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系统规划与计划

物流系统规划与计划

第1章物流系统
1.简述“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和存储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全过程。

通过这个全过程使这些材料和产品的流动和存储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

物流是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储存、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的加工价值。

2.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资、运输设施设备、装卸搬运
机械、包装设备、仓储设施、人员和信息系统等。

3.简述物流系统的流动结构(7个流动要素)
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流效
4.简述物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运输——通过载体发挥作用,实现流体的空间位移并在满足服务目标的情况下降低运输费用。

储存——起缓冲、调节、平衡供需矛盾的作用,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是物品产生时间上的效益。

包装——生产的终点、流通的起点。

便于销售和物流作业。

装卸搬运——衔接运输和储存环节
流通加工——弥补生产过程中的加工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要
物流信息处理——
5.物流系统有哪些类型?
按物流系统性质分类:社会物流系统:全社会的物流整体,伴随商业活动发生,与物流过
程和所有权的更迭相关
行业物流系统
企业物流系统——生产企业物流系统(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
商业企业物流系统
物流企业物流系统
生产企业物流——供应物流系统
生产物流系统
销售物流系统(产成品的库存管理、仓储发货运输、订货处理&顾客服务)
回收物流系统
废弃物流系统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地区物流系统
国内物流系统
国际物流系统
第2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1. 物流系统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
物流系统规划,着眼于物流系统建设的全面长远发展,更具全局观点,是对拟建物流系统的可行性论证的依据。

而物流系统设计,强调对物流系统制定详细的方案,是在可行性论证之后,对系统的建设给出具体的运作和施工设计。

因而,物流系统规划强调宏观的指导性方案,物流系统设计强调微观的可操作性计划。

联系:
两者均属于物流系统设计过程的较高阶段,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依据基本相似。

两者均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物流学的基本原理,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物流系统进行研究剖析。

因此物流系统规划和设计密不可分,在实际操作中也往往将两者合二为一。

2.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系统性、可行性、经济性、社会效益、系统总成本最优、客户服务驱动原则。

3.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确定物流系统的范围和外部环境;
确定物流系统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确定评价物流系统的准则;
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加权值;
收集物流系统的原数据;
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
明确方案中的可控变量和不可控变量(通过调整可控变量,以达到优化系统的目的);
方案评价;
方案实施和实效评估。

4.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目的是:系统投入最小化、运作成本最小化、服务水平最大化。

5. 物流需求是指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6.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评价
三阶段:现状评价、决策评价、实效评价;
三方面:技术性能、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第3章城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1. 城市市域内物流节点构成系统包含四个层次:
供应方-区域物流中心(RLC)-配送中心或中转站(DC/CDC)-需求方
2. 根据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所需考虑的时间期限划分:
远景/远期战略规划设计、中长期规划设计、近期建设规划设计
3. 哪三个层次的物流节点是省、市物流外结内连的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物流设施?
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4. 城市物流节点从服务的目标范围来看,可定位为:
国际型、区域型、市域型
5. 城市物流节点的功能定位主要取决于它所依托的交通条件与周边的物流需求主体。

6. 最基本的物流设施布局形态是:环形向内辐射形态,其他形式的布局使其演化形态。

第4章物流园区规划
1. 物流园区是指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下形成的物流节点活动的空间集聚体,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型物流业务载体。

2. 在功能上主要是为所在区域或特定商品的贸易活动创造集中交易和区域运输、城市配送服务条件的是:商贸型物流园区。

3. 一般为其所处区域范围内的工业园、产业园、企业相对聚集区或机场、海港等提供定向物流服务的是:定向服务型物流园区,其服务对象相对明确而稳定。

4. 自用型物流园区一般指为满足自身生产、运输及供应等环节的需要,仅为本企业提供仓储、运输、转运、装卸、搬运、分装、包装、配送等服务的物流园区。

5. 整合型物流园区的目的是整合地区内零散的物流活动以缓解物流给城市造成的压力并提高物流效率。

6. 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园区具体实际情况来看,物流园区一般还具有以下物流增值功能:
结算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教育与培训、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
7. 物流园区的有效衔接作用,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不同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

8. 利用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由优势企业率先进行园区的开发和发展,并在宏观政策的合理引导下,逐步达到物流园区开发和建设的目的,这就是主体企业引导模式。

第5章运输系统规划
1. 公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2. 德国不来梅属于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3. 交通运输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和枢纽的规划设计。

4. 交通运输枢纽规划要符合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

5. 交通运输枢纽必须依托于一个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交通运输网络。

6. 畅达性反映了路网的水平和质量。

第7章企业物流规划
1. 企业物流系统是指从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直至回收物流整个过程的物料流动。

企业物流系统是企业一体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和驱动力。

2. 现代企业物流系统的特征:
现代企业物流系统是系统整合的协同物流;
客户服务是现代企业物流系统创新的原动力;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物流策略获取竞争优势;
现代企业物流系统必须满足客户与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
现代企业物流系统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十分重要的活动。

3. 企业物流合理化原则*15
近距离;优先;尽量避免迂回和倒流原则;在制品库存最少原则;系统化;柔性化原则;
集装单元和标准化搬运;尽量简化搬运作业,减少搬运环节;积极慎重地利用重力原则;
合理提高物料活性系数(物料的活性系数是度量物料流动难易程度的指标,在允许的
情况下,应尽量提高,但不可强求);合理提高搬运机械化水平;
物流系统设计应满足人机工程要求;提高自动化与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原则;
满足工艺、生产和管理要求;满足环境要求的原则
4. 企业物流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开放性、企业物流要素集成化、网络化、可调整性原则。

5. 企业物流服务需求包括服务水平、服务地点、服务时间、产品特征等多项因素。

6. 企业物流规划与设计就是根据企业物流的功能要求,以提高服务水平、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制定各要素的配置方案。

7. 简要说明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步骤*5阶段
第一阶段:描述分析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目的和目标——总资金成本最小;运营成本最
低;顾客对服务水平要求最高(顾客对服务水平要求越高,所需要配置的物流节点越多)第二阶段:确立目标、分析系统制约因素后,这一阶段要收集系统设计需要的数据资料,并分析设计出系统方案。

第三阶段:方案评估阶段,对各方案进行评估,选择合适方案。

第四阶段:方案实施阶段。

第五阶段:实施评估阶断,对实施方案进行追踪监测分析,提出评估报告作为修正依据。

8. 中国企业物流未来将着重向三种模式发展:业务外包、SCM自营物流、TPL自营物流。

第8章物流战略规划
1.物流战略涉及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消费及物料回收等多个领域,涵盖了产品在不同环节中的全部运动过程。

2. 物流战略总体由四个层次组成:全局性战略、结构性战略、功能性战略、基础性战略。

基础性战略的主要作用是为保证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性保障。

3. 渠道设计包括重构物流系统、优化物流渠道等内容,使物流系统合理化。

4. 物流战略规划通过增加价值和客户服务来获得竞争优势的规划过程。

5. 在进行物流外部环境分析时常运用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进行分析;
而物流内部环境分析时,常采用企业资源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物流内部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

6. 物流目标可以分解为经济目标、市场目标、区域目标。

7. 企业内部制定法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法。

8. 外部机构制定法是指企业自身不参与物流战略的制定,只是通过提供相应的资料数据,配合外部的专家或咨询机构进行企业物流战略的制定。

相关主题