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重点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重点

3)物流系统的延伸功能
就是系统的增值服务部分。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包括以下几层含义和内容:
(1)增加便利性的服务
(2)加快反应速度的服务
(3)降低成本的服务
(4)拓展空间的服务
物流系统的目标就是物流系统合理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目标:要以用户(即需方)为中心,树立“用户第一”的观念,将商品按照用户的要求,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送到用户手中。
(2)节约目标:这种节约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流通时间的节约,二是流通费用的节约。
(3)及时目标:及时性并不等于快速性,也就是说它并不只是简单的时间节约,而是指让物品在最恰当的时间送到用户手中。
(4)规模化目标:在物流领域以分散或集中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统,提高物流集约化的程度,就是规模优化这一目标的体现。此外,物流企业之间还通过重组整合,实现小物流系统向大物流系统的转变,实现更深层的规模化目标。
物流规划主要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客户服务目标、设施选址战略、库存决策战略和运输战略。
在制定物流战略时,通常要考虑到的环境因素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政治和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等。
物流战略实施原则
①战略协同原则
②力求优势原则
③区域平衡原则
④有限合理原则
⑤阶段发展原则
⑥系统优化原则
物流战略实施的内容
①对企业总体物流战略的说明
企业的物流战略规划与设计通常表现在5个层次上,分别是物流战略层、物流经营层、物流结构层、物流职能层和物流执行层。
物流战略层:确立物流对企业战略的协助作用,建设两大平台和两大系统。
物流经营层:通过顾客服务建立战略方向。
物流结构层:物流系统的结构部分,包括渠道设计和设施网络战略。
物流职能层:物流战略规划的职能部分主要是对企业物流作业管理的分析与优化。
5)经济性原则:指在物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水平一定的前提下,追求成本最低。
6)社会效益原则:指在规划设计时应该考虑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社会资源节约等因素。
物流系统规划的特点
1)物流系统规划是综合规划
2)物流系统规划是动态规划
3)物流系统规划是过程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1)调查分析阶段
2)需求及服务水平预测
(6)仿真实验设计
(7)模型的仿真运行
(8)仿真结果的输出与分析
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的一些基本组成元素
①实体。是指组成系统的物理单元。系统中的实体可分为永久实体和临时实体两大类。
②属性。是实体特征的描述,一般是实体所拥有的全部特征的一个子集,用特征参数变量表示。
③活动。是占用一定时间和资源导致系统状态发生改变的一定过程。
(1)作业子系统:是指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职能系统。
(2)信息子系统:
2)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
以物流系统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物流系统划分为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
(1)社会物流系统:是指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系统。社会物流系统又称为大物流系统,包括石油、天然气、粮食的储运系统,以及港口的储运系统、军训物质的调运系统等。
系统:所谓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有机整体。
模型:模型是系统某种特定性能的一种抽象形式。模型具有3个特征:
①显示系统的抽象描述;
②由一些与所分析的问题有关的主要因素构成;
③表明了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模型一般可以分为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
所有分析方法均可归为3个类别,即:
调查类
实验类
假设类
假设的种类
物流系统需求分析是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物流系统要进行的运输、存贮、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量进行预测分析。
选择物流需求的量化指标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绝对量与相对量互补的原则
绝对量反映客观事物的规模、水平、大小。它必须要用一定的单位来表示。
系统一般具有4个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
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资的物质实体、物流设施设备和工具、人员以及信息等若干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具有实现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的特点:
1)物流系统具有一定的整体目的性
④系统状态。是指在某一时刻,系统中所有实体的属性和活动的描述。
⑤事件。是引起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行为,它是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瞬间行为。
⑥进程。是由若干个事件或若干个活动组成的,一个进程描述了它所包含的事件及活动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及时序关系。
⑦队列。处于等待状态的实体序列就成为队列。一般按先到先服务的原则。
⑥企业对物流系统发展的需要。
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指在进行区域物流规划时,必须对区域物流规划中的各种要素进行系统思考和系统设计。
2)战略性原则:指在进行物流规划时,必须对物流规划中的各种要素进行长期的、战略性的思考与设计。
3)科学性原则:科学调查,科学分析,科学规划。
4)可行性原则:指在进行物流规划时,必须使各种规划要素定位、目标和措施适合既定的资源约束条件,具有可操作性。
物流系统就像是一个完整的流,它具有流的5个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
物流系统的功能包括基本功能、组织功能、延伸功能3方面内容。
1)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
满足物的位移及其服务的需要,是物流系统一切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2)物流系统的组织功能
是一般物流系统都具有的功能,如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功能,这也是物流系统的作业环节和组织管理环节。
(2)企业物流系统:包括3种不同的企业物流系统
①生产企业物流系统: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组成。
②商业企业物流系统:相比生产企业物流系统简单,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
③物流企业物流系统:也就是第三方物流系统,基本上由运输系统、仓储系统、信息系统等组成。
1)物流系统的流动结构
BCG提出,一个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率是决定它的整个业务包内某一特定业务单位应当采取某种战略的两个基本参数。
BCG把企业内部的业务单位划分为以下4种战略类型:“金牛”型、“瘦狗”型、“问题”型、“明星”型,
明星型:这种类型的业务部门或单位具有高业务增长率和高市场份额
物流战略是指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发展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
3)库存战略
库存战略是指管理库存的方式。将库存分配(推动)到储存点与通过捕获自发拉动库存,代表着两种战略:拉动式库存管理法、推动是库存管理思想。
4)运输战略
运输包括运输方式、运输批量和运输时间以及路线的选择。
物流任务的完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速度:完成周期的速度是指从订货起到货物装运再至实际抵达的这段时间。
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和管理职责划分,企业战略可以分为总体战略、业务单位战略和职能战略3个层次。
2)企业战略的类型
根据企业战略行为的各自特点,可以将企业战略划分为四大类:扩张型、稳定型、紧缩型和混合型。
①扩张型战略:也称进攻型或发展性战略。特点是不断地开发新市场,扩大经营规模,使自己的能力超过竞争对手。
3)规划阶段
4)评价与实施阶段
战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全局性
长远性
抗争性
纲领性
风险性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长期生存与发展,在充分研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作的长远的、总体的谋划。具体地讲,就是把企业的方针目标、政策和行动综合成一个协调的整体结构或计划,或者说是实现长期的目标的方法。
1)企业战略的层次
(3)数学模型
一般来说,数学模型可以描述为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定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根据对象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单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
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步骤:
(1)问题的描述与定义
(2)建立仿真模型
(3)收集数据和信息
(4)模型的确认
(5)模型的编程实现与验证
物流执行层:包括支持物流的信息系统、指导日常物流运作的方针与程序、设施设备的配置及维护,以及组织与人员问题。
物流战略规划的主要领域: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客户服务目标
企业提供的客户服务水平比任何其他因素对系统设计的影响都要大。物流战略规划的首要任务是确定适当的客户服务水平。
2)设施选址战略
存储点及供货点的地理分布构成物流规划的基本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设施的数量、地理位置、规模,并分配各设施所服务的市场范围,这样就确定了产品到市场之间的路线。
②稳定型战略:指企业在现有生产条件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战略形势式,通常为处于波动或下降之中的企业所采用。
③紧缩型战略:又称撤退战略,指企业采取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企业的投入、封存或出卖部分设备等措施,谋求摆脱困境的一种战略形式。
④混合型战略:指企业在一个战略时期同时采取稳定、扩张、紧缩等几种战略,也就是说在不同的阶段中采用不同的战略。
物流网络结构是指产品从原材料起点到市场需求终点的整个流通渠道的结构,包括:物流节点的类型、数量、位置,节点上资源的数量、种类,节点所服务的客户群体;节点之间的链路的负载能力、物理特性以及节点之间所采取的运输方式等。
2)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复杂、动态性系统
3)物流系统构成要素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的现象
4)物流系统作为其上位系统的子系统而发挥作用
5)物流需要通过信息的反馈加以控制
物流系统的构成
1)物流要素
物流要素是指人、财、物、设备、任务和信息这6个内部要素以及制度、法律、行政命令和标准化系统等外部支撑要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