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实词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在字典中的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
是识记。
考点分布
1.一词多义。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词。 4.偏义复词。 5.词类活用。
附:2006~2013 年广东高考“文言实词”考查情况一览表
年份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பைடு நூலகம்1 年 2012 年 2013 年
•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外交使者。今:出门时带的包裹。) • ②颜色不少变
(古:容颜、脸色。今:色彩。) •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 古:秋日的天空。今:秋季。)
•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古:年岁、年龄。今:春天和秋天。)
• 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于是写作。今:因果连词,表原因)
5.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露出。
6.乃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
7.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受。
二、古今异义
(一)词义使用范围的差异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1. 词义扩大。
“江”“河” “好”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古:女子相貌好看,今: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考查情况 质、善、玩、录 振、收、造、悦服 奇、起、诛、弛 语、委、识、恙 苦、纵、官、抵 擢、豁、举、卒 第、推、绳、知
考点透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列出了高中生应重点掌握的 120
个文言实词,它们是: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 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 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 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 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 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 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 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 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1.同音替代
其假借意义为“夜晚”。
•2.音近替代
•3.形近替代
[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倍]通[背],背叛 2.赢粮而景从 。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3.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现在表示宣告,声明。
•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
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
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
(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1、词义褒贬的变化 2、词义轻重的变化
5.感情色彩变化
①褒贬变化
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
(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古:妻子儿女。今:妻,与“丈夫”相对)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 词义转移:
“涕”,古指眼泪,现指鼻涕
“偷”,古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 如:偷生(苟且求生)今转移为偷窃
• 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
“做官的人” 例: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读书人”
例: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
“有才能的人” 例:胜不敢复相士
“士兵”
例: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3.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本义是“察看、仔细看”,引申义是
“帮助、辅佐”( 无物以相之)
“爪牙”现: 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卑鄙”:
古代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
现在表示品德低,贬义词。
古义为议论是非、评论得失 ,今义为贬义
“谤”(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古义为建筑结构紧凑工致,褒义词。 “勾心斗角” 现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斥,贬义词。
古为偏执,不驯服。
“乖” 现为顺从、伶俐。
1、一词多义
实 词
2、古今异义 3、偏义复词 4、词类活用
5、通假字
一、一词多义
(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一)、一词多义
1、本义:
“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
“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例]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
1.战则请从
[跟随]
2.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砍伐]
3.范增数目项王 [眼睛] 4. 乃以百钱易之 [换取]
2、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
“道”本义 “道路”,引申义“方向、方法、道理” “本” 本义“树木的根”,引申义“根本、本来、探究”
• [例]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能举例则举例 说明)
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 例: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 “自己 、自身”
• ⑥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古:攻克。今:抬起。)
• ⑦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古:跑。今:行走。)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 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
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
• ②(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
“中国”
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中原地 区,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阿姨”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 称呼。)
2. 词义缩小
“臭”,古代好坏气味均可,现只表坏的气味; “让”,古代既可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 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②词义强化 先帝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恨”,古代遗憾、不满, 今表示仇恨、怀恨。
考纲阐释
考纲内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B 级(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三个方面的要 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词(重
考纲阐释
点掌握但不局限于考纲所列的 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二是这 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选文
“选择”(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辅佐帝王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通假字(假借义)
• 本应用甲字,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 近的字去代替。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
字。
• 如: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中“蚤”同“早”,
其假借意义为“早一点”;
“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