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当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 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特征
7,名词后带数量词,这个名词作动词。
鼓三通,锣三下 敲鼓,击锣
名作使动用法
首先判断名词作动词,再判断是否是使动。 使动:看该动作是否是后面的宾语发出。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使死者活,使骨头长肉
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概念:主语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 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的种类:(1)形容词的活用 (2)名词的活用
• 译“每(天、月、年)”或“一(天天、 月月、年年)地”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形容词的活用
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 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看尽
• 2、牛困人饥日已高
升高
• 3、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 4、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 揭穿
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例如:
• ①道芷阳间行。
动宾关系
• (取道)
• ②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用瓮作窗户,用绳作转轴]
• 3,一狼洞其中。打洞
主谓关系
• 4,军霸上
驻军 状谓关系
2.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 用为动词。
• ①驴不胜怒,蹄之。 • (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
• 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 (用木匣子装)
例如:
• ①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娶妻子。”)
• ②左右欲刃相如。 (武王的近侍要杀相如)
• ③非能水也。 (游水)
• 5.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 动词。
例如:
•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 (住)
6.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这个名词 便活用为动词。
如:唐浮图始舍于其址。 建房子
主语名词活用
1、一般动词
2、使动
3、意动
4、名词作状语
二、动词活用 1、活用为名词
2、作使动
1、活用为名词 三、形容词活用 2、活用为 动词
3、使动 4、意动
名词的活用
•
名词活用动词
• 1.两个名词或以上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
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或状
• 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③句中“犬坐”是狼“像犬一样坐着”。
• 2.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译“像对
待…一样”或“按照…” 。
• 例如: •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①句的“兄”,名词,在这里作“事”的状
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像对待兄 长一样招待他。
• ②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3.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 • ①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跟着十来个女徒弟,都穿着绸子单衣,站在 大巫的背后)
• ②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给没有功劳的臣子封官,不让 不勇敢战斗的士兵受赏)
•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 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 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 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 "等。
名词活用作状语的类型: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2.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 3.表示动作行为方式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
词类活用
•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 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 种新的语法功能。
•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 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是要 参考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一、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词语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及短语充当。 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和短语充当。形容词和不及物 动词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 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及短语充当。 状语:一般由副词、介宾短语充当。 定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及短语充当。 一般来说,复杂的句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 ③句的“目”和“耳”分别修饰动词“见”
和“闻”,表示凭借。“目见耳闻”可译为 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④句的“面”修饰动词“刺”,表示用面对
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面刺”可译为 当面指责。
• 方位名词作状语
• 方位词是名词的附类。 “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 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把这些 方位词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介词 “往”“向”等来理解。例如:
• 5、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 动词。例如:
• ①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 法之所尊也。
• (一般人认为宝贵的,正是君主认为低贱 的;一般官吏认为是卑下的,正是法律 认为高贵的)
• ②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 (社会上所推崇的人,没有比得上黄帝的)
名词活用
• 普通名词作状语
• 1.用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译“像…一样”或 “像…似的” 。
• 例如: •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①句中“席”、“包”、“囊” 分别作状语:像席
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这三句是互文 见义,全句可译为“吞并天下之意”。
• ②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 ②句中“儿啼”是“像小孩一样地啼哭”。
• ①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 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
• ①句的“南”“西”“东”“北”分别修饰 其后的动词,有往南、往西、往东、往北的 意思。
• ②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 ②句的“右投”“左投”,意思是向右边(西
时间名词表示动作频率或发展时作状语
• ②句的“师”作“事”的状语,可译为按照 对待老师的态度来侍奉他。
•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 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例如: •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②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①②句的“箕畚”和“船”分别修饰动词 “运”和“载”,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箕畚运用渤海之尾”,意思是用箕畚运到 渤海边上;“船载以入”,意思是用船载运 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