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是本册第二个集中识字单元,由《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人之初》4篇课文组成,旨在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完成识字任务。
教材编排的识字形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贴近学生生活。
其中,《动物儿歌》是活泼生动的童谣,运用学生熟悉的小动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带出生字;《操场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看图学词学句;《古对今》和《人之初》则以通俗凝练的韵语带出识字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 动物儿歌 2 1.认识49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2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节奏来朗读形式不同的课文;背诵《古对今》和《人之初》。
3.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学习运用这一规律自主识字。
4.了解身边小动物的习性和四季气候、景物的变化,保持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古对今 2 操场上 2 人之初2 口语交际1 初步学会独立打电话和接电话。
5 动物儿歌▶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4.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归类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
通过表演,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
字音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字形教学,以整体识记为主,根据不同的字形渗透不同的识字方法,如归类识字、字理识字、熟字加偏旁等。
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
(2)写字。
指导书写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生字的结构及书写规则,按照字的结构分类指导,教师要做好示范,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朗读指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应带领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可以用问答的方式,我来问,你来答;可以用对读的方式,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你读一句,我读一句;还可以两两合作,边拍手边读,等等。
3.理解运用本文比较难理解的是“蝴蝶花间捉迷藏”,可以引导学生做做动作,展开想象。
另一句“蚯蚓土里造宫殿”,也可以展开想象,把蚯蚓想象成建筑师,感受儿歌的有趣。
还可以补充别的动物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仿照“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来创编儿歌。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迷、造、运”3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图片导入。
教师导入: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春天过去了就是夏天。
夏天就要到了,让我们去看看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有哪些动物朋友。
请你们仔细观察,小动物在做什么呢?在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小动物吗?课件出示:2.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课件出示:动物儿歌)【设计意图】看图导入符合儿童的心理。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儿歌,随文识字1.初读课文,认识动物。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这首儿歌里讲了哪些动物宝宝?你能在课文中画出来吗?(4)指名说并读出这些小动物的名称。
课件出示:蜻qīnɡ蜓 tínɡ 蝴hú蝶 dié 蚯qiū蚓 yǐn 蚂mǎ蚁 yǐ 蝌kē蚪 dǒu 蜘zhī蛛 zhū(5)去掉拼音和图片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记熟这些词语。
(6)请学生在课文中的插图里按顺序把这些小动物都找出来。
2.运用方法,巩固识字。
(1)再指名认读课文,认识形声字。
①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蜻蜓蚂蚁 蜘蛛引导学生发现形旁“虫”。
②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的汉字可有趣了,有的汉字一部分表示它的意思,一部分表示它的读音,像这个“蜻”字,左边的“虫”表示它的意思,右边的“青”表示它的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
(板书:形声字)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认识很多生字。
(2)(过渡)师:除了虫字旁的生字,本课还有6个生词,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课件出示:展翅飞 捉迷藏 造宫殿 运食粮 结网忙 (3)教师举例:蜘蛛结的网叫蜘蛛网,咱们班有小画家吗?谁能在黑板上简单地为我们画一张蜘蛛网?(一名学生上台画,其他学生评议)(4)教师总结:“网”字外面的框就像是蜘蛛的网,里面的小叉就像是小蜘蛛,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记住“网”字。
学生交流其他生字的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和图片识字,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归类识字,运用象形字的外形帮助识字,达到了运用多种形式灵活识字的目的,落实了课文教学的重点。
板块三 再读儿歌,了解内容1.发现规律,指导朗读。
(1)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读一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看图说话。
看课文插图,说说这些小动物在哪里干什么。
(3)明白儿歌的句式特点:谁(两个字)在哪里(两个字)干什么(三个字)。
这样的句式特点使整首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童趣。
(4)根据儿歌的特点划分节奏,再读一读。
(5)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2.图文结合,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①“捉迷藏”是什么意思?你能演一演蝴蝶如何捉迷藏吗?②加上动作读一读。
(2)课件出示:①想象一下蚯蚓在土里造出了一座怎样的宫殿。
②这么勤劳的蚯蚓多惹人喜爱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描写的画面。
通过动作表演、展开想象的方法重点理解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在不断地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律和趣味。
板块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仔细观察。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形声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写写其中的几个吧。
(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迷、造、运”)(2)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写的时候都是先内后外。
①“迷”里面的“米”写在中心偏右上一些,走之的笔顺是:点、横折折撇、平捺。
②“造”里面的“告”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走之的平捺要舒展,托住里面的字。
③“运”里面的“云”的撇折写在中心点往上一些,走之的平捺要舒展。
2.提出要求,练习提高。
(1)提示写字的要求:写字时提醒学生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争取把字写正确、写漂亮。
(2)播放古筝轻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在一起指导书写,便于学生记忆,整合教学资源。
第2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上节课学的生字,学会书写“间、池、欢、网”4个字。
2.背诵课文,感知儿歌的韵律美,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字词,尝试背诵1.出示字词,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短语: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蚯蚓松土蚂蚁搬家蝌蚪游水蜘蛛结网(2)指名读,开火车读。
(3)加上动作读一读。
2.方法指导,比赛背诵。
(1)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朗读与背诵。
如:什么半空展翅飞?蜻蜓半空展翅飞。
(2)全班朗读儿歌并背诵。
(3)指名背诵并点评。
(4)师生合作背诵,小组比赛背诵。
(5)全班拍手一起背诵。
【设计意图】在复习的基础上尝试背诵,为后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二发挥想象,拓展延伸1.图文结合,想象画面。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其他小动物以及它们的活动地点,想象它们的活动像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用儿歌的句式来表达。
课件出示:(2)结合图片,触发灵感。
课件出示:预设:生1:白兔地上蹦蹦跳。
生2:小猫房前喵喵叫。
2.自由表达,创编儿歌。
(1)结合几个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调整、修改,编成一首与课文类似的儿歌,写在幻灯片上或黑板上,并署名。
(2)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齐读自创儿歌。
【设计意图】通过说、仿训练,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自主学习,从仿到创,发展思维,发展语言。
板块三书写生字,评价指导1.出示生字,发现结构。
(1)课件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间、池、欢、网”)(2)教师示范要点:①间:先外后内,门字框要大、要正,竖、横折钩都要写直,不能歪,里面的“日”要写得稍小些,放在田字格的中心位置。
②池:左窄右宽,三点水呈弧形,第二点写在横中线上,右边“也”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要写舒展,比横折钩要宽。
③欢:左小右大,右边“欠”的第一笔撇从竖中线往右些起笔,第二个撇从中心点往右些起笔,穿插到又字旁下面,人字的撇和捺要写舒展。
④网:先外后内,同字框要写得大而正,里面的两个“撇、点”要分布均匀。
2.教师指导,练习提高。
(1)学生描红,板书。
(2)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着力体现“三重”,即重归类、重情境、重方法指导,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灵活识字。
本课的生字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
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
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入有趣的语句中,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
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图片创设情境,运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指导写字的环节中,采用结构分类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非雪天不能读书①读书不分四时。
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
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②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
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③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shēchǐ)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苗条。
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拔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香来吃,吃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
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④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
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mì)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
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⑤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早期的锐志没有,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