.00000205c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cm ; 20.某水果点销售50千克香蕉,第一天售价为9元/千克,第二天降价6元/千克,第三天再降为3元/千克.三天全部售完,共计所得270元.若该店第二天销售香蕉t 千克,则第三天销售香蕉 千克. 21.如图,在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1,–2,若点B ,C 到点A 的距离相等,则点C 所表示的数是___.22.用“>”或“<”填空:13_____35;223-_____﹣3. 23.若523m x y +与2n x y 的和仍为单项式,则n m =__________.24.设一列数中相邻的三个数依次为m ,n ,p ,且满足p=m 2﹣n ,若这列数为﹣1,3,﹣2,a ,b ,128…,则b=________.三、解答题25.某市某公交车从起点到终点共有六个站,一辆公交车由起点开往终点,在起点站始发时上了部分乘客,从第二站开始下车、上车的乘客数如表:站次人数二 三 四 五 六 下车(人)3 6 10 7 19 上车(人) 12 10 9 4 0(1)求本趟公交车在起点站上车的人数;(2)若公交车的收费标准是上车每人2元,计算此趟公交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总收入?26.如图,图1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1个;图2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1+3=4=22个;图3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1+3+5=9=32个;图4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1+3+5+7=16=42个;…(1)根据你的发现,第n 个图形中有小正方形:1+3+5+7+…+ = 个.(2)由(1)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已知连续奇数的和:(2n +1)+(2n +3)+(2n +5)+……+137+139=3300,求n 的值.27.温州市在今年三月份启动实施“明眸皓齿”工程.根据安排,某校对于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一周用时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绘制成以下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次共抽取了 名学生进行调查.(2)用时在2.45~3.45小时这组的频数是_ , 频率是_ .(3)如果该校有1000名学生,请估计一周电子产品用时在0.45~3.45小时的学生人数.2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E 平分ABC ∠交线段AD 于点E, 12∠=∠.(1)判断AD 与BC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2)当,140A C ︒∠=∠∠=时,求D ∠的度数.29.在大课间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小龙在全校随机抽取一部分同学就“我最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下面是他通过收集的数据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小龙共抽取______名学生;(2)补全条形统计图;(3)在扇形统计图中,“其他”部分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__;(4)若全校共2100名学生,请你估算“立定跳远”部分的学生人数.30.解方程:(1)()()32324y y -=-;(2)13124x x +--=. 四、压轴题31.结合数轴与绝对值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探究: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表示-3和2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结论: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m 和数n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m-n ∣.直接应用:表示数a 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____,表示数a 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____;灵活应用:(1)如果∣a+1∣=3,那么a=____;(2)若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位于-4与2之间,则∣a-2∣+∣a+4∣=_____;(3)若∣a-2∣+∣a+4∣=10,则a =______;实际应用:已知数轴上有A 、B 、C 三点,分别表示-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长度/秒,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长度/秒.(1)两只电子蚂蚁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相向而行,求甲、乙数轴上相遇时的点表示的数。

(2)求运动几秒后甲到A 、B 、C 三点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长度?32.已知:A 、O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过O 点作射线OC ,使∠AOC :∠BOC =1: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一边OM 在射线OB 上,另一边ON 在直线AB 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ON 落在射线OB 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 度;(2)继续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的位置,使得ON 在∠AOC 的内部.试探究∠AOM 与∠NOC 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按5°每秒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OM 所在直线恰好平分∠BOC 时,时间t 的值为 (直接写结果).33.已知:如图,点M 是线段AB 上一定点,12AB cm =,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 s 、2/cm 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4AM 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此时AC =________,DM =________;(直接填空)()2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 MD +的值.()3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2MD AC =,则AM =________(填空)()4在()3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MN AB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互补的定义得出这个角的度数,进而利用互余的定义得出答案.【详解】解:∵一个角的补角是130︒,∴这个角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40︒.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2.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直接把高度为102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得,当h=102时,24.5=20.25 25=25 且20.25<20.4<25∴∴4.5<t<5∴与t最接近的整数是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估算问题,解题关键是针对其范围的估算.3.C解析:C【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详解】解:12 8900 0000元,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289×109.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解析:B【解析】【分析】由题意直接利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和去括号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详解】解:,故排除A;=3-,选项B正确;C. 3-=3,故排除C;--=3,故排除D.D. (3)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和去括号原则,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5.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平移的特征分析各图特点,只要符合“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即为正确答案.【详解】解:根据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将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A,其它三项皆改变了方向,故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学生易混淆图形的平移,旋转或翻转而误选.6.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解:∵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2015÷4=503…3,∴22015的末位数字和23的末位数字相同,是8.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数字类的规律探索.7.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逐一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由a<b ,两边同时加上c ,可得 a+c<b+c ,故A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 由a<b ,两边同时减去c ,得a-c<b-c ,故B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 由a<b ,当c>0时,ac<bc ,当c<0时,ac<bc ,当c=0时,ac=bc ,故C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由 a<b ,当a>0,c ≠0时,a b c c <,当a<0时,a b c c>,故D 选项错误,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A解析:A【解析】【分析】当x=3,y=2时,直接代入代数式即可得到结果.【详解】23x y -=2323⨯-=43,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代数式求值,正确的计算出代数式的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C解析:C【解析】【分析】由题意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即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进行分析即可求得.【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1=2,b=3,则a=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同类项的定义,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是易混点,要注意.10.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即可判断a 、b 、c 的符号,根据到原点的距离即可判断绝对值的大小,再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即可做出判断.【详解】根据数轴可知:a <b <0<c ,且|a |>|c |>|b |则A. a +b <0正确,不符合题意;B. a +c <0正确,不符合题意;C .a -b>0错误,符合题意;D. b -c<0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以及有理数的加减,难度适中,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和利用数轴比较大小是解题关键.11.B解析:B【解析】【分析】寻找这五个数和的规律,设中间数字为a ,则上边数字为10a -,下边数字为10a +,左边数字为2a -,右边数字为2a +,这五个数的和为5a ,用每个数字除以5,可得中间数字,结果的末位只能是3或5或7,不能是1或9.【详解】解:设中间数字为a ,则上边数字为10a -,下边数字为10a +,左边数字为2a -,右边数字为2a +,1010225a a a a a a +-+++-++=,A 选项51685,357a a ==,可以作为中间数;B 选项51795,359a a ==,不能作为中间数;C 选项52265,453a a ==,可以作为中间数;D 选项52125,425a a ==,可以作为中间数.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数的表示及规律探究,找准这五个数与中间数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2.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MN =CM +CN =12AC +12CB =12(AC +BC )=12AB 即可求解.【详解】解:∵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12AC,CN=12BC,∴MN=CM+CN=12AC+12BC=12(AC+BC)=12AB=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性质,找到MC与AC,CN与CB关系,是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2【解析】解:mx2+5y2﹣2x2+3=(m﹣2)x2+5y2+3,∵代数式mx2+5y2﹣2x2+3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则m﹣2=0,解得m=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合并同类解析:2【解析】解:mx2+5y2﹣2x2+3=(m﹣2)x2+5y2+3,∵代数式mx2+5y2﹣2x2+3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则m﹣2=0,解得m=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即系数相加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即含字母x的系数为0.14.-5【解析】【分析】首先要理解该计算机程序的顺序,即计算顺序,一种是当结果,此时就需要将结果返回重新计算,直到结果,才能输出结果.【详解】解:根据如图所示:当输入的是的时候,,此时结果解析:-5【解析】【分析】首先要理解该计算机程序的顺序,即计算顺序,一种是当结果1>-,此时就需要将结果返回重新计算,直到结果1<-,才能输出结果.【详解】解:根据如图所示:当输入的是1-的时候,1(3)21-⨯--=,此时结果1>-需要将结果返回,即:1(3)25⨯--=-,此时结果1<-,直接输出即可,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程序设计题,解题关键在于数的比较大小和读懂题意.15.四 三【解析】【分析】找到多项式中的单项式的最高次数即为多项式的最高次数,有几个单项式即为几项式.【详解】解:次数最高的项为﹣x2y2,次数为4,一共有3个项,所以多项式2解析:四 三【解析】【分析】找到多项式中的单项式的最高次数即为多项式的最高次数,有几个单项式即为几项式.【详解】解:次数最高的项为﹣x 2y 2,次数为4,一共有3个项,所以多项式2x 3﹣x 2y 2﹣1是四次三项式.故答案为:四,三.【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多项式的定义,用到的知识点为:多项式的次数由组成多项式的单项式的最高次数决定;组成多项式的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有几项就是几项式.16.-22【解析】【分析】将m ﹣2n =2代入原式=2[﹣(m ﹣2n )]3﹣3(m ﹣2n )计算可得.【详解】解:当m ﹣2n =2时,原式=2[﹣(m ﹣2n )]3﹣3(m ﹣2n )=2×(﹣2)3解析:-22【解析】【分析】将m﹣2n=2代入原式=2[﹣(m﹣2n)]3﹣3(m﹣2n)计算可得.【详解】解:当m﹣2n=2时,原式=2[﹣(m﹣2n)]3﹣3(m﹣2n)=2×(﹣2)3﹣3×2=﹣16﹣6=﹣22,故答案为:﹣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的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整体代入思想的运用.17.5【解析】【分析】根据达到优秀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求出总人数,然后用总人数乘以不合格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详解】解:∵学生总人数=25÷50%=50(人),∴不合格的学生人数=50×(1-5解析:5【解析】【分析】根据达到优秀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求出总人数,然后用总人数乘以不合格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详解】解:∵学生总人数=25÷50%=50(人),∴不合格的学生人数=50×(1-50%-40%)=5(人),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熟知扇形统计图中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是解题关键.18.27【解析】【分析】首先根据an=9,求出a2n=81,然后用它除以a2n−m,即可求出am的值.【详解】解:∵an=9,∴a2n=92=81,∴am =a2n÷a2n−m =81÷3=2解析:27【解析】【分析】首先根据a n =9,求出a 2n =81,然后用它除以a 2n−m ,即可求出a m 的值.【详解】解:∵a n =9,∴a 2n =92=81,∴a m =a 2n ÷a 2n−m =81÷3=27.故答案为:27.【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法则以及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9.【解析】【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解析:62.0510-⨯【解析】【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10n a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0.00000205=62.0510-⨯故答案为62.0510-⨯【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难度不大20.30﹣【解析】试题分析:设第三天销售香蕉x 千克,则第一天销售香蕉(50﹣t ﹣x )千克,根据三天的销售额为270元列出方程:9(50﹣t ﹣x )+6t+3x=270,则x==30﹣,故答案为:30解析:30﹣【解析】试题分析:设第三天销售香蕉x千克,则第一天销售香蕉(50﹣t﹣x)千克,根据三天的销售额为270元列出方程:9(50﹣t﹣x)+6t+3x=270,则x==30﹣,故答案为:30﹣.考点:列代数式21.2+【解析】【分析】先求出点A、B之间的距离,再根据点B、C到点A的距离相等,即可解答.【详解】∵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AB=1–(–)=1+,则点C表示的数为1+1+解析:2+2【解析】【分析】先求出点A、B之间的距离,再根据点B、C到点A的距离相等,即可解答.【详解】∵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2,∴AB=1–(–2)=1+2,则点C表示的数为1+1+2=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也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22.<>【解析】【分析】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详解】解:<;>﹣3.故答解析:< >【解析】【分析】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详解】 解:13<35;223->﹣3. 故答案为:<、>.【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 23.9【解析】根据与的和仍为单项式,可知与是同类项,所以,解得,所以,故答案为:9. 解析:9【解析】根据523m x y +与2n x y 的和仍为单项式,可知523m x y +与2n x y 是同类项,所以52m +=,解得m 3,n 2=-=,所以()239n m =-=,故答案为:9.24.-7【解析】【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a 的值,再依此求出b 的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32-(-2)=11,则b=(-2)2-11=-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探索与表解析:-7【解析】【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a 的值,再依此求出b 的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32-(-2)=11,则b=(-2)2-11=-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探索与表达规律——数字类规律探究. 熟练掌握变化规律,根据题意求出a和b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5.(1)本趟公交车在起点站上车的人数是10人;(2)此趟公交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总收入是90元.【解析】【分析】(1)根据下车的总人数减去上车的总人数得到起点站上车的人数即可;(2)从起点开始,把所有上车的人数相加,计算出和以后再乘以2即可求解.【详解】(1)(3+6+10+7+19)-(12+10+9+4+0)=45﹣35=10(人)答:本趟公交车在起点站上车的人数是10人.(2)由(1)知起点上车10人(10+12+10+9+4)×2=45×2=90(元)答:此趟公交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总收入是9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应用,读懂题意,正确列出算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6.(1)(2n﹣1);n2;(2)n的值为40.【解析】【分析】(1)根据各图形中小正方形个数的变化可找出变化规律“第n个图形中有小正方形的个数为:1+3+5+7+…+(2n-1)=n2个”,此问得解;(2)根据(1)的结论结合(2n+1)+(2n+3)+(2n+5)+……+137+139=3300,即可得出关于n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正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图1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1个;图2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1+3=4=22个;图3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1+3+5=9=32个;图4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1+3+5+7=16=42个;…,∴第n个图形中有小正方形的个数为:1+3+5+7+…+(2n﹣1)=n2个.故答案为:(2n﹣1);n2.(2)∵(2n+1)+(2n+3)+(2n+5)+……+137+139=3300,∴702﹣n2=3300,解得:n=40或n=﹣40(舍去).答:n的值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根据各图形中小正方形个数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第n个图形中有小正方形的个数为n2个”是解题的关键.27.(1)400. (2)104; 0.26.(3)540【解析】【分析】(1)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得到各个时间段的频数,计算即可;(2)从频数分布直方图找出用时在2.45−3.45小时的频数,求出频率;(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详解】解:(1)这次共抽取的学生数为:40+72+104+92+52+40=400(人),故答案为:400;(2)用时在2.45−3.45小时这组的频数为104,频率为:1040.26 400,故答案为:104;0.26;(2)1000×4072104540400(人).答:估计1000名学生一周电子产品用时在0.45~3.45小时的学生人数为540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28.(1)AD//BC,理由见解析;(2)80【解析】【分析】(1)根据BE平分∠ABC可得∠2=∠CBE,再根据∠1=∠2,可得∠1=∠CBE,可判断AD 与BC平行;(2)根据∠1=40°,可得∠EBC=∠2=∠1=40°,由此可以求出∠C=∠A=100°,再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得∠D=80°.【详解】解:(1)AD//BC,理由:∵BE平分∠ABC∴∠2=∠CBE∵∠1=∠2∴∠1=∠CBE∴AD//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40°,∴∠EBC=∠2=40°,∴∠A=180°−∠1−∠2=100°,∵∠A=∠C,∴∠C=∠A=100°,∴∠D=360°−∠A−∠2−∠EBC−∠C=360°−100°−40°−40°−100°=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即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9.(1)50;(2)补图见解析;(3)72°;(4)672人.【解析】【分析】(1)画出统计图,根据跳绳的人数除以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出抽取的学生总数;(2)根据总学生数,求出踢毽子与其他的人数,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3)根据其他占的百分比乘以360°即可得到结果(4)由立定跳远的百分比,乘以2100即可得到结果【详解】(1)根据题意得:15÷30%=50(名)则共抽取50名学生(2)根据题意得:踢毽子人数为50×18%=9(名),其他人数为50×(1-30%-18%-32%)=10名,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3)根据题意得:360°×20%=72°则“其他"部分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72°;(4)根据题意得'立定跳远"部分的学生有2100×32%=672(名)【点睛】此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和扇形统计图,看懂图中数据是解题关键30.(1)14y=;(2)1x=-.【解析】【分析】(1)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解决即可.(2)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解决即可.【详解】解方程:(1)3(2y-3)=2(y-4);6928y y-=-.6298y y-=-.41y=.14y=.(2)131 24x x+--=.2(1)(3)4x x+--=.2234x x+-+=.-1x=.【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在去分母时不要漏乘项.四、压轴题31.探究:3;5;直接应用:∣a-2∣,∣a+4∣;灵活应用(1)2或-4;(2)6;(3)-6或4;实际应用:(1)甲、乙数轴上相遇时的点表示的数是-10.4;(2)运动2秒或5秒后甲到A、B、C 三点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长度.【解析】【分析】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绝对值的意义、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以及数轴直观解决问题即可.【详解】探究:4-1=3;2-(-3)=5.直接应用:∣a-2∣,∣a+4∣;灵活应用:(1)a+1=±3,a=3-1=2或a=-3-1=-4,∴a=2或-4;(2)∵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2之间,∴a-2<0,a+4>0,∴原式=2-a+a+4=6;(3)由(2)可知,a<-4或a>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a<-4时,方程变为:2-a-(a+4)=10,解得:a=-6;②当a>2时,方程变为:a-2+(a+4)=10,解得:a=4;综上所述:a的值为-6或4.实际应用:(1)设x秒后甲与乙相遇,则:4x+6x=34解得:x=3.4,4×3.4=13.6,﹣24+13.6=﹣10.4.故甲、乙数轴上相遇时的点表示的数是﹣10.4;(2)设y秒后甲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为40个单位,B点距A,C两点的距离为14+20=34<40,A点距B、C两点的距离为14+34=48>40,C点距A、B的距离为34+20=54>40,故甲应为于AB或BC之间.①AB之间时:4y+(14﹣4y)+(14﹣4y+20)=40解得:y=2;②BC之间时:4y+(4y﹣14)+(34﹣4y)=40解得:y=5.答:运动2秒或5秒后甲到A、B、C三点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长度.【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32.(1)90°;(2)30°;(3)12秒或48秒.【解析】【分析】(1)依据图形可知旋转角=∠NOB,从而可得到问题的答案;(2)先求得∠AOC的度数,然后依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到∠NOC=60°-∠AON,∠AOM=90°-∠AON,然后求得∠AOM与∠NOC的差即可;(3)可分为当OM为∠BOC的平分线和当OM的反向延长为∠BOC的平分线两种情况,然后再求得旋转的角度,最后,依据旋转的时间=旋转的角度÷旋转的速度求解即可.【详解】(1)由旋转的定义可知:旋转角=∠NOB=90°.故答案为:90°(2)∠AOM﹣∠NOC=30°.理由:∵∠AOC:∠BOC=1:2,∠AOC+∠BOC=180°,∴∠AOC=60°.∴∠NOC=60°﹣∠AON.∵∠NOM=90°,∴∠AOM=90°﹣∠AON,∴∠AOM﹣∠NOC=(90°﹣∠AON)﹣(60°﹣∠AON)=30°.(3)如图1所示:当OM为∠BOC的平分线时,∵OM为∠BOC的平分线,∴∠BOM =∠BOC =60°,∴t =60°÷5°=12秒.如图2所示:当OM 的反向延长为∠BOC 的平分线时,∵ON 为为∠BOC 的平分线,∴∠BON =60°.∴旋转的角度=60°+180°=240°.∴t =240°÷5°=48秒.故答案为:12秒或48秒.【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旋转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计算,求得三角板旋转的角度是解题的关键.33.(1)2AC cm =,4DM cm =;(2)6AC MD cm +=;(3)4AM =;(4)13MN AB =或1. 【解析】【详解】(1)根据题意知,CM=2cm ,BD=4cm .∵AB=12cm ,AM=4cm ,∴BM=8cm ,∴AC=AM ﹣CM=2cm ,DM=BM ﹣BD=4cm . 故答案为2,4;(2)当点C 、D 运动了2 s 时,CM=2 cm ,BD=4 cm .∵AB=12 cm ,CM=2 cm ,BD=4 cm ,∴AC+MD=AM ﹣CM+BM ﹣BD=AB ﹣CM ﹣BD=12﹣2﹣4=6 cm ;(3)根据C 、D 的运动速度知:BD=2MC .∵MD=2AC ,∴BD+MD=2(MC+AC ),即MB=2AM .∵AM+BM=AB ,∴AM+2AM=AB ,∴AM=13AB=4. 故答案为4;(4)①当点N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AN ﹣BN=MN .又∵AN ﹣AM=MN ,∴BN=AM=4,∴MN=AB ﹣AM ﹣BN=12﹣4﹣4=4,∴MNAB=412=13;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AN﹣BN=MN.又∵AN﹣BN=AB,∴MN=AB=12,∴MNAB=1212=1.综上所述:MNAB=13或1.【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